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在古代有多少文武状元

曹州

曹州,山东古地名,属菏泽市,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中国著名的牡丹之都,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曹州为中原和齐鲁重镇,自古崇文宣武,中国四大武术之乡之一。因袭西周曹国之疆域而得名。曹州最早由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与济阴郡同治左城(今曹县西北),其后名称或为济阴郡或为曹州。明代黄河决堤,于北魏乘氏故城建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城区)。清山东曹州疆域包括今山东鲁西南的菏泽全部、聊城南部,河南省濮阳市的范县等。

山东菏泽乃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广域。伏羲生于雷泽(今山东省菏泽东北),尧生于常羊(山东鄄城境内)尧封于国(定陶),葬于成阳(山东成阳故城);舜生于姚墟(今山东鄄城境内),耕历山(今山东鄄城北),渔雷泽;商汤迁都于(今山东曹县境内),周文王六子封曹伯,定都陶丘,建立曹国。春秋时期范蠡定居于陶,三聚三散,世称陶朱公,史学家司马迁陶丘为“天下之中”。商元圣伊尹、思想家庄子、军事家孙膑、哲学家惠施、农学家氾胜之、汉梁王彭越、汉政治家吕后、隋大将单雄信、唐功臣李勣(徐茂公)、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都出生于此地。

清朝升为曹州府,属山东, 附郭菏泽,辖菏泽(牡丹区)、定陶单县曹县钜野,莘县,鄄城、范县、城武郓城朝城10县及濮州(州治山东鄄城县旧城镇)1散州。

历代文状元  中国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开始选状元,到清末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甲辰科止,历史上共产生了914名状元;现在能考知姓名的状元共596人。【宋代状元3人】柴成务(934—1004)曹州济阴(今菏泽市)人,字宝臣。北宋乾德六年(968)戊辰科状元。参修《太宗实录》,著作有《梦林宴会之计》等文集二十卷及《翰苑群书》。其中《禁林宴会之诗》,有“欢荣共乐文明代,惟愿登歌颂圣皇”之句。李迪(971—1047)濮州鄄城(今鄄城县)人,字复古。北宋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状元。两度出任宰相。晁补之(1053—1110),济州钜野(今巨野县)人,字无咎。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安南用兵,补之着《罪言》一篇。还有《 鸡肋集》七十卷,词集《晁氏琴趣外篇》一卷。【金代状元2人】商衡(1187—1232年),字平叔,曹州济阴(今菏泽市)人,金至宁元年(1213)癸酉科特恩状元。至宁元年(1213)癸酉科特恩状元。曾任鄜州洛郊主簿,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秩满,县人为立生祠,再辟原武令。未几,入为尚书省令史,转户部主事,两月拜监察御史。未几,为右司都事,改同知河平军节度使。未赴,改枢密院经历官,遥领昌武军同知节度使事。丞相完颜赛不领陕西行省,奏衡为左右司员外郎,正大八年十月起复为秦蓝总帅府经历官。天兴元年二月,战败不为屈,自刭而死,年四十有六。 王鹗(1190—1273)曹州东明人,字百一。金正大元年(1224)甲申科状元。著作有《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应物集》四十卷。王鹗(1191-1274) 字百一。元初大臣。曹州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位菏泽县西)人。1224年正大元年)为状元,授翰林应奉,任职于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县,位今商丘市南)、汝阳(今河南省汝阳县,位临汝县西)等地。1234年(金哀宗天兴三年)蒙古军攻破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位驻马店市东),为张柔所俘。1244年(马真后称制三年)忽必烈召见,他进献治国之道。忽必烈即位,授翰林学士承旨,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著有《应物集》(已佚)、《汝南遗事》等。【明代状元1人】韩克忠,字守信,成武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北榜状元。 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韩克忠参加会试,因刘三吾,张信做弊,所取考生皆南方人事发后,朱元璋大怒,杀死张信凌迟刘三吾,并亲自阅卷,所取61人皆北方人,韩克忠便是其中之一,六月殿试,韩克忠力拔头筹,夺得第一名。  中状元后,韩克忠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任修撰三个月,便升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司业。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位于南京鸡鸣山下,祭酒为国子监长官,总领监务,司业负责教务工作。  韩克忠出任国子监司业时,国子监学政废弛,混乱不堪。韩克忠与祭酒张显宗整饬学政,修订监规,使国子监再次兴旺起来。  第二年,即洪武三十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遗命皇太孙朱允炆嗣位,年号建文。新帝升韩克忠为河南按察使佥事,分领各道司法事务,出任河南按察使佥事不久,韩克忠罹病卒。宋宪超编菏泽历代武状元吴德新,东明人,授头等侍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已,头等侍卫田在田,钜野城北田庄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状元,平捻统帅 (1830-1912) 字象乾,,1852年武状元及第后,钦定为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两年后领乡团练镇压太平军取胜,受到钦差胜保的赏识,保举为副将。在军营又攻破义军守敌高唐。1856年朝廷接见,补授智力大名府镇开州协副将。1858年在通州僧格林沁亲王军营,统领督标五营官兵。不久,补为太原镇总兵。其间,朝廷在宫内接见五次。1860年冬,督办徐州、宿县镇压起义军。1862年被弹劾落职。1870年调赴金陵办营务。1894年4月,奉皇帝手谕,补授甘肃肃州镇总兵。后回山东招兵组成“乾”字六营,驻在通州。不久回肃州本任。1897年(清光绪23年)8月交卸回籍修墓。1908年,赏加太子少保。1909年(清宣统元年),恩赏都统。都统是八旗的领袖,向来由亲王贝勒担任,汉人赏都统职衔,前所未有。1912年8月卒于济宁田家公馆。张宪周,郓城人,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科状元,头等侍卫(1862-1914) 字道东,山东郓城SPAN>府镇开州协副将。1858年在通州僧格林沁亲王军营,统领督标五营官兵。不久,补为太原镇总兵。其间,朝廷在宫内接见五次。1860年冬,督办徐州、宿县镇压起义军。1862年被弹劾落职。1870年调赴金陵办营务。1894年4月,奉皇帝手谕,补授甘肃肃州镇总兵。后回山东招兵组成“乾”字六营,驻在通州。不久回肃州本任。1897年(清光绪23年)8月交卸回籍修墓。1908年,赏加太子少保。1909年(清宣统元年),恩赏都统。都统是八旗的领袖,向来由亲王贝勒担任,汉人赏都统职衔,前所未有。1912年8月卒于济宁田家公馆。张宪周,郓城人,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科状元,头等侍卫(1862-1914) 字道东,山东郓城县状元张楼(因张宪周中状元,其村后人更名状元张楼)人,清末武林名士。他出身豪门,天资聪颖,15岁拜武解元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20岁考中武庠生。练就了一身刀马纯熟的武功,所用两柄大刀,一柄重120斤,一柄重180斤。所用犀牛角弓,需300斤臂力方能拉开,人称“神童”,弱冠即中秀才。  后光绪皇帝返京,御赐金字匾额“捍御功伟”,至今犹存。  后来,张宪周被委任兖州镇守使,尚未赴任,却被他人从中做梗,用重金将官职买去提前充任。张宪周愤而返乡,不再出任。他两袖清风,仅几间民房几亩薄田。返乡后亲躬田亩,自食其力。于1914年郁郁离世。宋宪超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菏泽   国子监   鄄城   郓城   曹县   东明   菏泽市   状元   光绪   通州   都统   总兵   侍卫   山东   元年   古代   旅游   文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