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验,突然满腔热血地想要开始工作学习,第一步先是把桌子收拾干净。收拾完了,集中精神了十分钟后开始眼神涣散,不是起身装杯水就是转头玩手机,摸摸这里摸摸那里,好像学习的时候除了看书什么都有趣,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摸鱼”。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古人看书也会“摸鱼”吗?肯定的!可是他们又没有手机,怎么摸鱼?答案是:他们掏耳朵!不仅掏耳朵,古代画家们还把掏耳朵给画下来了!今天,小新就带大家看别人掏耳朵(不是!)欣赏三幅“雅士挑耳图”,可别小瞧它们,它们可大有来头,和小新一起往下看吧~


勘书亦即勘误,是指对文书资料的内容进行校订工作。相关画作内容大多为文人雅士在一起看书评画,他们的身旁或有书童丫鬟陪伴或有朋友围观。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南宋佚名《勘书图》


然而,偏偏有这么一幅画,画上的主角在山水屏风前袒胸露腹、衣冠不整,左手扶椅、右手挑耳。画中人面向右侧仰视,左眼好像轻轻眯着。他赤光着右脚,大脚趾微微翘起,好像正在得意地打着音乐节拍,让人感觉……他掏耳朵真的掏得很快乐啊!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五代南唐王齐翰《勘书图》


看到这小朋友你是不是有许多问号?这分明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挑耳,明明应该叫《挑耳图》,怎么能叫《勘书图》呢?画中人“不正经”的样子,这是要打了文人的脸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作者吧~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王齐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月不详,曾是南唐后主李煜时期宫廷翰林图画院的画院待诏。据史书记载,王齐翰是一位多产画家,仅在宋徽宗的内府就珍藏有其人物画119件,为当时所不多见。遗憾的是,他的这些人物画如今已经散佚殆尽,只有这卷《勘书图》卷孤本存世至今。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其实这幅作品原本就是被称之为《挑耳图》,宋徽宗收藏后改为《勘书图》。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书题签“勘书图”三字,卷后左上方题“王齐翰妙笔”五字,不服不行!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此卷后还有苏轼苏辙兄弟两人的亲笔题跋,最有意思的是一首清代人观保所作题诗:“耳乃心之牖,耳聋心亦聋。蓄疑似真塞,纳聪始为聪。”[1]这是说耳朵通了,善于聆听,才能开启聪慧。不信你瞧瞧“聪”的偏旁是什么?原来这幅作品中竟蕴藏着这样深厚的妙处。


这幅作品不仅是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且还是一件稀有的“国宝”,是属于被国家明令禁止出国展出的最高级别的国宝之一。



南宋画家梁楷,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好饮酒,也曾以挑耳朵作画。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南宋梁楷《挑耳图》


梁楷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的最高荣誉。他的减笔人物画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天地,其作品对后世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李鲜以及现代的画家齐白石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将掏耳入画的还有齐白石老先生,小新曾经带小朋友们去故宫看过他的花鸟鱼虫虾。而齐白石这幅《挑耳图》中,同上面两位挖耳的仁兄一样,一目微合,一目圆睁,挖耳时惬意的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齐白石《挑耳图》



“挖耳”是一种随意而又引起轻微舒适的行为。将这“难登大雅之堂”的一幕入画,或为体现勘书之暇挑耳自娱“以闲衬劳”,或为表达人间百态了然于心而不道破的自在洒脱,又或是为了将文人情趣用艺术形式率真地表现出来,别有一番趣味。


掏耳朵也能入画?文人的事儿你少管


参考文献:

[1]李晓愚.古画的故事.译林出版社,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齐白石   文人   人面   耳朵   南唐   人物画   雅士   画院   最高级   南宋   国宝   宫廷   画家   事儿   摸鱼   作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