跟我一起游海南(140)第一根拐杖的故事

原创 党凤山

一晃到海南五个月了,先后拥有了三根拐杖(暂称两个半拐杖较准确,其中一个还是半成品),提起这事儿可以看出,攀比之心随着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改变。首先申明我并不是因为需要拐杖而收藏,而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喜欢,先讲第一根拐杖的故事。


跟我一起游海南(140)第一根拐杖的故事

去年十月来海南陵水红磡香水湾后,每天上、下午几乎都到海边游园遛弯,总见来自新疆的一位老人,每天手里都拿着一根儿疙瘩溜球的木棍,在手里玩耍,一天换一个,一周不重样,可见他已拥有了六、七根,变法换样的玩着。我问他“从哪里弄的?”他说“山上搞的。”看到这玩意儿不花钱还好玩,从而心动也想有一根,可几次问他“是什么树?哪个山上的?”他总说“等我上山的时候带你去。”


跟我一起游海南(140)第一根拐杖的故事

这不三个多月过去了,只见他手里的木棍越来越多,却始终未等来“一起去”的消息。女儿见此颇有微词:“我在网上给你买个红木雕花的,才200元,比他的漂亮多了。”我说“自己亲手弄的,玩出来才有意义,与买现成的是两码事。”才没让她购买。


跟我一起游海南(140)第一根拐杖的故事

等我离开陵水几天后,姑爷也从辽宁到海南了,他与朋友一起。上山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根类似的木棍(参看第一、二幅图片),通过快递寄到了琼海,收拾出来后,虽与新疆老人的不是同一材质(参看三、四幅图片),但也木质坚硬,浑身上下布满了疙瘩,手摸盘搓,既起按摩健身作用,也能当拐杖使用,尤其村里有养狗的,还有打狗的功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能,就这样开始拥有了第一根拐杖。


跟我一起游海南(140)第一根拐杖的故事

作者简介:

党凤山,男,1941年润6月14日,生于吉林省图们市,1945年返回家乡辽宁省辽阳市,1956年参加工作,曾在辽阳市第一建筑公司、辽阳市建委、辽阳市城建局、辽阳市园林风景管理处供职。自幼喜欢文学,曾在《辽阳日报》《鞍山日报》《辽宁日报》《建设报》《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和《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编著出版《少儿对联故事》著《古城新姿》《青城收藏》《玻璃镜》等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海南   拐杖   辽阳市   琼海   凤山   辽阳   图们市   水红   呼和浩特   木棍   内蒙古   新疆   疙瘩   手里   日报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