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 2》在青岛开机,你有什么想说的?会超越第一部吗

其实绝大部分科幻片扑街的原因就是:

完全不按原著来。

说的就是你,基地。

要说是不是电影编剧非要原样照搬原著,也不是。

比如流浪地球。

我最近在看一部漫画《我推的孩子》,我推最新章节舞台剧篇就有剧作家和原著漫画家之间的矛盾和拉锯。虽然最后矛盾得到了例行公事般的大团圆解决,但它提出的概念比较重要。

电影/剧作到底应不应该完全按照原著?

事实上,虽然我在其他答案里把电影剧作和动漫小说都称为故事,但实际上他们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同的。电影/剧作为视听语言,漫画是独立的分镜语言,小说自然是文字语言。因为形式的不同,导致了电影无法照搬小说原著。

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所以小说对于人物的立体感塑造是最到位的。电影无法直接表现这一点,因此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也即从侧面表现人物:举手投足的肢体语言、眼神、面部表情等等。电影的旁白也有补充说明的动作,但用多了就变成不是小说也不是电影的怪胎,主要还是靠视听语言。

小说和电影剧作的这种形式上的差异,导致了电影编剧不可能完全照搬原著,必须要围绕视听语言的方式对剧本做一些修改,以求更好地推进情节和表现人物。事实上口碑票房好的改编片都没有完全照搬原著的。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基本符合原作,情怀党满足,而不是:和原作一模一样!

但是不需要和原著一模一样,有些编剧就开始动起歪脑筋,放飞自我了。

请注意,刚刚说的是,优秀的改编片特征是:基本符合原著。

什么意思?你是一部改编片,而它的原作已经证实在商业上非常成功。一、观众是因为原作中的某些情节爱上了它。二、观众来看你的电影是因为他们想看原作的视觉化,不是一个拥有新故事的新电影。

为什么大部分的改编片都扑了?对于原著粉来说,编剧把原作的设定改了,故事情节全删除,弄出一个他们自以为有意思的情节。然而观众是奔着原作名场面来的,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对于片方希望扩大的受众群体,虽然没看过原著,但由于魔改对原本自成体系的故事架构的摧毁,也称不上好电影。既不讨好原著粉也没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必然扑街。

优秀的编剧应该在抓住原作故事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将其翻译优化成视听语言,用程序员的概念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肉编译器。

当然,流浪地球比较特殊。因为流浪地球1其实是个新故事。那为什么它还能成功呢?因为大刘的短篇集其实是个设定集,它的脑洞很大很震撼,但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也很少,完全就是为脑洞服务的工具人。这就为扩展故事,表现人物,二次创作故事留下了很大空间。大部分人是奔着大刘的脑洞去的。而脑洞可以推演出无数个故事。为什么有人号召建立刘慈欣宇宙,因为相比大刘的点子,他的故事受篇幅展开限制显得太少了,能写的太多了。宝树用云天明的故事就写了一本同人,三体里面一笔带过的惊天脑洞还有很多很多…

综上,流浪地球2如果继续原班人马并还在大刘的框架下,基本不会崩。但如果想要超越第一部则需要更好的剧本,因为先发优势已经没了。流浪地球原作仅有的几个故事情节,比如叛军和我的太阳倒是可以拍成电影,就是有点不正能量,反映了大部分人的愚蠢,能不能过审不知道,除了原作粉之外大概也很难说必然受欢迎。这种情况下片方大概率不会启用流浪地球的原著情节,而是在设定框架下讲新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地球   剧作   电影   青岛   原作   受众   原著   编剧   剧本   情节   观众   语言   视听   人物   故事   旅游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