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台湾老兵守寡四十年,终究还是被遗弃,你想知道真相吗?

去过长江三峽的朋友一定见过那块千年不变佇立江边的“望夫石”吧,也一定听说过她的凄美故事和古代诗人王健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看到如此逼真简直栩栩如生的美妇望眼欲穿的石像,知道了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耳畔响起古代诗人的千古吟唱,不知诸君是何感受,于我却是心在滴血,不胜悲伤。

但毕竟那是民间传说,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主角名叫引娣,一听这名字大家应该懂的,旧社会男尊女卑,第一个若是生的女孩,问题不大,还挺受宠,起名引娣无非就是盼望她有福气给带个弟弟出来。论辈分我要叫她大姑,娘家就在离小村子几百米远只有二户人家的小院子里(按乡下习俗叫“发宅”,顾名思义就是村子里无新地皮可建房,只能就近找地建房,发展出去了。自丈夫离家后她就回娘家居住)。矛盾的是她嫁的夫君是我家东隔壁叫关原的大堂哥,要是没有生死分离的悲剧,我还真不知该称呼她叫姑好还是嫂子妥当?

话说一九四九年春节,引娣和关原喜结良缘,我从小见到的引娣姑姑一直是眉清目秀,温柔端庄的美妇,我也从小听说的关原大哥也是一表人才的美男子,新婚燕尔,浓情蜜意,如胶似漆,难分难舍。

婚后关原哥去十六铺码头杂货铺上班,引娣就在乡下服侍公婆,打理田地。十天半月老公回家一次,小别胜新婚,感情愈发醇浓。

谁知就在婚后二亇月的一天,关原从乡下老家去十六铺杂货铺上班后人却人间蒸发,突然失踪了。此时的上海已是风雨飘摇,一片混乱,国民党眼看兵败如山倒,上海解放已是指日可待的时候,十六铺作为旧上海最繁忙的港口码头,更是乱成一锅粥,引娣隨公婆全家出动寻找,一无所获。唯一从相邻摆摊老人嘴里得到信息,国民党频频在十六铺抓壮丁,要么关原也被抓了?这犹如晴天霹雳直接把引娣打晕,终日以泪洗面。不久上海解放了,大约在煎熬中又过了一个半月光阴,终于接到一封没有地址的神秘来信,关原真的当了国民党兵,正在南撤的路途中,即将奉调去台湾,说好安顿下来会再联系,但是世事难料,自此如断线风筝,再无音讯。

解放后,各种运动不断,作为台军家属日子自然难熬,加上几个弟兄相继长大,成家立业房屋越来越紧张,引娣男人长年在外,死活不知,在夫家呆着实在痛苦,好在娘家近,房子也宽敞,所以搬去娘家一住就是一辈子。记得我长大懂事知道引娣姑的父亲早逝,母亲为她的不幸遭遇伤心流泪又患眼疾,成了半瞎子,引娣姑收养一个女孩取名三福,老少三代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与世无争过起孤独寂寞的乡居生活。因为我们和她女儿年龄相仿,小时也一起上学,她家房子较大,小学时下午学习小组集体做作业常去她们家,老太太和引娣姑对我们这些小孩特别客气,常拿自己舍不得吃的小点心给我们吃,我自小也跟引娣姑挺亲的,总感觉她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说话柔柔的,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笑起来更是好看。她们家远离村庄,独门独户,又是老少三代女流之辈,人家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她的男人不知死活,还沾上国民党兵的边,那个年代这样的人真的走在路上都不敢抬头的,因她人长得精神,看上她上门说媒的也不在少数,但她就是不吭气。现在的人真的无法理解这样的女人图什么为了一个新婚二个月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男人独守空房数十年不离不弃,这在那个年代要遭多大罪,受多大苦!

后来三福有次拿糕点给我吃,说到她妈在给她爸,也就是关原烧纸祭奠,也就是引娣姑认定老公那么多年音讯全无,一定不在人世了,所以在关原生日烧香纪念他,这事关照三福不让对外说,小孩子还是难管着嘴,当然我也是唯一的知情者。

后来我去当了兵,退伍回来听说在十年特殊时期引娣姑一家遭了不少罪,老太太贫病交加去世了,留下母亲俩相依为命,苦苦支撑。

好在三福长大成人,招婿上门,根发是个大好人,白天在奶牛场上班,回来样样活抢着干,把一个家操持得有模有样,特别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先后诞生,这家子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更逢改革开放盛世,农村率先启动,根发是奶牛场职工,有养牛经验,有销售渠道所以成了方圆几里第一个奶牛养殖户,也是八十年代少有的万元户,后来也是村子里最早一批砌楼房的主,总之日子越过越红火,引娣姑的政治包袱也卸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都为她庆幸高兴。

八十年代后期,台海形势趋缓,两岸人员开始允许往来,当时最早返回大陆的那些台湾老兵的信息是铺天盖地,报纸上、电视里一个个骨肉分离数十年重逢相拥而泣的场面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我们也抱着期盼的心情希望奇迹出现,盼望着关原哥的现身,想象着这一对苦命鸳鸯的久别重逢,但是奇怪的周边不断传来老兵回家团聚的喜讯,关原没有一点信息,虽然我们碰上三福一家也不敢问,但心也凉了,肯定不在人世了,不然怎么还不回呢?

时光又过去二年。一位原籍苏州的台湾老兵在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找到了关原的弟弟,带来一封书信,原来关原没死,还在台湾,至今单身。问他战友那他这些年怎么一点信息都不给家里通报,开放二年了也不急着回来探亲?原来当时他们撤离台湾后那里的报纸等宣传说浦东金家桥地区已被上海解放战争炮火夷为平地,百姓也大多死亡,活人也不知去向。他刚开始也写过几次书信,但都无回信。所以他以为家人都不在了,他以为和引娣仅仅结緍二个月,即使幸存下来也一定改嫁他人。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不要说引娣姑万分激动,村里老老少少也为他们高兴。

经过这位台湾老兵传达,半个月后关原大哥真的回来了,气宇轩昂,红光满面,活脱脱一个已逝多年的他的父亲形象,我们叫大伯的人又回到眼前,西装革履,领带毕挺,好一付富商衣锦还乡的气派,此时已经算是女儿她们帮她精心打扮过的引娣姑站在一起,那差距不是一般大,你想吃过那么多苦的农村劳动妇女快到六十岁的尊容会是个什么样,那怕年轻时再漂亮,经不起岁月风霜雨雪摧残,早都成了黄脸婆了。

关原大哥回来后,一开始对引娣姑真的感恩戴德,他在台湾也无家眷,正好重续旧缘。他带回不少黄金饰品,弟兄姊妹一个不少,当然最主要还是留给引娣姑和女儿、女婿及孙字辈,明显看得出刚来一段时间相处得不错的。但慢慢地差距和裂缝就越来越明显了,关原兄在台湾没有正常婚姻,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化钱大手大脚惯了,后来知道他在那儿也是风月场所常客,过房亲什么的也多,其实早已乐不思蜀,在那儿风流潇洒惯了。他根本就没想到引娣还在人世,并为他守活寡那么多年,确实把他感动到了。但当时刚刚九十年代初,上海郊区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他们家靠养牛收入还算可观。但是工作极其辛苦,从早忙到晚。他看在眼里又帮不上忙,尽管全家人待他好,无人指责他,他心里也不安。何况在台湾过惯了潇洒日子的老军人现在躺在身边的一个老妇还是有点别扭吧。总之过了一段时间我碰上这位老大哥时明显感觉瘦了,精气神也蔫了。他也对我说看到家里人赚点钱那么辛苦,他又帮不上忙,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准备回台湾干几年赚点钱,临了拿一笔退伍老兵安置费再回来养老。我当时感觉他说的发自肺腑,真的是为引娣姑和家里着想。不多久,他真的又一次挥别家人重返台湾去了。

此一去转眼七、八年一晃而过,家乡也是因浦东开发发生翻天覆地巨变。老家房屋拆迁,都开始搬入新居,关原兄老屋也有名份,也分得一套住房,但是居然同意房主写上了侄子名字,一时乡里乡亲议论纷纷,最终传出关原认为虽然引娣是他原配妻子,但无亲生子女,侄子是血源至亲,所以把房本写在侄子名下,养老送终由他负责。这怪论这做法激起众人义愤,都认为他太对不起引娣姑,这次的伤害远胜于四十年的分离。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旁人除了干着急,还能做什么呢?

99年关原兄真正的叶落归根,重返故里,但是奇怪的不是回到近在咫尺的妻儿家,直接搬进了侄子名下的动迁房里,至此似乎他和新婚燕尔,为他苦苦相守四十年的妻子恩断义绝,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这对引娣姑真的是残忍之举,自此人们极少再能见到引娣姑下楼的影子,听说憔悴得没个人样子了。

不多久听闻关原大哥病重住院了,出于礼节我们去探望他,原来他在台湾查出病入膏肓了,所以急急赶回就希望身后埋回故土,他也坦承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引娣姑姑,他也认识到他的做法错了,希望我们带信让引娣姑和家人上医院见一面,他有事交代。最终听说是根发、三福夫妇去医院和他见了最后一面,后事的处理也在征得引娣姑的允诺后由根发、三福以儿女身分全权操办,数天后关原大哥安详去世。丧事也办得风光体面。不多久引娣姑也终于经不住这一连串打击,没有抗过去,也撒手人寰,最终回到四九年结合的原点,双穴并列再也不会分开了。不知关原大哥在地下如何忏悔求得引娣姑的原谅,相信心地善良的引娣姑一定经不起风流倜傥的关原兄的纠缠,定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写到这里,故事该结束了,我想问问各位朋友这人世间情为何物?为什么多情总被无情误,你们觉得我的引娣姑此生为了关原大哥苦守四十年活寡,遭了那么多罪,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换来个负心郎,她冤不冤,值不值?造化弄人,天意难违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台湾   新婚燕尔   奶牛场   公婆   名下   音讯   侄子   娘家   国民党   上海   人世   乡下   真相   大哥   女儿   旅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