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人民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来了,傈僳山乡换新貌

荒山荒坡变林园,

沟沟坎坎变绿园。

荒田荒土变田园,

劈柴房屋变别墅。

羊肠小道变水泥路,

房前屋后汽车摩托跑。

傈僳族人民感恩共产党。

紧紧抓住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工作“三个离不开”精神来开展傈僳族地区党的关辉照耀下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教育人,形成了傈僳族党员带领群众赶、学、比、超的良好局面。讲好党史教育工作,讲好红军从我家门前过的故事、傈僳族故事、德昌故事来促各民族爱党爱国爱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进步,形成民族团结凝聚力来庆祝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86)前,1935年五月,听说红军要来了到处都一片乱哄哄的。国民党六所民团童邦晏派侯营长到南山找到傈僳族头人张万顺,傈僳语:“阿拉达岩”带领傈僳族弩弓队到土地梁子堵红军。当时,摸不清情况的张万顺带领五六十个猎手到土地梁子挖战壕、设路障带上猎枪、(弩弓上有毒药的竹签、毒箭)猎枪手和弩弓手设伏堵红军。

傈僳人民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来了,傈僳山乡换新貌

李文华(左)


5月15红军从会理进入德昌境内,派出一支部队在铁匠房搭浮桥过安宁河到金家坝再到到彪水岩沿河边上,到了大虫园傈僳人纪老大家屋周围休息修整已接近天黑,此时纪老大开门看见房屋周围到处都是兵,纪老大吓坏了马上要关门,可是那些兵都已经占在面前了,问他,你们这个地方谁在管?纪老大答话“是阿拉达岩”张万顺在管。红军给纪老大讲:别怕,我们是红军(是干人的兵)不伤百姓的,我们只是借这里的路上德昌、西昌去打地主和国民党的。为穷苦百姓讨口饭吃的。叫纪老大去找张万顺让路允许过傈僳村寨。

等到天黑了的时候,住在土地梁子下面的纪老大悄悄地摸上土地梁子来找到张万顺小声的用傈僳语给张万顺说:“红军已到山下了他们歇在村子里头,不吃我们村民的东西,也不拿东西。他们说,他们是有纪律的兵,专门打地主老财、打国民党的。这回只是借这里过过路,叫我们不要怕。”张万顺听后半信半疑地问纪老大:“你怕不怕?”纪老大说:“我不怕。我们这些傈傈族人穷得很,红军打我们做啥子。”张万顺想了想,觉得纪老大的话也有道理,两兵交战必有一伤。只要红军不为难当地的傈傈族人,他们想过路就让他们过去了事了。于是,张万顺喊纪老大回去,赶快把红军带上南山来,又说:“今晚我们傈僳族人都悄悄退开,让那些地形不熟、辨不清方向的保安队留在那里,红军来了随他们咋个整。”

纪老大前脚刚走,后脚就找到保安队侯营长说:“这儿不是要道,工事修好就不怕了。红军人马多,恐怕要从干海那条路上来。我们这些傈僳族人会打仗,干脆喊他们到干海子去堵红军还好些。”侯营长同意张万顺撤出傈僳守猎队在山间安的弩弓、毒箭、竹尖、陷坑。天刚亮时纪老大带领红军上了土地樑子,红军与保安队小打了一战,傈僳守猎队没有与红军交战,红军顺利过傈僳族地区,红军到了天阳坪李老九家,觉得很穷,把装有两块腊肉和三个碗的小背兜与物品一道送给了李老九,红军到了傈僳村寨,对村民非常好感动了联德李小双,李小双马上报名参加了红军队伍。就这样,联德傈僳村寨男男女女目送李小李小双和红军一道北上抗日去了。

红军很快过完了傈僳村寨。隔了不久,国民党的追兵也来了,借清查红军为名,跑到傈僳村寨烧房子、抢东西、铲鸦片烟、糟蹋百姓,整个傈僳寨子被闹得鸡飞狗跳。骚扰傈僳村寨。傈僳人打山(狩猎)队将其击退,保卫了家园。

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1年至1948年,)德昌傈僳族聚居的南山、金沙等地划为六所乡半个保,民国政府委任张万顺为保长1948年张万顺病逝熊正明代理保长。

清朝年间,傈僳人从窝勒来到德昌落脚后,住的是草棚房、木楞房、劈柴房。靠刀耕火种维持生活、吃的的是野果野菜填肚子、靠守猎打牙祭、靠卖松明、草药换回盐巴、冒着生命危险猎回射香、熊胆换得银元买下一点田地(后来的地主、富农、中农)。

到了1950年共产党的光辉照亮了傈僳山乡,设立乡政府,全县傈僳人统由新门乡人民政府管理。

1954年南山傈僳族原保长熊正明带头并组织傈僳族群众发展生产,思想进步,当选西康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傈僳人第一次参政议政。同时,组建民改工作队,号召有志青年加入民改工作队,派人到傈僳族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并号召傈僳族同胞们加入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所有的田、地、牲畜、农业生产资料交农业合作社)统一分配,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号召各族儿女入党,大力培养傈僳族干部,包括后备干部队伍的组建。选送傈僳族青少年积极分子到德昌民小、西昌民干校学习文化。这些学子毕业后纷纷投入到德昌傈僳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建设中,从此结束了德昌傈僳族没有文化文化、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员干部的历史。

几十年来,从中央省州县各级党代表和人民代表中都有傈僳族,以各民族代表一起参政议政,各行各业都有了他们的身影,以各民族共同建设祖国,以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谱写民族团结的乐章,享受了国家众多惠民政策。1957年10月,受到党中央对我们傈僳族的关心德昌黄竹坝傈僳族女青年谷从秀,被推选随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观各大成市,随后和首都各族人民一起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周年庆典和大游行,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接见,与她亲切握手。1962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建立了南山人民委员会、金沙人民委员会、德昌傈僳族分别分片归两乡管理。同时分别在两乡建立了小学,德昌傈僳族儿童从此进校学上了汉语文知识。建立卫生院,免费为傈僳族儿童注射各种疫苗,为山区儿重的健康成长得到了保障,傈僳族群众逐步改变了信神不信医的习惯。在国家困难时期,党和国家为为贫困山区群众供应返销粮。同时贴息发放贷款,解决贫困山吃饭问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工作,亲切关心少数民族1965年10月,南山乡人委会干部贺正元(傈僳族)随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团,参加首都群众庆祝建国十六周年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7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生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南山乡革委、金沙乡革委共选派50名傈僳族男女青年去西昌和西昌各族人民一道参加通车庆典。傈僳人走出大山,第一次乘坐火车,感受到党的伟大,各族人民的幸福。

由于德昌傈僳族地区长期近亲结婚,防病治病跟不上,肺结核病严重,1978年10月,党和政府选派四川医学院综合医学考察队,在南山公社、金沙公社深入调查结核病及“姑表兄妹近亲婚配”问题,并拍摄电视科教片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政府干部向傈僳族群讲解近亲结婚的危害,从此解除了近亲婚配。结核病患者受到了国家免费治疗,并加强了地方病、常见病的防治,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从而提高了德昌傈僳人的人口素质。

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1984年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恢复设立南山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金沙傈僳族乡人民政府。在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和指导下,采取了各种措施,为培养学生,完善住宿制教学,学生毕业升考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民族考生给予一定比例的划线录取或定向招生制度,从而高了傈僳族学生的培养。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的同时,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资金,大力度地进行房屋改造,人畜饮水工程。所有德昌傈僳族的木椤房,劈柴房换来了土坯房,青瓦白墙。从此告别了(天点灯风扫地)的房屋。这是德昌傈僳族有史以来的改变,这是党和政府关心德昌傈僳族人民的见证。

同年,受到德昌县委、县府政的关心,县文教局、县民委的重视下,选派了两名傈僳族教师去南丽江学习为世界各国所通用的傈僳族文。学成归来为全国县傈僳族青、壮、年扫除了文盲。第二年,在傈僳族乡中心校进行双语(傈僳语、汉语)授课。从此结束了德昌傈僳族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历史,德昌少小民族也亨受到了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和语言文字平等的政策。

1988年,受到德昌县委宣传部的重视,县文化馆收集整理出版了《德昌县傈僳族民间文学资料集》按资料的内容由凉山州委宣传部安排凉山电视台拍摄《凉山傈僳族四集凤情片》其中,第二集《傈僳的阔拾》获四川省委宣传部对海外宣传节目三等奖。反映德昌傈僳族风情文化的影视正式上了电视台。

傈僳人民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来了,傈僳山乡换新貌

李文华夫妇长期从事傈僳族文化的收集整理


国家先后投入资金,补助退耕还林,购回苹果、核桃、芭蕉、花椒、桑树苗等发展和扶持林果业生产,从新疆空运黑山羊种帮助农户发展养植业。国家补助资金,为发展德昌的烤烟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进行坡改梯工程,逐步实现农户脱贫政策。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把农民和市民、农村和城市都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了,国家加大了农民工技术培训,劳务输出,如今,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国家也有傈僳族务工人员,他(她)挣回来的钱用于家乡建设,部分农工挣回的钱用盖新房、购小车。很多傈僳族守猎人的后代如今已经是技工、工人、汽车司机、火车司机了。民工返家乡搞创业的成功人士也出现了。

接下来,傈僳族地区将参与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战场。乡村建设行动,做好乡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探索走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真正实现傈僳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如今,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实行了“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力争达到帮农村贫户“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同时解决保险、低保、和养老金。不久前泰国傈僳族研究会来德昌考察傈僳族文化,余纳伟会长曾对德昌同胞讲:“你们中国国家领导很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你们现在生活得很好,我们泰国的傈僳族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你们要好好地听国家领导人的话” 。

德昌是四川傈僳族最最多的一个县。也是非遗最多,歌舞文化最丰富的县。如今德昌傈僳族地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片傈僳族移民新村将会成为养身、养心、养老的康养幸福心地。

(李文华 李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傈僳   傈僳族   德昌   西昌   金沙   弩弓   宣传部   保长   中国共产党   山乡   新貌   村寨   近亲   红军   共产党   南山   地区   国家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