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故宫博物院拥有180余万件藏品,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地球上最璀璨的艺术宝库之一。在宝岛台湾,被誉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坐拥翠玉白菜、《快雪时晴帖》、《四库全书》等近70万件稀世珍宝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中华文明史中的绝对焦点。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2009年,一部名为《台北故宫》的纪录片在国内上映。这是继纪录片《故宫》受到强烈反响之后,央视出品的又一个精品之作。这部片子用12集,每集45分钟的篇幅追溯了文物迁台的历史故事,并从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等文物类别出发,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翻看观众们的评论,有对文物分隔两地的遗憾,有对文物离开故土的探究,也有对国之珍宝的珍惜与欣赏。有人喜欢文艺感满满的片头曲,有人爱听婉婉道来的解说词,内容里有饱含深情的故事,也有纯粹的历史文物干货。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8.8的评分对于一个十几年前的纪录片来说,可以算作非常不错的评价。那句“一起带走的还有王羲之那份春天的心情”,让人可以义无反顾地打开观看的页面。


这次的摄制之旅起源于2006年,《台北故宫》摄制组通过四次赴台,采访了60多位相关专家代表和亲历本次事件的当事人,很多从未公开的文物迁台细节也慢慢浮出水面。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前,很多观众一直遗憾摄制组最后并未有机会进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觉得会少了那股实地实物的真实风味。但在一集又一集的剧情铺陈开来之后,这个遗憾变成了缺憾之美,文物的魅力和文化的跌宕起伏并未逊色一分一毫。


《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的第一集就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文物迁台的那段时光旅程——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深入,国民党政府已经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败局。于是在淮海战役打响的那几天里,一场秘密会议在南京举行。包括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教育部长、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等在内的8人在这次的会议中达成了一项共识,那就是将部分文物迅速迁往台湾。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于是,712个箱子,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大批珍贵文物等五个机构的顶级国宝在1948年12月的某天清晨,随着“中鼎号”驶出的海浪向台湾基隆港缓缓进发。这是运往台湾的第一批文物,也是一场文物大迁徙的开始。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第二批的文物在十几天后起航,这里面有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有世界上仅有的汝窑无纹水仙盆,有宋高宗最珍爱的汝瓷之一奉华纸槌瓶,也有宋代五大名窑的珍品定窑婴儿枕,这些都成为了未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接下来的第三批文物和河南博物馆的藏品以及张大千带走的敦煌壁画摹本一起,成为了充实台北故宫的最后一批珍宝。


近70万件藏品,超过九成来自北京紫禁城;随行的那些人员,还曾想着短暂停留之后的重返与团圆,但时光掠过70余年,故土却成为了回不去的梦里乡情。那些文物和那些人,都只能在另一片土地上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青铜记忆、釉彩千年、瓷中繁花、翰墨风雅……每一集的《台北故宫》都是一部微缩的历史,将文物背后的历史向你慢慢诉说,这是一场美学的洗礼,更是一次历史的聚会。


还记得阿富汗的古代文物展,为了远离战火纷飞的国土,文物只能选择在外巡展。而在百年前的中国,文物也无法拥有安稳的生存环境,它们只能用流浪和迁徙来换得一时的宁静。在战乱面前,文化的传承都是一种奢侈,更别谈保护与研究,而如今有安定的环境在侧,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延续与升华。


纪录片经典之作,讲述“第二个”故宫的前生今世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它们虽然分隔两地,但都是抹不去的文明记忆,是极其珍贵的中华瑰宝。在时空的长河中,它们早已跨越地域的限制和人心的隔膜,得以重新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故宫   筹备处   淮海战役   中央研究院   纪录片   摄制组   台北   故土   台湾   经典之作   藏品   今世   珍宝   前生   文物   遗憾   文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