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 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

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36个作品

作者:彭陈川 设计:肖惠心

编辑:阿圈

支持单位:广东饶平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本文共4518字,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说到过,相比于岩溶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诸多风格迥异的地貌类型,火山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分布区往往都是特别精致灵秀的地方。如果要举例子就太多了,仅三山五岳中,就有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黄山和火山地貌为主的雁荡山,前者是山水画的圣地,后者则拥有“寰中绝胜”的美誉。


今天故事的主角兼具花岗岩地貌和火山地貌,但如果要用一个词去形容,我想到的是“怪哉”!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广东饶平青岚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图©脚爬客


01

广东饶平的“怪臼谷”


广东潮州饶平的青岚溪谷,因河床之上满布千奇百怪的石臼举目可见,当地人称之“怪臼谷”。若是没有点地貌知识,初见这种河床上向下凹陷、近似壶形的凹坑也许会觉得奇怪。更不用说这种凹坑连绵分布数公里,目之所及恐有上千余处。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青山绿水奇臼©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在电影《羞羞的铁拳》中,男主上山学艺的取景地就在此处,在一处布满凹坑的河床之上训练“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的绝技。


这种分布于河床上,呈壶形的凹坑,在地质学上称为“壶穴”


既然都分布在河床之上,那它们的形成自然离不开流水的作用。沿着壶穴一探到底,往往会发现许多小石头分布于底部。通过野外现象观察,地质学家解释壶穴的成因为:“激流漩涡携带的砾石对河床磨蚀而成”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壶穴成因示意图©脚爬客


组成河床的岩石并非是铁板一块,这些花岗岩基岩河床或是被一条条裂隙切割,或是中间混入了其他不同成分的岩石。在裂隙两种岩石交接之处就变得容易被侵蚀,壶穴往往沿着这些地方发育。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只要是山区河流,底部是基岩河床,好像都应该具备形成壶穴的条件。这样想问题不大,在我国很多山区基岩河床之上都发育有壶穴,并且虽然大部分为花岗岩基岩河床,但在砂岩、灰岩、流纹岩等其他岩性的河床之中,也有壶穴的身影。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青岚河谷上大大小小的壶穴©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那为何偏偏青岚溪谷中的壶穴独树一帜,最为令人称奇呢?


从数量上看,青岚溪谷在长约10千米,高差约200米的范围内,分布了大大小小3000多个壶穴。与以壶穴为特色的大盘山地质公园相比,青岚壶穴的数量是大盘山的十余倍,足见其数量规模之庞大。


青岚溪谷的壶穴形态丰富程度极为罕见,这反映出形成壶穴时不同的水动力条件。这些壶穴如臼、如盆、如瓮,或成洞、成潭、成槽。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遍布河谷的壶穴©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筒状壶穴,为螺旋状漩涡流侵蚀形成,当水流经过凹凸不平的河床时,容易形成湍急的螺旋状漩涡流。基岩河床长期经受螺旋状漩涡流及其携带的砾石侵蚀,便形成这种上下直径大致相当,深度大于直径的圆筒状深穴。


其中以九层怪臼和天眼穴最具代表性,前者呈螺旋状向下延伸十余米,后者从顶部向下看,底部的积水如同一只深邃的眼睛,让人浮想联翩。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天眼臼©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盆状壶穴,在岩壁上表现为向河床一侧开口,口部直径大于深度,底部呈弧形。河流侧向侵蚀让壶穴向岩壁内凹陷,同时沿着岩壁的面状水流向下流淌,给了壶穴向下生长的动力。日久天长,便形成今天的模样。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盆状壶穴©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缸状壶穴相对较为多见,在基岩裂隙发育集中的地方,形成口部、底部直径小,中部直径大且与深度大致相当的形态。这种水缸的形态也是壶穴最为典型的形态之一,用“口小、肚大、底圆”来形容最为贴切。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盆状壶穴或缸状壶穴,继续被漩涡流侵蚀以及砂砾随漩涡流旋转磨蚀,逐渐扩大、加深,形成深度大于壶体中部直径2倍及以上的“瓮状壶穴”©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壶穴的形成需要流水长期的作用,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新的壶穴形成,也不断有壶穴消亡。


初期的壶穴,个体精致,大多呈心形、圆形、瓢形等形状,若是恰好发育在岩石裂隙相交处的壶穴,则呈菱形、多边形等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壶穴口径不大,深度很浅,分布上也相对独立,不与其他壶穴相交。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不规则壶穴©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壶穴在流水和砂砾的磨蚀下继续扩大,或长成上文所描述的盆状、缸状等形态,或相邻的两个壶穴连通起来,形成串珠状壶穴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串珠状壶穴©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串珠状壶穴之间的岩壁继续被流水侵蚀,最终切穿,壶穴的侧壁相互连接,多处壶穴连成一处且彼此之间相互贯通,好像形成了一个新的河道。到了这一步壶穴基本就处于消亡阶段了,仅通过部分残留的特征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多处壶穴连成一处且彼此之间相互贯通,好像形成了一个新的河道©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在空间分布上孤立的壶穴,即便在扩大的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壶穴相连,但只要有流水的持续作用,最终也难逃消亡的命运。有些侧壁被流水击穿,有些甚至连壶底也消失殆尽。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怪臼谷飞流©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壶穴完整地展示了壶穴从发生期到发展期,直至消亡期的完整周期,揭示了河流侵蚀微地貌发育演化的过程。也使得青岚溪谷成为中国研究壶穴的绝佳地区之一。


02

花岗岩的神奇造化


青岚溪谷的壶穴发育在花岗岩基岩河床之上,这种经常用于做装饰材料的岩石,其实大有来头。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香炉山的花岗岩地貌©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青岚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也就是恐龙最为繁盛的时期。酸性的岩浆从地下向上运动,在距离地表尚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冷却下来,固结成岩


后来经过地壳抬升和风化剥蚀,埋藏在地下的岩石露出地表,这便是青岚花岗岩的由来。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很容易被外力改造,形成各种各样的象形石。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地下花岗岩出露示意图©脚爬客


向上运动的岩浆,也有一部分冲出了地表形成火山。青岚最高峰双髻岭就是一处残留的火山穹丘。黏度较大的岩浆喷出地表后,难以向四处外扩,而突出在火山口上形成穹丘状的山峰,即为火山穹丘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火山运动及火山穹丘示意图©脚爬客


由于年代久远,单从外观上看很难想象到这里曾经发生过火山喷发活动。但对于地质学家来说,这里有流纹质火山岩,有丰富的环状断裂发育,还有放射状水系流淌,都证明了这里是一座曾经喷发过的火山。


地上的壶穴已令人叹为观止,而地下的地河洞则是将地河、怪臼、花岗岩洞三者融于一体的奇观,藏地亿年,更显神秘莫测。


▼请横屏观看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地河洞©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地河洞河流穿梭,洞中有河、河中有臼,每臼皆不同,奇异的形状和静谧的流水,在景观灯的照射下更显光怪陆离,引人遐想。


流水除了雕刻地貌,自己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仙湖飞瀑©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在青岚溪谷之中,节理或小规模的断裂发育且切割河床,致节理密集处或小断裂所经岩石较破碎且易风化,再加上河流常年累月的冲蚀崩落形成陡坎,每至丰水期上游河水奔流至此便形成瀑布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瀑布模式”壶穴成因示意图©脚爬客


两岸峡谷峻峭,山上水流沿节理沟壑从数十米的高崖跌落,直抵崖底深潭,尤如白练飘舞。


03

红色热土,人文青岚


除了这些怪哉的地质遗迹景观,青岚的人文风貌同样引人入胜。


位于乌溪村的明清古寨,是一处内外两层的围楼。内楼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而外楼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故得名明清古寨。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明清古寨©潮州绿岛旅游度假区


由于内外两围楼建造年代的不同和主次之分,而呈内围高、外围低的山形结构,这在潮汕地区土楼造型中实为罕见,可谓是明清建筑之完美结合,是潮汕土楼民俗文化之精粹,也是古建筑界之瑰宝。


古老建筑是青岚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而绿岛旅游度假区则是青岚走向世界的新窗口。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绿岛晨曲©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自2001年创建以来,度假区从建设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绿岛旅游山庄(国家AAAA旅游景区)起步,滚动发展,先后开发建设青岚国家地质公园、明清古寨等周边旅游景区,将地质资源、生态文化、传统文化优势整合成旅游产业优势,构成了饶平重要的旅游资源,是粤东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科考基地,展现了饶平青岚地区的人文理念和人地协调的旅游景观,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绿岛旅游山庄©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走得越远,跨得越高,越是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上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在这里,曾发生过多件重大历史事件,牵动着全中国的命运。


1926年1月,饶平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1927年7月成立中共饶平县委。此后闽粤边的革命力量在饶平境内逐渐聚集壮大,初步形成了以饶平上饶为中心的红色割据区域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茂芝会议旧址©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1927年10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抵达饶平,在该县茂芝全德学校召开军事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并于 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军胜利会师,整编为红军第四军。此后,中共饶平县委开展了一系列武装斗争,并逐渐与广东大浦、福建平和、诏安连为一体,共同创建了饶和埔诏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茂芝会议保住了南昌起义的旗帜,保住了武装斗争的火种。因此才有了"赣南三整"(指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朱范合作"和湘南起义;才有了井冈山会师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全德学校的正厅,再现茂芝会议的人物蜡像。从左到右分别是:王尔琢、李硕勋、朱德、周士第、陈毅 ©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2010 年,饶平县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红色饶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获得恢复。


历史纵然远行,记忆却历久弥新。如今潮州人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下,依然是一股子坚韧不拔又深蕴如火的精神力量。


04

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潮汕人爱饮茶,像青岚这样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具有适合茶叶种植的山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产茶圣地。


岭头单丛茶,香、蜜、韵齐备,天香独占,多次在国内外的各种茶叶比赛中拿到名次,饶平也因此成为“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坪溪生态茶园©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由于长期与中原地区在地理上的相对隔离,许多文化在这里传承演变,在新时期发散出别样的魅力。


布马舞是饶平传统的民间舞蹈,当演出开始,一阵模拟马嘶的笛音过后,在雄浑的鼓乐声中“马”队奔腾而上,它时而汹涌澎湃、疾蹄驰骋,矫健雄壮;时而徐徐而行,漫步村陌,粗犷优美,激烈中见柔情。豪放、欢快的舞姿,融合着潮州大锣鼓的音乐,令人神往。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园布马舞©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无论是让人直呼怪哉的青岚怪臼,还是代代传承的独特文化,都需要走出去让世人看见,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同样,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无序旅游的繁荣,也让这些珍贵稀有的地质遗迹与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饶平青岚国家地质公园肩负着保护地质遗迹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推动传统旅游向科学旅游转变,促进保护地可持续发展。


广东青岚: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青岚瀑布©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在青岚随意登上一处山顶,暮鼓晨钟之时山顶的霞光绚丽而多彩。漫游在山巅之上,欣赏着眼前的奇峰、密林、幽谷之时,突然间山景被轻舒漫卷的雾海云浪遮挡,忽隐忽现,飘飘渺渺。


身处云雾缭绕之巅,举目远眺,城市、大海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得不由衷地感慨果真是“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饶平   绿岛   蓬莱   节理   基岩   潮州   裂隙   溪谷   河床   花岗岩   地貌   岭南   广东   漩涡   胜地   岩石   火山   地质公园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