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7月28日消息称,哈啰出行已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出声明,申请撤回IPO计划。根据其公开的回应,后续将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今年4月份,哈啰出行首次提交IPO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对于融资的目的,哈啰方面表示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扩展。


哈啰出行成立于2016年9月,仅一年左右就获得阿里系蚂蚁金服3.5亿美元投资,成为阿里线下服务布局的重要一部分,其业务也从最开始的共享单车,逐渐扩展为包括两轮出行、四轮出行、酒旅以及到店等多元化的出行及生活服务。据官网信息显示,哈啰单车目前注册用户已超4亿,单车入驻城市超460个,助力车覆盖超400城。


1、信息安全监管收紧,赴美IPO企业集体踩“刹车”


时隔仅三个月,哈啰出行宣布撤回招股书放弃赴美IPO计划,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此前刚在美上市就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监察的滴滴。


此前因计划上市被关注的滴滴,于6月30日这天悄无声息地在纳斯达克股市开启交易,且上市首日开盘涨近19%,按照当日最高股价计算,滴滴市值一度飙升到800亿美金。


“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然而仅三天后,7月2日滴滴遭遇安全审查,与其相关的25款APP全部下架整改,随后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七部委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滴滴股价也开始一路下跌,如今已在8美元/股左右徘徊,股价腰斩,市值也缩水至387.07亿美元。


哈啰决定放弃准备已久的赴美上市计划,与因“滴滴事件”引发的信息监管收紧不无相关,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被曝已经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压实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体责任。随后网信办又发布《审查办法》,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对于注册用户超4亿的哈啰来说,网络信息安全审查也会是其在美上市绕不过的一道门槛。而其针对取消上市的回复中也明确表示,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重启IPO,这也意味着未来哈啰将会把上市目标转移到其他资本市场。据猜测,最具可能的,应该是港股。


“A股上市要求企业必须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且累计超过人民币三千万,这一点哈啰出行目前来看并不符合,然而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对于亏损企业来说重新开启了上市的大门,此前哈啰执行总裁李开逐曾表示,未来上市会考虑科创板,但最终依旧选择了赴美IPO。未来即便重启上市计划,科创板也极有可能被排除在外,港股更有可能,只是现阶段,港股市场表现一般,很多二次赴港上市的企业都跌破了发行价,对于哈啰来说确实不是好时机,何时能迎来最佳上市的时间,还需要观察等待”有业内人士对闻旅分析称。


根据哈啰出行招股书数据显示,营收方面,2020年哈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0.4亿元,同比增长25.3%;2020年毛利7.2亿元,同比增长70.8%,毛利率为11.8%;整体亏损为11.3亿元,同比收窄24.7%。具体而言,2018、2019、2020三财年,哈啰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


“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来源招股书


事实上,在滴滴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酵以及一系列监管政策发布后,停止赴美上市的企业不止哈啰一家,截至目前,小红书、Keep、喜马拉雅、天鹅到家等多家公司也都宣布取消赴美IPO。由于与美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且发生了瑞幸咖啡财报造假事件带来负面影响,中概股选择回国二次上市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21年以来,百度、哔哩哔哩、携程、汽车之家、小鹏汽车等企业均在港完成新一轮上市。


2、上市计划取消,招股书却透露出哈啰的“焦虑”


近期哈啰除因上市备受市场关注外,另一事件也引发大众的讨论,就是共享单车的价格接二连三的上涨。根据不久前哈啰单车发布的新计费规则,8月9日起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相比于此前30分钟1元上涨了一半。


对于价格的调整,哈啰方面给出的回应是从行业层面,涨价是普遍趋势,合理的价格体系,有利于行业的理性发展。从企业层面上看,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为用户提供服务,涨价不仅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然而企业逐利,涨价的核心诉求回归商业本质还是为了加速盈利。自2016年共享单车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后,以摩拜和OFO为主的共享单车企业先后经历了多轮“烧钱”抢市场的资本大战,亏损额度与抢占市场份额的力度成正比趋势。


尽管成立较晚的哈啰成功避开了资本围剿,也表示不会参与“烧钱”大战,转而一头扎进“巨头”们看不上的二三线市场展开布局,但至今为止,哈啰依然没有实现盈利。根据招股书,共享两轮车与顺风车是哈啰当下的主营业务,2020年哈啰出行的总交易金额130亿元,其中顺风车总交易额近7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38%;共享两轮交易额近58亿元。


“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来源招股书


而与营收增长不相匹配的,是哈啰净利的持续亏损,2018到2020三年时间已经累计亏损48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其最新更新的2021一季度数据,经调整净亏损仍为3.83亿元。如何加速盈利是哈啰不得不考虑的难题,这不仅仅关系着哈啰自身的生存,也关系着其背后投资人的切身利益。


根据天眼查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至少有10轮融资,拿到了近200亿元的投资,其中蚂蚁集团一共参与了六轮融资。另据招股书披露,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已经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6.3%的股份。其他几大股东分别是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10.4%)、GGV、成为、复星集团、春华以及大湾区基金等知名财务投资人,哈啰未来是否能盈利,或者有投资变现的可能,成为这些资本方衡量其价值的重要准绳。但自2019年12月透露出最后一笔融资消息后,哈啰出行至今没有传出融资消息,也需要上市或者讲一个更新的“故事”来证明自己。


“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来源招股书


这种证明并不是指何时能盈利,而是哈啰还有不断扩新维持增长速率的潜力。事实上早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哈啰就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扩张,如今已经成为“顶梁柱”的顺风车业务也是在2019年才正式开始布局。李开逐更是曾公开表示:“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是无边界的,哈啰将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包括酒店住宿等在内的、基于出行的综合性普惠生活服务平台。”被其瞄准的业务除顺风车外,还包括换电、打车、助力车、酒店、餐饮团购等领域,更是在近期宣布进军“造车”,以自己擅长的两轮电动车作为切入口。


3、寻找增长新动能,“触角”已经延伸至文旅领域


此前闻旅在《有枣没枣打三竿,哈啰出行又要跨界做旅游?》一文中曾梳理过2020年哈啰出行的一系列“上新”动作:


4月,哈啰出行APP上线 “吃喝玩乐” 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还有金融、车服、地图等内容;

5月,哈啰出行又瞄上了火极一时的跑腿业务 “哈啰快送”,依靠顺风车切入同城即时配送业务;

7月,在淄博桓台县试点首家生鲜店“哈先生”,加速发展社区团购业务;

8月,哈啰在APP内开放了火车票购买窗口,开始涉足大交通业务;

10月,哈啰在原有顺风车业务、聚合打车的基础上,已于近期启动新业务“哈啰打车”,正式入局网约车领域。


而在文旅领域更是接连注册了包括海口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江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哈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其经营业务范围均包含旅游业务,被看作是布局旅游市场的信号。


另据企查查APP最新消息显示,今年7月份哈啰关联公司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成立了一家旅行社——上海钧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旅游业务;旅客票务代理;游览景区管理;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汽车租赁等,是否要正式“跑步”进入旅游市场,也引发新一轮关注。


“滴滴事件”震荡中概股?小红书之后哈啰也放弃赴美上市

来源哈啰出行官网


相较于接连成立新公司,哈啰在文旅领域更直接的动作体现在景区与酒店业务上。其中景区是哈啰一直以来都在渗透的市场,早在2017年,哈啰还在摩拜与OFO大战缝隙中艰难求生之时,就将景区作为了布局场景,通过与旅游景区的传统租车商家、景区监管部门合作,谋求景区共享单车细分市场的份额,并与包括北京慕田峪长城、神农架等知名景区达成合作。根据其发布的《2018年全国景区骑游报告》显示,彼时哈啰覆盖的国内景区已经有300多家。


而在酒店市场,哈啰更是已经被认为是一股新势力。今年3月4日,哈啰出行关联公司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哈啰轻酒店”、“哈啰公寓”等商标,随后又被曝出在合肥、成都等城市推出自有品牌住宿业务“哈啰小旅馆”和“哈啰酒店”,欲打造哈啰版“OYO”。


接近哈啰酒店的人士曾向闻旅透露,下沉市场会是未来哈啰进军酒店领域的主要“战场”,并且以中低端酒店类型为主,这也与哈啰积累的用户群体高度匹配,大家普遍认为,怎么会有骑自行车的人产生住酒店的需求,然而通过哈啰酒店自己的运营数据来看,这种需求不仅存在,还非常可观。闻旅通过搜索发现,目前哈啰平台展示的酒店价格,基本在100元—200元之间(非一线城市)。


而对于哈啰进军旅游、深耕酒店领域的做法,不乏质疑的观点与声音。一方面聚合流量想要跨界到文旅市场的新玩家众多,拥有海量用户流量的抖音、小红书等已经在加速布局,相对而言属于“低频”的哈啰是否具备入口流量转化优势有待商榷;另一方面,酒店更加是竞争到“白热化”的市场,从战略打法来看,哈啰酒店的定位与美团相接近,而美团平台的用户习惯培养以及酒店规模优势已经具备,想要“虎口夺食”并不容易。


更不要说针对B端的酒店加盟模式,OYO在中国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整合单体、中低端酒店并不是只要有流量就能够解决,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利润提升能力等都是极大考验,目前针对这一市场的酒店玩家,低调退出的不在少数。


最主要的,文旅领域的竞争已经从流量之争转向资源之争,大现金流的旅游生意背后需要的是专业的服务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想要依靠旅游来讲一个“新故事”,对于哈啰来说,任重道远,道阻且长。然而有新势力就会有新活力,一切都还只是初始阶段,对于未来在旅游、在酒店领域的布局规划,哈啰目前仍处于低调处理的阶段,是否能给行业带来惊喜,也给自己“安装”一个新“发动机”,仍需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旅游   景区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单车   融资   布局   资本   领域   事件   未来   业务   计划   酒店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