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9月22日22时,记者在灯光漫秀中,融入天柱县城熙攘的夜行人流,沿街摊贩的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小吃的酸辣味阵阵飘香,喧嚣的夜市街里,每一家店都围坐着好几桌客人。入秋后,虽然早晚气温转凉,但是县城的“夜经济”却不降反升。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位于鉴江河畔的金凤广场点亮了百姓的夜生活,引发了群众健身热潮,广场舞、羽毛球、太极拳等文体活动各自为阵,这里成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商家促销创收的好舞台。

子夜已过,广场附近廊桥南一家烧烤店,虽然已到收摊闭门时间,但依旧有不少人等待着购买串串烧。店员告诉记者,从入夏至今,每晚都能销售600余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从电影院到KTV,从茶馆到酒吧,从减肥按摩到健身广场、从线上视频电商主播到文化娱乐……洋溢着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些健康有序、流光溢彩的“夜生活”,无不得益于“夜经济”惠民政策的出台。

近年来,随着天柱县对相关企业工商户进行税收扶持、用工扶持、经营场所扶持等一系列扶持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改造和完善商业配套等硬件设施,促进了消费潜能的进一步释放。当地“夜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既催生了就业“夜工族”,又推动了以“吃住游购娱”等多位一体的新业态,增强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位于邦洞街道集镇旁的半岛公园,观景长廊依河环绕、木质式扶手古色古香,清澈的河水绕岛而过。夜幕时分,仿古建筑被华灯点亮,人群摩肩接踵。

附近一家夜宵店生意特别红火,休息间隙,店员杨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夏秋季,半岛公园成了不夜城,每晚七八点钟老百姓便从四面八方来了,游玩的、买零食的、吃夜宵的一伙接一伙,次日天快亮才慢慢散去。”

据该店员介绍,自己所在的这家店除了雷雨之夜外,每晚消费都有10桌以上,接待食客近百人。

凌晨1时30分,记者在河滨路旁遇到刚用完夜宵,正准备与朋友辞别回家的青年刘琳琳。

“以前,刚从广州来到天柱工作时,下夜班回家时,不要说吃宵夜了,就连想去逛一逛商场,也大部分早已关门上锁。”她说,“在广州时,晚上八九点‘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刘琳琳说,现在不同了,天柱逐渐跟上了大都市的节奏,有了本土化、规模化和形式多样的“夜生活”,氛围也越来越好。晚上和朋友聚会,可以慢慢喝茶听音乐或一起吃个夜宵,节假日晚上则可以选择看电影、K歌等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

凌晨2时许,记者步行来到北部新区锦绣花园广场,在多家商铺炫丽的牌匾灯箱辉映下,街道一片通亮。

作为天柱县城临时夜市之一,这里尽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叫卖声、烹饪声、碰杯声和欢笑声像一首月夜交响曲。夜空下,一家家夜宵店既温暖了座上宾,也成了店主、店员收入的坚实依靠。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这里,街头一家烤鱼店,主营烤鱼、龙虾、小炒、小海鲜、臭豆腐等亲民美食,生意相对红火,10多张桌子竟然全部坐满了客人,柜台前还有好多排队要求打包的。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天柱“夜经济”温暖百姓夜生活


“夜宵外卖,以烧烤、冰啤为主,顾客也主要是年轻人。”一位正在打包烧烤的美团外卖小哥告诉记者。

据“美团”大数据显示,天柱县城夏秋季夜间消费最高达800单,最低也近300单。

县工商管理局相关人士说:“有消费才有经济,天柱‘夜经济’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摆脱贫困后的百姓生活质量已逐渐提升。”

“随着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的夜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天柱县夜经济产品结构将从单一的餐饮、购物向文化、非遗表演、生态康养类产品转化。下一步还将不断出台新举措,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彰显文化特色的夜市品牌。”天柱县工业信息化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金色天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天柱   夜生活   小哥   天柱县   百姓   叫卖声   经济   夜宵   夜市   店员   外卖   县城   温暖   晚上   记者   广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