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羚牛谷,顾名思义是羚牛栖息出没的峡谷,地处柞水牛背梁。过去山人进山砍柴、采药,常常和羚牛相遇,现在想见羚牛一面不是那么容易了。但羚牛谷的故事依然在柞水民间口口相传。羚牛谷“一水串三峡”的显著特色依然存在,依然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秦岭牛背梁羚牛 图片来自网络


“一水”:羚牛谷的谷顶有个泉眼,清凉甘洌的泉水常年不断涌出。山泉淙淙流淌穿过牛齿峡、葫芦峡、阴牛峡,像一根银线一样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羚牛谷。水是万物之灵。一个地方有了水就有了生机,就有了灵气。水使羚牛谷草木茂盛,氧气十足。水使羚牛谷形成了“八瀑三十六潭”的水景观。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羚牛谷牛齿峡瀑布


“三峡”:约4公里的羚牛谷,自上而下有三个峡谷、三个传奇故事。

牛齿峡,牛魔王门牙化石地。相传盘古开天时,玉皇大帝派牛魔王到凡间作使臣,嘱咐说:“你到凡间后就说,人‘一日三换衣,三日一餐饭。’”可牛魔王因为第一次作使臣,一高兴就忘事。到了凡间却把玉皇大帝的话说反了,说,玉皇大帝叫你们“一日三餐饭,三日一换衣”。说完驾云回天宫复命,玉皇大帝问,你咋说的,它把它的话重复了一遍。玉皇大帝大怒,说:“饭桶,叫你传个话都不会传。一日三餐,天下有那么多粮食吃吗?这样吧!谁拉的屎谁擦,你去给他们帮忙吧!”牛魔王一听要叫它下凡,就推三阻四不愿去。玉皇大帝怒斥:“你敢违背天意?”,于是,飞起一脚将牛魔王踢到牛背梁,不料这一脚刚好踢到牛魔王的嘴上,牛魔王的上牙全给踢落了,其中一颗不偏不倚卡在羚牛谷两山之间,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牛齿峡。从此,牛齿峡这块石头就成了牛牙的原型化石。现在,不仅能看到化石,还能看到高山流水,“之”子人梯和龙凤桥。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羚牛谷最高的峡谷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牛齿峡瀑布在龙凤桥下穿过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游人拾级而上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曲折的“之”字梯


葫芦峡,农夫愚弄了商人。相传古时牛背梁下有一个以种葫芦为生的农夫,有一年一亩半地只结了一个小葫芦,农夫整天唉声叹气。一天,有个外地商人见状,愿出三百两银子买下这个小葫芦。农夫又惊喜又惊奇,问商人为啥出高价买这个小葫芦。商人说,这葫芦是个宝葫芦,可以打开六尺岭宝库。农夫反悔不卖葫芦了。一日,自己拿着葫芦打开了宝库石门,岂料里面冲出一头金牛,农夫丢下葫芦去撵牛,结果牛是没撵上,葫芦也落地生根,疯长变大。于是当地人就把这个峡谷称作葫芦峡。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葫芦峡是一线青天,峡谷两岸的山体将合未合,行人踩着梅花桩在夹缝中穿行,既惊险又刺激,你要是犯迷糊保证一下子治好。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小心翼翼跨越梅花桩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一线天的葫芦峡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一根三枝水窝窝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是蛇还是藤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平缓的步道悠哉悠哉

隐牛峡,羚牛行动恰似部队拉练。隐牛峡是羚牛谷南口的一道峡谷,地势比较平缓,是羚牛群体迁移时隐身休整的营地。相传有一年冬天,30多头羚牛从龙王垭顺峡谷而下经过隐牛峡时,只见走在前面的羚牛“咩”了一声,牛群便悄无声息的齐刷刷的紧贴崖壁而立。头牛迅速奔跑到峡口对面的小山头上四处张望,走在后面的羚牛也是一头高大威猛的“硬汉”,则后退到附近高处负责“警戒”。当它们确信没有威胁时,头牛又发出一声信号,牛群如同行军队伍一样,再向目的地进发。目击者说,那次牛群是到西沟峡觅食的。听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很神奇,不知道是人学动物,还是动物学人,咋好像当年当兵时的野营拉练。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曲径通幽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溪水石上流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水是万物之灵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喷香的山野画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水洁如镜


隐牛峡的水嘻嘻淙淙,没有了牛齿峡、葫芦峡那么高的落差,也就没有了跳跃式的瀑布,溪水在卵石间顺势而下,并发出细细的鼾声。峡谷两岸或乔木,或灌木,或荆棘尖草布满山体,游人在林荫中穿行。出峡口水面明亮如镜,水体人工造就,虽失去了自然之美,却不负园主之意。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行人林中游

羚牛谷:一水串三峡

小桥流水


羚牛谷,牛背梁的秀美之地,一水三峡内涵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羚牛   柞水   峡口   万物之灵   使臣   玉皇大帝   牛群   山体   化石   农夫   游人   峡谷   葫芦   瀑布   商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