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导读14


精神现象学导读14

(三) 新的哲学原则诞生:谢林的原则

谢林思想是费希特思想的发展。费希特改造了康德的“物自体”,上帝在康德那里不可知,费希特将康德哲学推向一元论唯心主义。费希特认为,世界本源就是绝对自我,精神的东西。从它自身中产生一个非我,是自我产生意识的刺激物。自我和非我相互作用,产生人的意识对象。谢林则认为非我也是自我,是作为客观自我,精神本源。最初是一种客观活动,在它的客观活动中,客观自我反归于自身,自己超越客观活动,表现出一个观念自我,它是直观它自己的客观活动,直观中,把客观活动表现为人的感官世界。这个观念的自我,就被感觉状态限定了。潜能在感觉状态刺激下,超越,变成直观感觉状态的观念自我,就是能动的思维作用。这个思维作用把握对象的规律不仅仅是一个主观的东西且揭示存在于感觉状态中的客观自我规律。所以客观的自我是可以认识的。因此,谢林认为,思维作为自我,是主客统一性,观念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是对立统一的。客观自我的内容可以表现在主观的自我认识之中。但是谢林认为,这是两个对立面:观念的自我、客观的自我。两者必须是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落到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身上。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它是二者的共同基础,超出主观和客观,是绝对,当然是精神性的。此时,谢林开始走向直觉主义,认为绝对不能用逻辑,而用理智直观去把握,从而只产生一个绝对的抽象概念。这样,谢林虽然提出这样一个原则,但是绝对是什么,规定如何,谢林并未说出,并强调直观。从而陷入形式主义。把一切规定为绝对。把世界多样性推进绝对的黑夜的里面。所以黑格尔说,谢林提出了新的原则,但是仅仅是一个开端,提出了一个概念,不等于是结局,不等于是科学的完成。

黑格尔认为重要的是解决绝对是什么的逻辑体系。必须阐明哲学从意识发展到科学(哲学)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黑格尔   康德   费希特   现象学   本源   直观   主观   客观   观念   思维   哲学   意识   状态   原则   自我   感觉   精神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