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府盛景图”人文视角下的城市美学思考

“新天府盛景图”人文视角下的城市美学思考

33位知名艺术家参与、版画油画一网打尽……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创作,“新天府盛景图”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油画、版画篇创作工作圆满完成。值得期待的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月25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承办的“新天府盛景图”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油画、版画篇展览即将在成都市美术馆精彩呈现,以全新的方式和视野来反映成都城市美学精神。此次展览将在成都画院展出至9月19日,免费向观众开放。成都市美术馆展期结束后,此次画展还将展开全省巡展。

用美学方式 展现成都公园城市盛景

成都孕育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正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美学,吸引着热爱生活的人们纷至沓来。“新天府盛景图”油画、版画篇便是一次用美学的方式展现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盛景的尝试。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何红英介绍道,此次展览将展出33位知名油画、版画艺术家的精品力作。艺术家们将以写实方式表现当代成都的美好生活,以场景塑造为主,灵活发挥各自的艺术风格,对不同景致进行描绘,用不同绘画形式进行诠释,创作反映成都城市美学精神的主题性创作。

据了解,此次展览汇聚了本土油画、版画界的名家大腕。创作艺术家包括了袁吉中、何哲生、马一平、简崇民、高小华、马光剑、张国忠、唐骐、马力平、李青、甘庭俭甘露、王民平、周茂东、何冠霖、李耘燕、辜志勇、张富坤、朱沙、邝明惠、黄润生、李猛、邱光平、魏言、翟启兵、谷晓艳、金茂、斯政、李兵、邬 林、孙晓伟、李典、吴一箫。作品包括时代景观类、历史名胜类、人文风情类、自然风光四种类型,由25件油画和7件版画组成。不仅展现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将呈现水润天府、丰沛优渥的成都生活;同时体现优雅时尚、创新发展的时代风貌……此次创作将全面、丰富、多元的展现新成都的人文风貌,新天府的时代景观。

用“最成都”的方式 讲述成都的多情与浪漫

“成都有它的文化,它的风韵,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受其滋养的画家无论是何种流派、何种风格,皆物色尽而情有余。‘新天府盛景图’的每一件作品浸透着对家园的眷恋与挚爱,是用‘最成都’的方式讲述了这座城市的多情与浪漫。”谈及此次展览,著名美术史家、四川省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评价说,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美学形象塑造与文化建设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内容。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尊重地域文化,尊重历史文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多给生态“留白”,多给城市“添绿”。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都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新天府盛景图”正是人文视角下的城市美学思考。他说,成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倾力创作,以时代彩笔绘就新天府历史画卷,这必将在成都美术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屈波认为,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某些材料会在代代作者和观者的互动中凝练、聚合为母题,又在新一代作者和观者的创作与接受中生发出新维度、新面相与新意义,围绕着同一母题进行的系列创作,往往既具互文性而又丰富多样。艺术史中的母题,类型繁多而差异颇大,但共通的特点是皆具有旺盛的生产力。成都的历史与当代、风光与人文,已产生过如前述的远眺雪山之类的母题,在一个艺术创作开放的时代,当凝聚出更多的母题并呈现更多当代人的创作,从而为后人留下一份关于今日成都、今日成都人心态的视觉物证。以IP和母题一新一传统两个概念来谈论成都,是为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符;同样,以两个概念来观照成都画坛当下的新天府盛景的创作,也为评论与创作在形式上的契合。这些物我交融的创作,能够让老成都人、新成都人记得住悠悠乡愁。

此次“新天府盛景图”油画、版画篇展览开幕式上,成都画院与成都天府通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的第一个成果将正式展现。天府通APP平台上,成都画院智慧美术馆将正式上线。接下来,更多反映成都城市美学文脉精神的画作将陆续被定制成天府通卡。成都画院将携手天府通这一全新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展示成都艺术,展现成都生活美学,弘扬天府文化,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美术数字化服务,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盛景   天府   美学   成都市   城市   画院   版画   成都   美术馆   油画   视角   艺术家   人文   美术   方式   时代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