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苦乐年华》连载——第二十三章


长篇小说《苦乐年华》连载——第二十三章

作者 林艾

吴满玉携妻儿与母亲一块儿踏上了上海的行程,每年春运都是交通最繁忙时期。火车卧铺票不好买,一家人干脆坐飞机,这样既省时间又多花不了几个钱。再说母亲还没坐过飞机,这次顺便体验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改革开放以前,飞机那可是县团级以上的待遇,一般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尝试。

刘明霞望着机窗外犹如棉絮般的白云心潮起伏,想当年乘坐火车从上海前往塞北要走两天两夜,如今大型客机飞上了天空,空姐送过饮料面包不久,播音员告知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准备降落。客机穿过厚重的云层,大地上座座高楼大厦时隐时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就在眼前。飞机除了起飞遇有气流稍有颠簸,沿途十分平稳,就跟坐在家里的炕头上差不多。

客机发动机的声音逐渐降低,速度和高度不断下降,机身下边的房屋清晰可见。浦东国际机场的跑道犹如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伸向远方,随着“吱溜”的响声,飞机的轮胎已经滑翔在了长距离的跑道上,巨大的惯性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载着上百名旅客飞速前进,在跑道的尽头终于停了下来。

刘明霞惊出了一身冷汗,这飞机看似快速舒服,其实挺危险,再往前滑行几百米,一旦冲出跑道,后果难以预料。这些都是影视镜头留下的阴影,其实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机场每隔十几分钟都有飞机升降,很少发生事故。

吴满玉还是五岁那会儿与母亲回过一趟上海,如今一点儿记忆都没有。他与岳晓丽目不暇接地望着机舱外的景色,浪涛汹涌的黄浦江穿梭着繁忙的船舶,苏州河更像一条玉带漂浮在市中心。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大上海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市容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说深圳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城市。那么大上海却是古老与现代并存,外滩百年以上风格迥异的西欧建筑群与浦东对岸的摩天大厦遥呼相应,更具国际风范。

刘明霞的哥哥、嫂子、侄儿都在母亲家里等候着刘明霞一家人,大家见面好一阵热乎,让刘明霞没想到的是分别了十几年的妹妹刘明珠也从国外回来看望母亲。姐妹俩相互对望,似乎寻找双方过去的影子。岁月的无情无论容貌还是心态都在改变,如今她们姐妹俩如果在大街上相遇,都不敢相认。

十几年的异国风霜雨雪,让过去那个唧唧喳喳的刘明珠少言寡语,她不像嫂子那样故作热情,矜持高雅的脸上呈现出一种祥和的神态。想必只有在国外历经艰难,才会有如此遇事不惊的神色。妹妹的情况姐姐大致知道一些,她在加拿大拿到了绿卡,丈夫却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至今还是孤身一人。每个人的辛福感不同,刘明珠倒是挺羡慕刘明霞一家人,姐姐虽然前半生吃尽了苦头,如今却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还是大哥忙着做饭,崇明老毛蟹、清炒芦笋、长江鲈鱼都是她们姐妹喜欢的饭菜。刘明霞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家,所不同的是父亲不在了。她们虽然有些伤感,但还是被全家人喜气洋洋的氛围所感染,便动手与哥哥一块儿做饭。

哥哥说啥也不让她们姐妹俩忙乎,刚进家门陪着母亲唠会嗑。妹妹说,我们准备去饭店给你们接风洗尘,可哥哥说你爱吃家里的饭菜,只好由他好了。

嫂子也和颜悦色地说,不用你们动手,饭菜一会就好了,她便装模做样地进厨房帮忙去了。嫂子知道再也不能用狗眼看人低对待两个小姑了,这个家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她们。

席间,四世同堂九口人围坐在饭桌旁边好不热闹。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与其说一块儿吃喝,还不如说团聚的亲情更为重要。大家都在谈论离别十几年的各自情况,如今孩子们已经长成了大人,而他们不该老的都老了,该老的更老了,真是岁月如歌啊!

最感慨的还是吴满玉,原以为这个世界上他只是孤身一人,哪儿知道还有这么多的亲戚。他瞅瞅舅舅、小姨、以及同龄的姑舅表哥,都是那么的眼熟,仿佛他们每个人与自己的前世就有缘分。

内地省城每到大年初一大街小巷的商铺就开始打烊,过了正月十五才能正常营业。大上海的繁华商业街南京路,初五夜晚十点多钟许多商店还在营业,周围的高层建筑华灯四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这个全国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不夜天的夜生活仿佛才正式开始。

吴满玉和岳晓丽年轻好动、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只要母亲和小姨告诉他们好玩的地方,都乐此不疲地前往。反正小虎一步也离不开奶奶,有人照看特别放心。他俩早出晚归,享受着属于他们的世界。

十多天里,吴满玉和岳晓丽从现代化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到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城隍庙、外滩、豫园,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俩的足迹踏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刘明霞和妹妹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刘明霞讲述十几年来,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寻找儿子的事情。想当年那些吃尽苦头的经历,如今说起来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那般轻松。想必找到儿子的幸福和满足感,让受苦受罪的经历也变得异常甜蜜。

妹妹刘明珠也把异国他乡的故事讲给姐姐听,她从饭店洗盘子开始,到现在担任一家财产保险公司下属部门的经理。房子、汽车都有了,但个人的归属只字未提。刘明霞也不问,这方面她有同感,她不想再在妹妹的伤口上撒把盐。成双配对一切随缘分,但不知道她们姐妹俩的缘分在哪里?尽管妹妹用的都是国外名牌化妆品,但丝毫掩盖不住肌肉松弛的颜面。岁月的无情,别说孤身一人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打拼,就是坐享其成的富婆们,该老的时候照样老。

妹妹刘明珠说,她正在给侄子操办前往加拿大的签证,有她这个姑姑的担保问题不大,她想在有生之年为她们刘家做点贡献。刘明珠只有一个月的回国签证,说走就要走了。上次离别还是二十多岁风华正茂时,再次相会已经是青春不在的中年人,这回离别谁又知道多少年才能再相逢?

一眨眼之间,吴满玉和岳晓丽的探亲假已到,他俩想让母亲一块儿回去。刘明霞心里很矛盾,越是临近要走的日子,她母亲的心里越害怕。妹妹刘明珠回国探亲的签证已到期,很快就要远离上海。她俩一个在千里之外的塞北,一个在万里之外的加拿大。妹妹刘明珠加入了外籍,不走不行,明霞你不能留下陪伴妈妈吗?常言说,人过七十古来稀,风烛残年的母亲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再说她又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几年呢?

刘明霞的父亲临终前想见上女儿一面,因为她四处奔波寻找儿子没能如愿,这也成了她终身的遗憾。如果母亲有个三长两短,她没有尽到女儿的责任,她将永远不能饶恕自己。

刘明霞思前后想决定留下陪伴母亲,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和儿媳。吴满玉的口气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为我受了多半辈子的罪,咱们一家好不容易团聚又要分离。

儿媳岳晓丽也在劝解,妈,你舍得离开孙子?小虎可是一天都离不开你。

刘明霞说,这些我都想好了,你俩年轻,工作都忙,把小虎留在我身边也是个伴儿。等天气暖和了,我就把他送到幼儿院。现在的孩子不是都要进行学前教育?别人能办到的我们为啥不能?我一想起满玉小时候跟着我受罪就心酸。以前,找不到满玉,我是死不瞑目,如今我是心满意足。我该有的全有了,你俩要是想孩子就过来,现在的交通多方便!

母亲也有妈妈,她的妈妈也许更需要她来照顾。母亲的话说到了这种份上,吴满玉便不再坚持让母亲和他们一块走,就把小虎留在了上海,他和岳晓丽返回了内蒙古。

上海春来早,正月十五过去不久,阳春三月悄然来到人间。最先映入眼帘的柳树吐出了黄绿的嫩芽,没过几天枝条上便挂满了嫩绿树叶。紧随其后桉树、梧桐的片片绿叶,争先恐后的从光秃秃的树枝破绽而出,不留意间巴掌大的树叶已经把街道遮盖的林荫密布。

这个季节早晚毛衣、绒裤还得穿在身上,到了中午衬衣都不凉快。爱美的姑娘们早已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短裤、裙子换在了身上,像彩蝶般的满街飞舞。相对而言中老年着装厚实,每年的四五月份也是个乱穿衣服的季节。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刘明霞把孙子小虎送到了里弄口的幼儿院,如今家家只是一个孩子,钢琴、绘画、舞蹈、音乐样样不能落下。他们幼小的心灵能够装下如此多的东西吗?刘明霞可不想让孙子学这么多,只想让他在这个集体的环境玩得愉快就行,掌握更多的知识那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刘明霞每天除了到幼儿园按时接送孙子,上午与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唠嗑。下午母亲和街坊们打麻将,女儿就无事可做。麻将、扑克凡是带赌注的,她都不感兴趣。闲来无事便去看望谢雪峰,刘明霞最困难的时候,人家给予极大的帮助,她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同学的恩情。那个“江南煲”饭店开的还火吗?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会想起这个给她人生命运带来转机的地方。“江南煲”不但使她有了固定的收入,还让她找到了儿子。按说刘明霞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受着无神论的教育。但五台山道长的预判让她的冥冥之中,觉得来年运气挺重要。所以,她就像参拜庙宇一样,一定要去前去叩拜那个“江南煲”。

这几年生活好了,看望朋友都不知道该买些什么礼品,刘明霞想来想去觉得人家啥也不缺。这几天新茶刚上市,她买了几桶上等的西湖龙井看望谢雪峰。

”江南煲“还是原来的样子,有所不同的是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了,饭店门厅冷落,怎么连个服务员都不见了呢?

刘明霞走进了饭店,谢雪峰坐吧台里边用计算机算账。她抬起头来发现了刘明霞,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哪股大风把你给吹来啦,事先连个电话都没有,找到了儿子就把老姐姐忘掉啦!

刘明霞把手中的西湖龙井放在了吧台上,这几天新茶刚上市,买了几桶新茶表示一下心意。

你还跟我来这个,我还以为你再不来了呢?谢雪峰不依不饶。

这不是来看你来了吗?突然站在你面前更有意思。所以呀,没请就自到了。快开午饭了,怎么不见服务员和厨师呢?

谢雪峰说,都让我给轰跑了,没一个好东西,又馋又懒不干活儿,我这儿也不是收容所和救济站,他们愿意去哪儿,随便玩蛋去!

谢雪峰正说着,她的手机响了。谁呀?手机里传来了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大姐真是贵人多忘事,我就是昨天被你解雇的小王,今天我又找到了工作,每个月比你那儿还多拿二百块呢,你没想到吧!

谢雪峰说,那你就好好干吧,祝贺你。谢雪峰不想再说什么,但手机里的声音还在继续,别以为我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谢雪峰恼怒地关掉了手机对刘明霞说,听到了吧,现在的女孩子要多坏有多坏,专门找茬儿气你。你要是跟她吵闹,说不定哪天夜里就会飞进一块石头,要不我这张嘴岂能让人。

刘明霞说,还是以前的那帮人吗?

谢雪峰说,是。

刘明霞说,我在的时候,他们不是干得挺好吗?

谢雪峰说,说来也怨我,你走后我想把饭馆承包出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自己就这么撑着。任何职业时间长了,要多烦有多烦,整天唠叨完这个数划那个。这些人就变本加厉地跟我找茬儿,经济效益不好,每个月都赔钱。昨天炒菜的大厨把多半锅油倒进了地沟,我便将他们全开了。如果你明天来,或许就吃闭门羹。

刘明霞瞪大了眼睛问道,关门呀?

谢雪峰说,要不你来干,如今我看见这个饭馆就烦!

刘明霞说,我还照看孙子呢?

谢雪峰说,送幼儿院呀,现在的年轻父母都让孩子接受早期教育,咱们可别揽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家里还有你妈呢?干吧,钱多了还怕扎手?

刘明霞不言语,有些心动。四十多岁正是身强力壮干的时候,“江南煲”曾经在她的手里红红火火,她与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再说,她在上海带着孙子,儿子每个月给她邮寄两千块钱,如果有了“江南煲”,还不给儿子省下许多钱。

刘明霞还有一个未了结的心愿,就是儿子娶媳妇自己什么礼物都没给人家准备。她要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一份天地,除了给儿子和儿媳减轻负担,还让那个不通事理的亲家母睁开眼,看看女婿的母亲也是好样的。

孙子一天比一天长大,接送又不用过马路,母亲完全可以胜任。但刘明霞还是对谢雪峰说,我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再说。她明白这件事根本不能和儿子商量,他不会同意母亲再出去打工。她准备来个先斩后奏,等把饭馆经营的有了眉目,再告诉儿子也不迟。

刘明霞回家和母亲说起了开饭馆的事情,母亲非常赞同女儿再经营那个“江南煲”。母亲很怀念以前刘明霞承包饭馆哪会儿大把来钱的日子,儿子和儿媳一家子经常来看她。人老了最怕寂寞,儿女们整天围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

刘明霞把家里的事宜安顿妥当来到了“江南煲”,她重起炉灶,招兵买马,厨师、服务员全用新人。上海市区禁止燃放鞭炮,重新开张也没有太大的动静,摆了两桌酒席,宴请了当地公安、工商、税务等关系户,“江南煲”便悄然重新开了业。

饭馆开张的第一个月,生意还是没有多少起色,就餐的客人寥寥无几。月底结账除去人员工资和水、电、税等费用还赔钱。谢雪峰又有些坐不住了,整天绷着脸唠叨着服务员和厨师们。

刘明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下午还不到营业时间,她把谢雪峰叫了出来,俩人坐在马路对面街心公园林荫下的凳子上交谈。刘明霞对谢雪峰说,生意不好要找原因,你对工作人员发什么火呀?首先内部不能乱,总不能今天开业,明天再歇业,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谢雪峰忿忿不平地说道,我看见他们没一个顺眼的,饭馆的盈亏先不说,工作人员吃饭还单炒。我都说过多少次了,大烩菜,大烩菜。他们好像都是饿死鬼转世,就像我上辈子欠了他们似的。

刘明霞说,雇长工还能嫌人家肚皮大。单炒也不过是猪肉、白菜、茄子、辣椒,又能多花几个钱,天天包饺子你吃得下去吗?你对工作人员好一点儿,人家才能跟咱们一条心。他们处处节省着,比你像看小偷一样盯着管用。

谢雪峰略有所思地问刘明霞,那你说眼下怎么办?

刘明霞说,绝对不能内部起矛盾,生意亏本的事也不能让他们太清楚。老板的都坐不住了,打工的还不想另找出路。人心不齐,日子岂能过起来。我们就装着啥事儿都没有,再观察上两个月,如果生意实在不行再做打算。赔了咱俩一人一半,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还你。

谢雪峰急忙说,你把我看成啥人啦?赔个三万五万的,我还拿不出来?

刘明霞知道谢雪峰说的是真心话,但她还是在想,既然她们绑在了一个战车上,死活大家都有份。

刘明霞觉得这开饭馆也有许多学问,当地的市民很少下饭馆,就是来了也消费不了几个银两。有钱人不来“江南煲”这种低档的餐馆消费。外地人不知深浅,眼睛瞅着街道上哪家饭馆的顾客多,就认为哪家饭店便宜实惠,便争先恐后地涌了进来。

刘明霞觉得还是外地游客的钱好挣,她就把饭店定位在这个档次。她不像其他饭馆那样,漂亮的小姐们站在门前揪拽客人们用餐。人的胃口需要饭菜,享受美食才是唯一,雇用这些没档次的女人适得其反。

要让饭店热闹起来必须在客源上做文章,她给了侄子两千钱块钱,让他领着同学朋友们连续十天,每顿按两百元的标准在“江南煲”消费。这让侄子感到非常纳闷,有你这样开饭馆的吗?贴着钱白吃,姑姑的脑袋进水了吧!

刘明霞说,就按我的吩咐去做,你装着不认识我,每天在饭店多坐会儿,就算我求你啦!

侄子心里窃喜,她花钱还说求我办事,看来姑姑真发了,钱多的没处花,想着我快要出国,让我好好地吃上几天。

刘明霞的侄子每天傍晚轮换着几个小弟兄们前来“江南煲”就餐,刘明霞也装着不认识,只是结账按饭菜的八折收费。这些小青年们看见在这里吃饭比别处便宜了许多,就把其他朋友们也领到这里吃饭,外地游客看见饭店吃客不少,也就纷纷走了进来,“江南煲”的客源逐渐多了起来。

刘明霞还招聘了一名像似保安的小伙,他也不穿什么制服,一身西服扎领带,打扮得清清爽爽,站在“江南煲”门前指挥前来就餐的客人们停放车辆。小伙子气质儒雅,谈吐和气,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饭店。

如果遇有多余的车位,就是不在这里吃饭,到附近逛街的留下电话号码也可以临时停放车辆。不像别处强行霸道,乱收天价停车费。人们转游回来,看见饭店门庭若市,也有进来消费的。

就这样不断地改变经营方式,提高饭菜和服务质量,“江南煲”重新开业的第三个月收支持平,以后略有盈余。谢雪峰的圆脸盘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她看着刘明霞说,行啊,我算服你啦!我就不相信世上这么好的女人嫁不出去。如此一个大上海还访查不上一个好女婿,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刘明霞白晰的脸庞映出红润的光泽,她用内蒙古方言对谢雪峰说,你以为是在大街上捉猪娃呢,看准哪头捉哪头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孙子   块儿   苦乐   江南   儿媳   侄子   长篇小说   嫂子   饭馆   上海   饭菜   年华   家里   儿子   饭店   飞机   母亲   妹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