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走:铁铜沟

乡村行走:铁铜沟

铁铜沟全景

镇安境内有两个铁铜沟,一个在铁厂,一个在永乐,今天要说的铁铜沟是永乐的。沟里原来居住了栗园、栗湾和樊里三个村,机构改革后合并成一个村叫栗园村,但大家还是习惯叫铁铜沟。

乡村行走:铁铜沟

铁铜沟口

铁铜沟由于距县城六七公里,步行四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沟口,加上铁铜沟的内涵丰富,有许多看点和故事,所以,城里人一有空就爱往里钻。

乡村行走:铁铜沟

休闲的人们

一路的吃货

乡村行走:铁铜沟

养鸡场

从沟口进沟一路的吃货。先是草鱼、甲鱼养殖场,再下来就是土鸡、珍珠鸡、鸽子、鸵鸟养殖场,还有挂面、豆腐、魔芋厂。

乡村行走:铁铜沟

金栗挂面厂正在生产

“金竹人家”算是铁铜沟规模最大的农家乐,室内室外可以同时接待一百来人就餐。

乡村行走:铁铜沟

金竹人家,农家乐

“金竹人家”的房前屋后青竹掩映,后山还有吊脚楼,夏天纳凉是绝佳的好地方。节假日去吃喝玩乐,临走还可以带些土特产,岂不乐乎。

乡村行走:铁铜沟

金竹掩映

栗园的主题

栗园的主题当然是栗子。铁铜沟,因沟内出铁矿、铜矿而得名。现在铜矿、铁矿没有了,而主要特产是板栗。

乡村行走:铁铜沟

从沟口到沟垴二十多公里全都是板栗林带,夏天漫山遍野的粉色板栗花,秋天漫山遍野是带刺的板栗球。

乡村行走:铁铜沟

邓富珊在原栗园村当了三十年的村支书,他说他们栗园村是全县发展板栗产业的先进典型,年产板栗七八万斤。他老家上下五十米内有三棵大板栗树,两人合抱粗,少说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乡村行走:铁铜沟

镇安大板栗,素以个大色润,颗粒饱满,甜脆适口,营养丰富而著称,曾被列为陕西(秦)贡品,二000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板栗之乡”。

乡村行走:铁铜沟

公路边有座“特种养殖场”,怎么个“特种”,一打听,原来养过果子狸,2002年发生“非典”,说是果子狸是元凶,就关闭了。后来改养其他动物。养殖场前面是一排整齐的房舍,后面是圈舍。走近后门被看门狗发现,“嗯—,汪,汪汪”叫个不停。“嗨,咬啥呢”,被惊动的主人制止道。恶狗夹着尾巴回窝了。

一段温泉河

从“金竹人家”顺公路上行一公里左右,就到了栗湾桥,桥下的小河便是温泉河。

乡村行走:铁铜沟

站在桥上我突然想起了镇安的冷水河,这里的温泉河是不是与此对应而生,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眼前的小河,夏季河水充沛,哗哗奔流,到了冬季水量虽然变小,但从未断流。

乡村行走:铁铜沟

下到河边展望,河面泛着雾气,伸手试水还有点温温的感觉。我想等冰天雪地再去铁铜沟看一眼温泉河,可老天总不给这个机会。

乡村行走:铁铜沟

这里的温泉河虽不像海南温泉河那么浩渺有名,但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一所“五·七”大学

桥那边是一片开阔地,前面有一岔沟,左手方向是正沟铁铜沟,右手方向是北沟。县“五·七”大学就在北沟口,小地名叫庙湾。

乡村行走:铁铜沟

镇安于1975年10月在云镇开办学制二年的职业教育教学班,名为“五·七”大学,设有农业班、卫生班、师范班、农林和医疗护理班等,都是从农村一线生产大队农业技术员、赤脚医生、小学民办教师中招生。

乡村行走:铁铜沟

1976年校址迁至铁铜沟庙湾。1980年经上级批准撤销,该校共培训各类专业学生550名。“五·七”大学本着学以致用、“社来社去”的原则,通过短期培训,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回到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本行业的技术能手,顺利“农转非”,跳出“龙门”。“五·七”大学是镇安史上绝无仅有的县办大学,是时代的产物。

乡村行走:铁铜沟

遗憾的是前两年没给学校拍照,今年再去的时候,旧貌换了新颜,学校成为茶厂,大学成了看不见的历史。

从茶厂出来,我们看到当年的土房变成小洋楼,东沟、北沟成了国家“丹治”(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封山育林管护区。

乡村行走:铁铜沟

乡村行走:铁铜沟

末了,折返至铁铜沟的正沟逆流而上,沿途见到许多小洋楼,旧房子也有保留。住房是生活水平的外在表现,看一个地方富不富,从老乡的住房可以看出一二。

乡村行走:铁铜沟

乡村行走:铁铜沟

铁铜沟未来还是个热点地方,国家规划的西康高铁在这里建站。具体站点还没有敲定,这位老兄说是火车隧道将从他家房山花出来。

乡村行走:铁铜沟

乡村行走:铁铜沟

一家门前依次摆放了盛满水的腰盆、牛头锅,旁边还有许多大桶小盆,老乡说,他们在做红薯粉。

乡村行走:铁铜沟

前面又是一院新房,近前一看是新建的魔芋食品厂,墙上有块宣传栏“小魔芋 大味道”,院内有座三层的科技楼,彩旗飘飘,“党旗红企业兴”六个大字非常醒目。

乡村行走:铁铜沟

在产品展销大厅,同伴陈军买了两包豆腐干。

乡村行走:铁铜沟

再往前走只见一座四层楼房,楼顶红旗招展,楼下挂着几块木牌,这就是铁铜沟的指挥机关——木园村村委会办公楼。

乡村行走:铁铜沟

院内橱窗里有村情介绍:木园村辖十一个村民小组,共七百六十一户二千五百八十七人,耕地面积五千七百五十二亩,主产玉米、小麦,特产板栗、核桃。

乡村行走:铁铜沟

二0一二年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所小学学堂。

一波水保工程

过了唐家湾,前面的地势稍开阔一些。公路的一侧是河道,河道落差不大,可干净。

乡村行走:铁铜沟

两侧是平整的耕地,民房依山而建。显然这是经过整理了的。

乡村行走:铁铜沟

听水利局朋友讲,新时代他们在这里搞了几年的水土保持工程,修河堤、修梯田、植树造林,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我问他,咋要综合治理?他说,生态是一个彼此相依共生的大系统,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各人自扫门前雪”,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生态的系统性、长期性被破坏。只有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才能维护生态的自然平衡。

乡村行走:铁铜沟

朋友给我上了堂水利专业课。

县河发源地

过了栗湾,只见眼前有一岔沟,问当地人那叫樊里沟,我想起县志上说,樊里沟垴是县河的发源地之一。

乡村行走:铁铜沟

于是我们就往樊里沟走,路上遇到一位老人,看样子生活并不宽裕,但脸上仍挂着微笑。

乡村行走:铁铜沟

我们走到沟垴看到最后一家是三间大瓦房,女主人在门前侍弄菜园子,看我们来了,赶快起来打招呼。

乡村行走:铁铜沟

这家门前、侧后是古梯田,溪水淙淙南流。

乡村行走:铁铜沟

这,就是县河的源头了。


2020年12月21日冬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东沟   镇安   魔芋   铜矿   挂面   水土保持   漫山遍野   梯田   茶厂   养殖场   温泉   乡村   板栗   门前   生态   旅游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