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冕宁作为凉山州唯一纳入全省的革命老区县,也是作为入选全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这里优异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红色文化,一直是冕宁独具魅力与特色的名片。

冕宁是红军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一站,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建立了中央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冕宁县工作委员会,第一支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在这里,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了“万里长征”一词。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冕宁县北部彝海镇境内的“彝海结盟纪念地”,追寻红色足迹,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彝海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距国道108线6公里,距京昆高速彝海出口9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以高山淡水湖泊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为灵魂,以民族风情为特色,主要景点有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遗址、结盟新寨、彝海书屋等等,集红色文化体验、研学团建、旅游观光、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这里是首批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也是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参观线路之一,彝海景区已先后完成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并取得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步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雄伟、气势恢宏的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碑。据悉,这座纪念碑建成于1995年7月,是冕宁县委、县政府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60周年而建,纪念碑群体雕塑由果基约达﹙小叶丹﹚、刘伯承、聂荣臻、沙马尔各四人组成。碑文用彝、汉、英三种文字书写,结束语写道:“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纪念碑旁侧不远处,有一块由低矮围栏圈起、不到10平方米的草坪,上面坐落着三块青石。据介绍,这便是彝海结盟石,刘伯承、小叶丹等人当年正是坐在这几块石头上举行盟誓的。而在纪念碑的后方,则是彝海结盟纪念馆。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2005年,为纪念“彝海结盟”70周年,冕宁县委、县政府在彝海之畔修建了“彝海结盟纪念馆”。该馆为一楼一底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1630.7平方米,建筑高度8.1米,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前面由七块板构成,北面屋顶由几根柱子组成,一方面体现了凉山彝族瓦板房建筑的“出檐”特色,同时用七块板的“七”暗合纪念彝海结盟70周年的建筑时间背景。另一方面,寓含了毛泽东《长征》诗词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境。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胡小平 摄

彝海湖是当年结盟时的取水处,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湖边竖立大理石文物标志。该湖原名叫“鱼海子”,属高山淡水湖泊,海拔2280米,平均水深9.8米,最深处15米,常年蓄水量达135.3万立方米,国家一类水质。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部队因此顺利通过彝区,留下一段民族团结佳话。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结盟新寨,位于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2组的“海子包包”,彝语叫“斯达布希”。这个村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对口援建的贫困村,有住户36户,147人。结盟新寨建筑群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外观风貌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色调,由云朵、火焰等图案融合绘制而成,集住宿、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由彝寨新颜展示馆、走出凉山农副产品展销馆、走进彝家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结盟文创体验馆组成。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胡小平 摄

以“彝海结盟”为载体,冕宁现已建成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文化广场、红军草地公园、彝海结盟纪念馆、结盟新寨脱贫攻坚全域实景展示点等一批党性教育基地。

近年来,冕宁一直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机遇,创新“红色资源+”系统开发模式,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航天小镇、特色城镇、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充分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串点连线的精品红色旅游品牌和路线,持续擦亮“彝海结盟”红色旅游金字招牌,每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年均超过26亿元。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胡小平 摄

红色热土孕育红色精神,红色丰碑镌刻红色文化。冕宁始终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宝贵财富,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相连。结合“彝海结盟红色党性教育”品牌,依托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彝海结盟分院”,开发《彝海结盟》、《红军长征在冕宁》、《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精品课程,以“体验式教学(亲身体验)、现场教学(情景再现)、新时代爱国主义主题教学(现场聆听、)激情教学(激情穿越)、启发式教学(学思践悟)”五步教学法创新开展“党校+基地、课堂+现场”衔接培训模式,持续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扎实推进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四川冕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彝海结盟精神传承不息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冕宁依托红色资源累计接纳凉山各级党组织120个,重庆、成都、攀枝花等地研学团队50余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训172期10721人次。

红色旅游,既是红色精神教育的大课堂,更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红色旅游让红色遗迹“保护好、活起来”,如今,冕宁因彝海结盟的光辉历史已经成为许多人向往的革命圣地,长征精神在这里不仅创造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更在党性教育、党建引领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冕宁   冕宁县   红色   高山   精神   旅游   党史   党性   纪念碑   纪念馆   红军   省级   红色旅游   特色   文化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