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一说到古代的最高学府,我们一定会想到的就是“国子监”,它是集元明清三代最高的学府,即使放再如今,也完全可以和清华北大高校媲美,甚至说高于清、北两所国内顶尖名校也不算夸张,毕竟这可是培养状元郎的地方。

每到中考、高考季就会有很多学子来到许愿,讨个好彩头,希望自己可以考出好成绩,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北京国子监”,国子监(Imperi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明、清时称成贤街)15号,与孔庙相邻,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又称为“北监”或“北雍” 。

从雍和宫地铁口出来,走几分钟就到可以看到国子监街的牌楼,这说明距离国子监已经不远了。国子监街最大的特色是有四座牌楼。在入街的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该牌楼两侧路北均有石碑,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因东为孔庙,西为国学(国子监),符合“左庙右学”的规制。很多游客走过国子监街都会在牌楼处合影留念。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走过国子监街就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北京国子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国子监的大门集贤门,这是国子监的第一道门,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集贤门的柱子都是黑色,但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带有这种大理石柱子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红色,看起来红红火火的感觉,但是为什么这里确实黑色的呢?

一开始在修缮时这些柱子都是以红色漆涂色,但是国子监内大殿在一次进入油饰彩绘阶段,在砍画过程中,工人师傅“意外”发现侧殿遗留的清代彩绘是黑色的。之后,文物专家翻阅史料文献,最终找到一幅光绪年间画作,上面描绘的国子监侧殿就是黑柱黑窗框。最后敲定除彝伦堂等主路大殿为红柱红窗框外,侧殿、集贤门及太学门以“黑色调”为主。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过了集贤门,第二道门就是太学门,也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 辟雍和彝伦堂。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在太学门前方,就能看到一座很高端大气的琉璃牌坊,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不是寺庙里的琉璃牌坊,也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

这座琉璃牌坊中间的龙门只有皇帝和状元才能走。我们也从龙门走过,感受下帝王和状元般的高规格礼遇。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在琉璃牌坊的一侧还有一处来过的游客都必去的打卡专属场地,就是一个鳌头的雕塑。鳌头寓意独占鳌头,所以它并非和其他建筑都是成双成对,而是只此一枚,就是为了衬托出独占鳌头之意。

据说每年中、高考、升学等重要时刻,很多学生都会慕名而来摸一摸鳌头,以此讨一个独占鳌头的好彩头,希望自己可以考取理想的学府,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我们现在看到的鳌头古铜色的漆已经褪去,那是因为经过很多人的希望之手已经包浆了,但这也印证了人们对于想要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景有多么强烈。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穿过琉璃牌坊,就是辟雍殿。辟雍殿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下诏修建,乾隆五十年(1785年)辟雍殿配套工程历时二年竣工建成,由当时的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务刘墉主持修建 ,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是古代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辟雍殿矗立在国子监的中心位置,平面呈正方形,深广各17.7米,每边三间面阔,三三得九,意为九州,均为大红色木质门窗。四角重檐攒尖顶,覆黄琉璃瓦。

四面辟门,四周环以回廊和水池,池周为汉白玉雕护栏。池水四壁有喷水龙头,璧池的水是在外院的东西各挖一眼水井,井上盖有亭子,称为“井亭”。水井挖有暗沟,分别通往里院的东、西三堂后引入的璧池。池上架有四周石桥,通向辟雍四门,构成周代“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意。

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在辟雍殿北侧是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清康熙皇帝亲题大堂中门上方“彝伦堂”横匾。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殿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彝伦堂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室内面积500平方米,室外月台面积400平方米,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厅堂式建筑。2008年完成功能改造,配有完备的会议设备和专业灯光音响等设施,可同时容纳200人活动。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敬一亭。它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内有御制圣谕碑等7座。亭东为祭酒厢房,西为司业厢房,是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谕其副职司业的办公地。

据史料记载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

国子监见证了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同时又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依然经历着历史变迁。国子监和科举制度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种巨大的文化财富,作为这样的精神理想胜地,我们都应该来这里感受下古代最高学府的文学气息,对于想要考取理想学府的莘莘学子来说,怀揣理想不断努力,必然能像古代那些寒窗苦读最终考取功名的学子一样开启人生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国子监   集贤   学府   水井   北京   牌坊   祭酒   鳌头   太学   独占鳌头   牌楼   明清   琉璃   皇帝   清华北大   古代   理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