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最近,一条贫困硕士毕业生跳珠江自杀的新闻引发热议。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新闻当事人陈某,自幼家贫,靠自己努力考上了中南大学,毕业以后又考取了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接受好心人资助,如今29岁了终于可以回报社会和家庭了,想不到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而自寻短见。

看到这条新闻,感触特别多。因为新闻里的这个主角,有太多我自己的影子。相信每一个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对此都心有戚戚吧。

很多人在分析陈某为什么会走上不归路。有人被新闻报道误导,觉得陈某上了名牌大学这么多年,却没有改善家里条件,父母依然生活在贫困当中,然后加上感情的不顺,让他万念俱灰。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事实其实并非如此,陈某硕士毕业以后在广州某国企工作,工资收入都不错。从他写的日记可以看出,他这句“我们在广州两年左右就可以买房安定了”就可以说明。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而网上陈某的一个发小的说法,则证明了陈某的家庭并没有新闻报道的那么不堪。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陈某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其中他的哥哥初中毕业以后就出去打工,早期陈某读书的费用有很多是靠哥哥支持。他们家靠着哥哥打工,当然他父母也没有闲着,靠这些年攒下来的钱已经建了三层楼的新房,就快住进去了。并不是新闻报道里面说的“9年过去,陈陆洋的家贫穷依旧”那样。

所以,很难说是贫穷压倒了陈某。但陈某最终的悲剧,又和贫穷息息相关。其实贫穷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并非来自物资层面,贫穷会折磨一个人的内心,久而久之,自卑而敏感的内心,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有的人能够走出来,有的人可能就走不出来。

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这个事儿。我出生于1984年,李健在歌手舞台上翻唱的一首《父亲的散文诗》相信很多80后都深有感悟。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关于我的家庭情况就不多说了,总之在我懂事之后很长一段时期,我都为学费而发愁。

1996年,我12岁,上小学五年级。那是暑假前的某个星期天,不知道是哪个小伙伴提议,我们从村里往镇上出发,一路上看到废纸就捡起来,走了半小时到废品收购站,把手上的废纸卖掉,一斤3毛钱,卖出了3块钱。1块钱12个游戏币,在旁边的街机游戏厅,我们用了1个小时把游戏币打完。

那会我们最喜欢玩的是街机三国志,1个小时,10个游戏币差不多可以通关。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钱没了,我们继续津津有味看着别人玩,直到天快黑,才恋恋不舍离开游戏厅回家。

这是属于一个12岁小孩子的童年故事,这是我小学岁月非常普通的一个星期天。

暑假来临的时候,我已经迷上了捡废品。

每天天刚亮,我就爬起来,直奔镇上,把每个街道每个犄角旮旯都走一遍,把头天晚上他们丢在门口的垃圾翻检一遍。

那一年的暑假,卖废品我积攒了100块钱,人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那一刻非常开心。开学以后,这些钱大多拿去交了学杂费。

1997年我小学毕业了,这个暑假,我迎来了新的挑战。

村子旁边的农场搞科技育种,想培育一种新的抗虫害棉花。需要像袁隆平搞杂交水稻那样,搞杂交棉花,需要给棉花人工授粉。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农活,虽然当时13岁的我早已看过并自己做过所有的农活,但这种农活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个活儿具体怎么干,就不给大家啰嗦了,反正在7、8月份的大多数时候,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都在棉花田里待着,因为有棉花叶子遮挡,倒也晒不着,但是闷热如蒸笼,非常非常难受。每天干活我都要带上那种军用水壶——那个年代大塑料瓶还比较少见,一天下来至少要喝掉5、6壶白开水。

暑假过去,我挣到了400多块钱。这笔钱变成了我初一学费的一部分,我很开心。

初中3年的暑假,我都和这个农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我上高中了。由于不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学费更贵,加上住校的伙食费,这些远远超出了当年我这个贫穷家庭的想象,就在这一年,我的母亲,随着村里外出打工的队伍,去了广州。但是每年新学期开学之后,总有那么几天,我在教室上着课,会有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把我交出去,问我学费的事情。

我只能看着他的眼睛,然后说家里暂时还没钱。每个月住宿150-200块的饭钱是必须保障的,学费能欠着就欠着吧。

整个中学阶段,学费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梦魇。反而到上了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吃饭也还是个问题。入学之初办完各种手续我带的钱只剩下一千块,对付完了4个月,平均每个月伙食费只有200块多点,后来有了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然后学校一个老师得知我的情况,每个学期资助我一千元,直到我毕业,这份恩情,至今难忘。

总而言之,一路走来,我和这位陈同学的经历,应该有很多类似之处。在很长一段时期,贫困是一直压在我们头上的阴影。因为贫困而带来的其它问题,特别是自卑的心理,相信是每一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还记得,在我5年级那个暑假,我在镇上大街小巷翻捡垃圾的时候,偶尔遇上同班同学的情形,确实有点不堪回首。

上大学第一学期,我基本上都不和同学一起吃饭,因为有时候中午这顿,我吃完了米饭,剩下的菜要放在饭盒里,晚上打一份米饭继续吃,我也不想让自己的同学看到这一幕。

由于自卑而导致的不合群等心理问题,困扰了所有的贫困学生,我想这是每一个贫困生在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最难以面对的困境。

所以,贫穷带来的最大问题,不是物质的缺乏,而是因为物质的缺乏导致的,和其他人的交流问题。因为物质的缺乏,而不愿意,或者说没法像其他人那样正常社交,因为社交必然要涉及到物质,没有物质的基础,很多交往就没法开展。久而久之,贫困家庭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自闭、敏感、多疑,进而影响其个人的心理健康。

那么,我是如何应对这些情况的呢?

说来很惭愧,我个人觉得面对这种困境,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脸皮要厚一点。我就举一个例子,高中的时候我母亲去广州打工,每次周末放假回家,我都是在亲戚家吃饭,有时候去同学家蹭一顿,有的时候就是在同学那玩得时间过了,同学父母说要不然一起吃,我也不懂拒绝,可能脸皮厚是我的天赋吧。

当然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挺不懂事的。

每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说起来我本身就属于神经比较大条的那种。

多年以后,回顾我的少年时代,我觉得这是自己能够撑过那段艰难岁月的重要法宝。后来我越来越不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

穷人家的孩子,脸皮真的不能太薄。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你的内心就会越来越沉重。活了这么多年,如果说有什么生活感悟的话,我觉得是一个人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我也知道看开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有的时候不要太把尊严当回事。

其次,我觉得少年时代的很多磨练,确实大大增加了我的承受能力。

从小学开始我就做各种农活,尤其是初中那几年暑假干杂交棉花的活儿,当时真的特别苦。记得当年的太阳,透过棉花叶子的缝隙投落在脚边,碎碎的阳光,斑驳的时光,很多时候,我觉得时间仿佛静止不动,汗如雨下,那个夏天的那种明亮阳光,让我记忆到了今天。

棉花开的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多个小时都在地里劳作,从早上5点多爬起来,中午午睡是必须的,但下午可能到天黑了还没有完全干完,有的时候真的是完全凭一口劲儿在撑着。

多年以后,我倒觉得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挺宝贵的。能吃苦,吃得了苦,绝对是一个人的优势。以后再遇到什么觉得难事,都不会觉得那是过不去的坎。

所以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最好多磨练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也磨练自己的气性。

其实,贫穷有时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东西并不都是负面。

20多年后,我回想起当年的小学时代,一路走来,浮生如梦,梦又几何?

恍恍惚惚,1996年镇上的电子游戏厅街机场景,似乎犹在眼前。我用张飞拿着箱子里拿到的草薙剑,还在大杀四方。

看到跳江自杀的贫困硕士毕业生新闻有感,贫困生该如何走出来?

后来玩过的所有游戏,都不曾再能找到1996年的快乐。

物资匮乏的时代,一点点的快乐都足以让人记忆终生。这就好比沙漠中喝到的那滴水,寒冷冬夜之中烤的那个篝火,最是记忆深刻。

唉,就说这么多吧。

祝福咱们国家所有的贫困家庭都能早日脱贫,祝福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富足的环境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贫困   农活   游戏厅   街机   块钱   镇上   棉花   贫穷   贫困生   学费   自卑   毕业生   暑假   硕士   物质   多年   同学   孩子   旅游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