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我永丰王氏国瑛公后人,向来有敬祖尊宗之优良传统。永丰王氏每逢盛世,必修撰族谱,营造祠堂。永丰县王氏国瑛公后人,自唐朝末年定居吉州以来,十次修撰族谱,三次修建大祠堂。

2017年,躬逢盛世,王氏国瑛公后人第十次修撰族谱。分居数省的国瑛公数万后人,纷纷慷慨解囊,踊跃募捐。十修族谱理事会成员殚精竭虑,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2018年6月,经预算圆谱之后,募集的资金还有盈余。理事会成员决定,将修谱盈余资金全部用于修缮岭南王氏大祠堂,且成立岭南王氏大祠堂修缮工程理事会。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2019年,永丰王氏国瑛公后人发谱,共盈余资金1184876.4元。其间理事会再次发出号召,王氏宗亲、王氏家族贤婿、王氏家族出嫁女儿、各界友好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共募集资金580006.9元。两项资金相加,共计1764883.9元。

国瑛公后人当中,捐款一万元以上者,按捐款多少排名,名单如下:王荣福、王永发、王宇鹏、王举方、王荣祥、王圣根、王伟才(注:与王文清、王人骐三人合捐)、王宽祥、王进星、王军勇、王瞒祥、王举畝、王恒云。

友好人士李晟先生等人,为王氏大祠建设出钱出力。永丰县石马镇游坊村王文兴先生,虽然不是国瑛公后人,但是本着天下王氏一家亲的原则,捐款21888元。吴小春先生携爱妻王美连女士捐款10888元,吴小春先生是岭南王氏贤婿,他的爱妻王美连女士是岭南村王方领的女儿。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在王氏宗亲和各界友好人士鼎力相助之下,王氏大祠堂修缮工程于2021年竣工。2021年元月2号,王氏大祠堂竣工暨游匾典礼,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隆重举行。

走在游匾队伍最前面的是“王氏大祠堂”匾额,紧随其后的是国瑛公后人金榜题名的进士匾额、解元匾额、明经进士匾额,压轴的是捐款过万的宗亲匾额和捐款过5000元的房系匾额。

我永丰王氏国瑛公后人文风鼎盛,共涌现进士14人。他们分别是:唐朝进士王铭德,五代进士王贵琬,宋朝进士王光达、王炳文、王总孚、王从周、王尧章、王大章、王舜弼,王梦得,元朝进士王友谅,明朝进士王命我、王良玉、王延言。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其中王大章是王总孚之子,王尧章是王总孚之侄。故有“父子叔侄兄弟三进士”的佳话。除了14位进士之外,王氏国瑛公后人还涌现了解元王昭明等数十位举人。

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永丰王氏六世祖王炳文,与包拯、欧阳修同入考场。炳文公与包拯金榜题名,欧阳修因为太年轻,所以落榜了。三年之后,欧阳修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炳文公高中进士之时,永丰县还没有成立。如今的永丰县全境,都归吉水县管辖。欧阳修的故乡在吉水县明德乡沙溪村,就是今天的永丰县沙溪镇。炳文公的家乡在吉水县报恩镇泽泉村,就是今天的永丰县恩江镇泽泉村。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炳文公与欧阳修有同乡之谊,又有同场赶考的经历,还有同朝为官的同僚之情。炳文公与欧阳修交情深厚,欧阳修视炳文公为挚友。欧阳修在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为我永丰王氏族谱作序。

王氏家族作为永丰望族,为永丰王氏族谱作序之人,不乏历朝历代的名士。南宋名士罗开礼、元朝名士吴澄、明朝吏部尚书詹同文、明朝才子解缙、明朝状元胡广、明朝状元曾棨、明朝状元罗伦、清朝状元刘绎等人,都曾经为永丰王氏族谱作序。

我永丰王氏谱系传承有序,源流考据清晰。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黄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乃是万姓之源。王氏系出姬姓,初为姬姓王氏。后来人们称氏不称姓,王氏家族就以王为姓氏。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黄帝本姓公孙,因为定居姬水之滨,故改姓姬姓。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二十五个儿子开枝散叶,演化出上万个姓氏。中华民族现有的姓氏,要是认认真真追根溯源,大部分能追溯到黄帝身上。

周武王姬发,系出黄帝苗裔。周王室东迁之后,天子之位传承11代,传至周灵王即位。周灵王长子姬晋天性聪慧,被立为太子。太子姬晋不幸早薨,姬晋的儿子姬宗敬定居太原。

因为姬宗敬家族出自王室,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王家,天子遂赐姬宗敬为王氏。王氏子孙枝繁叶茂,成了太原一个人才辈出的望族。王家子孙在太原繁衍生息,涌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鬼谷子王诩等人。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华夏。太原王氏的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父子居功至伟。秦末乱世,王贲之子武城侯王离殉国。王离长子王元避居山东琅琊,王离之子王威避居太原。王元为琅琊王氏始祖,王威为太原王氏始祖。

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都是姬晋和姬宗敬之后,都认姬晋为始祖,都认姬宗敬为共祖。我琅琊王氏后人,因为系出太原姬宗敬之后,所以自称太原王氏琅琊堂。

西汉时期,琅琊王氏出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大贤王吉。王吉,字子阳,是中国最早提出“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理论的人。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古代女子结婚早,14岁左右就要嫁人。许多女子15岁左右产子,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很高。王吉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晚婚晚育”理论。

王吉为官清廉,重视教化,与当世大贤贡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弹冠相庆的成语,就是出自《汉书.王吉传》里面的“王阳在位,贡禹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王吉之后,琅琊王氏进入飞速发展期。到了东晋时期,王导创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佳话,再加上书圣王羲之横空出世,使我琅琊王氏的声望达到顶峰。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隋唐时期,我琅琊王氏虽不如东晋时期辉煌,却也是人才辈出。唐肃宗时期,王导后人王玙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俗称的宰相。

晚唐时期,王玙后人王勇任成都刺史,因战功获封世袭西川节度使之位。王勇嫡长子王国瑛,继承西川节度使之位。国瑛公50多岁的时候,碰到了黄巢之乱。国瑛公携族人避居抚州临川,又遇黄巢追兵。

国瑛公携族人离开临川,避居吉州吉水县。国瑛公之弟国玙公,率子孙定居吉水县,后来发展成为吉水一个人丁兴旺的王氏家族。国瑛公率子孙定居吉水县报恩镇泽泉村,就是今天的永丰县恩江镇泽泉村。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国瑛公生子铭德公,铭德公生二子,分别是贵琬公和贵琳公。贵琳公率子孙定居乐安县,后代发展成为乐安一个枝繁叶茂的王氏家族。贵琬公留守泽泉,生二子文达公、光达公。光达公高中进士,去分宜县当官,子孙后代发展成为分宜县一个枝繁叶茂的王氏家族。

文达公留守泽泉,生子衡远公。衡远公生二子炳文公、珍文公。珍文公子孙发展成为永丰王氏恩江派。

王焕,字炳文,在北宋天圣五年高中进士。炳文公官拜南昌太守,因政声誉隆,数次得天子恩诏嘉奖。炳文公之子文润、文质离开泽泉,迁居到永丰县藤田圩,几经辗转到达仙姑山南麓定居。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因为新开居的村子位于仙姑山南麓,所以被命名为岭南村。仙姑山是书名,土话叫做筱岭坳。因为这个缘故,岭南村的土话也叫做筱岭村。王氏家族定居筱岭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的永丰王氏国瑛公后人,遍布数个省份,人丁有数万之众。

由于岭南村的宗亲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所以王氏国瑛公后人,把王氏大祠建在岭南村。王氏大祠始建于宋朝,清朝康熙年间经历第一次重修,光绪年间经历第二次重修。

2017年,王氏大祠被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收录到省级地方志。永丰县只有两座古祠堂,被省级地方志认定为著名古祠堂,王氏大祠就是其中之一。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记: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泽泉肇始,筱岭发祥

这座登上省级地方志的著名古祠堂,已经完成修缮工程,并且在2021年元月6号8点58分,举行了隆重的升匾仪式。王某代表王氏国瑛公后人,欢迎各界友好人士,各地王氏宗亲,莅临王氏大祠参观指导。

王某受家族长辈委托,撰写这篇文章,向出钱出力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祝先生们庚星耀彩。祝女士们宝婺长明。

永丰王氏国瑛公三十七世孙,岭南村王家珍次子王福星沐手拜撰。

2021年元月8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吉水县   永丰   永丰县   明朝   肇始   太原   宗亲   望族   匾额   族谱   地方志   祠堂   进士   黄帝   岭南   原著   后人   家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