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情结——共同的文化密码

韩愈情结一一共同的文化符号

河阳柳先生送来一沓书稿,附信一封,言辞恳切。大意是同属韩愈故里,孟州老乡,有弘扬儒学、光大先贤之责。作者历时数载,精编细选,编译出《韩愈文选》一书,恳请不吝指教云云。

先生之热忱令人感动,但邀我作评,却使我无任惶恐。平生阅历有限,读书不多,挤牙膏似的一些报章文字也未能超出业余水平。尤其是接过书稿,测览一过,不由得心里打鼓。原来先生之作乃是关于韩文公名篇的译著。书中所录皆旷世雄文,篇篇经典,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人。大多数篇目世人熟能成诵,深入人心,凭我那三脚猫的功夫怎敢强作解人亵渎圣明?

但我和作者一样,说自己与韩文公有同乡之义,却决不是高攀。

我的老家在黄河之滨,古道荒村,那是冲击平原上一个相对偏僻的村落。几十年前的大气质量异常清新,站在东部平原的田头阡陌上,可以远望三十里外西部岭区上空的如火流霞——但现在是无论如何也看不见了。我家族中的长辈算的上是乡里的文化人,常常带着敬仰的口气,指点着林木蓊郁的西岭剪影,说那里是韩文公的陵寝,松柏荫荫处长眠着一位不屈的忠魂。老人说这番话的时候,崇敬多于夸耀,自豪略带惋惜。烟锅明灭的微光映照着刻满沧桑的面庞,可以分明感觉到一种无奈的伤感和悲悯。

但对当时饥肠辘辘的田舍郎来说,这种悲悯情绪明显带着不合时宜。庄稼汉们不会对这位韩老爷有多深的了解,我自己幼年的心理也顶多是种莫名的尊崇。韩氏后裔并未在乡间日常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斯文,因而也不享有乡邻们特殊的尊敬。刚刚启蒙的文公情结,很快在岁月更替中淡化以至消隐。直到有一天。街上突然传来敲锣打鼓和口号声——这是文革十年中最常见的游街场面,一个面容清瘦、戴着纸糊高帽的外村青年,被反剪双手从街上走过。我从大人们的窃窃私语中听出,这位被批斗游街的青年,是文公后人,才智英异,因为乱提意见被带上了右派帽子。我站在低矮的屋檐下,目送挥舞着纸旗的队伍在秋风中远去,理不清韩文公及其后人屡屡犯上的奇怪原因。

十年浩劫结束后,大地春回,我考上了新乡师专读中文。古代文学史和经典作品中,都以浓墨重彩凸显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伟绩,从而知道了韩文公在中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历史地位。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道德文章垂范后世,影响深远。我惊异于在这个荒草离离的乡闾之间,竟有这样一位彪炳千秋的文学巨人。

但真正知道并震惊于韩文公的深远影响,是在1985年。

这一年年初,在广东汕头市召开了国际韩愈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确认了韩愈的祖籍在孟县,(即今天的孟州市)从未结束了文学史上千百年来的韩愈籍贯之争这桩公案。对于儒风深厚的孟州古县,这确实是一件欢天喜地的重大事件,为当时盛行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提供了一个绝好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在4月2日这天举行了隆重的韩愈墓挂匾仪式。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生前蹭蹬的韩文公在一千余年后备极哀荣。当地几个大村的韩姓人抬着集资制作的金字大匾,一路鼓乐高奏,绵延数里不绝;其中有一个村的韩姓人竟分乘七辆卡车参与其盛;黄河彼岸的韩氏后裔也闻讯赶来寻祖认宗;加上来自四乡的看客、吊客、香客、游客,足有四万余众。为争韩氏正宗,分村而居的后裔们动起了拳脚......

我很快写成了一篇杂文《鼓乐声中的遗憾》,发表在当时的《焦作日报.文学副刊》上。文章中有几句话,至今引为得意:确认先哲的籍贯,不是为了三跪九叩,添张供桌,让善男信女把心迹寄托;也不是为了建座庙堂,香炉常设,让孝子贤孙贴金粉塑。一千多年前,韩文公挥动如椽大笔,播云布火,今天开放的古国,需要韩愈精神的光热......”至今读来尤感自己是仗义执言,替先贤出头,数落后世子孙那些出乖露丑的不端。

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杂文,也是我文学创作的开山之作,理所当然成为收入我第一本杂文集里的第一篇作品。

近十年来,渐入老境,“世路如今行惯,此心到处悠然”。生活工作相对安定,我就回过头来重读韩文公的经典作品。特别把《古文观止》中选入的那些名篇重新背诵,犹如“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有了许多新见解。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以阅历之深浅,证所得之深浅耳”。韩文公之杂文,曲折回环,丝丝入扣,论证严谨。笔力遒劲。韩文版公之散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祭十二郎文》如杜鹃啼血,声声动肝肠。韩文公之章表书记,布局周密,文气沉雄......读到忘情处,不禁击节称赏,极尽摇头晃脑之能事。韩文公对各种文体均臻至善之境,史称之谓“泰山北斗”,绝无虚传,当之无愧。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跨越了一千多年时空,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如何去感受一代大儒的博学宏词?如何去解读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如何汲取儒家正统思想,济世经邦,富国安民?这些都正在成为文人们关注的焦点。到新华书店的书架前浏览半个小时,你就会发现这种阐发经典的书籍是如何的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你在惊叹现代出版业高度发达的同时,也不能不佩服那些市侩文人谋利取巧的心机。但是正因为心地不纯净,动机上含有杂质,那些花里胡哨的印刷品,无论是在内容选编、版式设计、文章解读等方面,都带着毫不掩饰的急功近利,大多选本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不敢恭维。

但是我要说,以一个酷爱经典、热衷读书的平常读者眼光来审视,河阳柳先生这部《韩愈文选》,却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典选本。他没有造做,不含机心,不带任何铜臭气,当然也没有虚张声势大吹大擂,而是凭着自己对韩愈作品的深刻研读和理解,来诠释经典,启发人心。我感到该选本有三个特点:一是选编得当。在韩愈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选编了三十余篇,按不同文体分为四卷,入选篇目,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二是注译精确。作者旁征博引,力求对每一个词句的解释都确切精准,符合原意。充分体现了翻译作品“信达雅”的译著原则。三是解读精要。这是文集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对普通读者最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作者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要言不繁,启迪慧心。使读者在对古代经典的品读中,忽然拨云见日,灵犀顿开。我感到这部著作本身,素面朝天,本色家常。不以权势唬人,不以诡异吓人,不以花哨欺人,不以陷阱坑人。既得为文之正道,又符文公之雅意,是切近读者所需、现代出版市场不可多得的一本选读著作。

行文至此,夜已深沉。取过文稿再行翻阅,对河阳柳先生油生敬意。官至局长,人到花甲,正合含饴弄孙,乐享天年。先生却甘愿独对孤灯,坐残冷月,斟词酌句。终将一册《韩愈文选》译注成书。此等大眼光、大志向、大境界、大贡献,心志浅薄、贪图安逸者决不能为。我与先生虽未有一面之识,但尊奉先贤、弘扬经典的志趣却源出一脉。韩愈情节,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符号,是彼此沟通的语言密码。作为同路人,河阳柳先生这种执着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孟州   先贤   选本   译著   鼓乐   黄河   经典作品   文选   后裔   阅历   杂文   情结   读者   密码   作者   经典   作品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