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老故事」老金头的手艺

□李晓明 陈雅琴

在康平这个小县城里要是提起金国祥来,人们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要是提起老金头和他打造金银首饰的手艺,知名度却颇高,也称得上是个名人了,尤其是在爱鼓捣金银首饰的女人圈里。

「康平老故事」老金头的手艺

金国祥老先生今年70岁了,看上去气色依然清爽,思维也敏捷清晰。人们都习惯叫他老金头,多半由于他是个手艺人,又半生和金子打交道的缘故,而往往忽略了他真正的姓氏。

金老先生小的时候,就对他家附近做首饰活的刘师傅特好奇,很迷恋他手中的小锤子能做出那么漂亮精致又惹人喜爱的小东西,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个拿小锤的手艺人。人民公社时期取消了这一行,成年后的他便学习抡大锤打铁,成了一名铁匠,那一年他19岁。

拿着大锤的金老先生,也算圆了他儿时的梦想,他一生没离开过锤子,只是年轻时用的是大锤,年老了用的是小锤。他的锤功练就得可谓炉火纯青,指哪打哪,分毫不差。

金老先生是个认真而执着的人,对他的本行更是精益求精,锤功、锉功、钳功样样过硬。他常说:“我这个人就是不服劲,别人做不了的活,我偏要做成。”他有很多骄傲的记忆,比如他做的剪刀可以与王麻子剪刀一试锋芒;比如他打的刀在全市行业大竞赛中获得第二名;比如他能做拖拉机的小铧子,能给磨钝的翻地大犁铲接尖儿,当时的康平县很少有人能做到;再比如他领导的三人小组做汽车叉子,一年为生产队挣来10万多元的收入,这在1981年简直成了天文数字,他因此受到了隆重的奖励。那年头,“金铁匠”在康平是个响当当的名号,是各处争相抢要的人才,他,风光无限。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金老先生也结束了他的打铁生涯。1983年秋,凭着精湛的技艺,他做起了梦寐以求的打造首饰的行当,开了一家首饰店,干得得心应手。不久,他的儿子、女婿及外孙等也先后加入到他的店内。一时间,金铁匠的首饰店声势浩大、赫赫有名。那时候,他挣了不少钱。金老先生是个匠人,但他从不唯利是图。对于那些贫穷或遇急的人,他一向宽容而富于爱心。有个小伙子在金老先生的店里打完了6只戒指,才发现自己把钱包丢了。小伙子很着急,说让金老先生押下2只戒指,他过几天拿钱来换。金老先生很同情小伙子,说你拿走吧,过两天能想起来就送来。半月后,当小伙子真的出现的时候,他早把这事忘了。

金老先生的工具箱上,总放着一个天平。称好重量后,他用一个透亮的塑料罩子把天平罩上,叮嘱顾客自已看好天平,不许任何人动。这样,谁也做不了手脚。完活后,顾客自己去称,天平正好平衡了.就说明没丢金子。他说,做金子活,只要顾客自己看好天平,没个丢金子。

金老先生做人从不马虎,凡事都喜欢让别人说个好。很多时候,活做完了,顾客都已经满意了,但他还会细细地敲打或斡磨许久,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这不,当他把磨了又磨的金戒指交到顾客手里的时候,顾客十分满意,也十分感动,10元钱的手工费,硬是给了他20元。

这些年来,金老先生感触最深的,就是经常有人多给他手工费,明明10元、20元的,非要给20元、30元,明明30元的,执意要给50元。每每这时.他很难推脱顾客的好意,只好收了,但他一定要强调一句:下次再做活不收钱了。他知道,来他这做活的都是冲他的手艺和诚信来的,他珍惜这份心意,不忍心多留顾客的钱。在这砍价、杀价习以为常的年代,人们很难感受到这种纯粹而真挚的心意。是什么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改变了日常固有的思维习惯呢?是对老人手艺的敬仰,还是对老人格的敬重?

「康平老故事」老金头的手艺

八十年代后期、关里来康平的首饰人引进了模具铸造技术。模具铸造技术,工艺极其简单,省去了人员开销,手工费也就相对低廉,这对传统首饰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金老先生的首饰店也未能幸免。他的生意日渐减少,逐渐走向萧条。慢慢地,他的儿子、女婿及外孙等都另谋出路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坚持着。

金老先生被汹涌翻滚的经济大潮抛在了后面,那引以为豪的手艺,也被时代无情地搁浅了。其实,他本可以有机会用另一种方式追上潮流的。有人说,只要他心眼儿活泛一点点,凭他的手法,每天落下顾客芝麻粒大小的一丁点儿金子,是绝对可能的。因为做金活都免不了会掉一点金渣子,金老先生在每次做完活后,都要用心地称量,一旦发现天平有一点点甚至是顾客不在意的倾斜,他都会细心地去找回掉落的金渣子重新给顾客补上。而芝麻粒一丁点儿大的小金渣就是2毫克。这样算来,近三十年的从业经历,他至少可以剩下2斤多黄金,这意味着去除手工费,他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二三十万元的盈利。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但他始终践行自己的操守,绝不占顾客的一点点便宜。与其说他是被时代抛弃了,不如说他是战胜了一切世俗。

金老先生现在的生意虽然不是太多,但他依然有他的骄傲,他做的活都是别人做不了的。他做活靠手工,顾客要什么,他能做什么,并且,手工活是硬打煅出来的比模具活更坚固结实。模具首饰业有它与生俱来的缺憾与局限,模具以外的花样,必须靠手工完成,而那些以模具为业的首饰人,根本就没这个手艺。因而金老先生依然有他的用武之地。在他近三十年的从业经历中,做过很多难做的活,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高中生拿来的金镯子,说她奶奶不吃不睡哭着喊着非要妈妈的这个镯子,她要金老先生做一个同它一样的镯子,她已经跑遍了全城的首饰店,都说做不成。金老先生拿过镯子一看,也吃了一惊,图案的复杂与细腻是他从未见过的。当他得知女孩的奶奶眼神很好时,他知道自己的确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活。但从不服劲的他,就不信有他金铁匠做不出的活。当他终于用自制的铁钉模具刻画出精美的图案,并斡光完工的时候,女孩激动极了,因为这两个镯子无论从形状、图案,还是从光泽上看,几乎一模一样,简直是鬼斧神工啊,她终于可以了却奶奶的心愿了!

已经70岁的金老先生还和年轻时一样迷恋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他喜欢小锤子在手中舞动的节奏,喜欢气压泵在脚下运动的旋律,喜欢牛角刀斡亮首饰的感觉,喜欢喷火把金银融化的气息,喜欢顾客满意的神情。他喜欢自己的手艺,依恋那份刻骨铭心的享受,即使病了,他也闲不住。有时刚挂完滴流,输液瓶还在墙上挂着呢,他又开始接活了。没活时,他浑身上下哪都疼,可活来,谁也拦不住他。他自己也奇怪,这一有活吧,啥病都没了。

金老先生时常坐在屋内木制的工作台旁,左手用钳子夹着一块金条挚放在一小段砧子上,右手拿一把小锤可可当当地敲打着。那木制的工作台很简陋,也很破旧,布满了斑斑驳驳的痕迹,看得出它和老人一样,历经过许多岁月风霜的洗练和世事沧桑的变故,而此刻,他们都老了。

金老先生现在的居所在城郊去往卧龙湖的岔路口附近,那是一户老式的老檐出头的三间红砖瓦房,大门前竖着一块简易的木牌子,上面用红油漆写着“老金头首饰”几个字。这是个地地道道的简陋的农家小院,是他用一年1000元房租租来的。室内陈设简单,家具也都已老旧,但他有老伴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却很悠闲。他说他老两口不缺钱,儿女们过得都很富足,衣食无忧,拿点钱给点物的都不费劲。家人现在最关心的是他的身体、忙碌奔波一生了,都希望他能享享清福。他没事时看看电视,享受享受老伴的体贴与关照,想想过去的时光,常常觉得自己过得挺滋润,也挺幸福的。

金老先生活的从容、坦然,他有自己的品格,也有自已的高傲与倔强。他做活一口价,不容许还价,但他不赚点昧良心的钱。他不信仰任何宗教,但他始终教徒般地迷信因果轮回的说法,虔诚地认为人做了坏事是要遭报应的,他说,如果我偷了人家的金子,我这一大家子人谁摊上点不好的事,我一定会想是我做坏事遭报应了。他认为自己不做坏良心的事,就不怕半夜鬼来叫门。

金老先生极富声望,始终恪守他的声誉,几十年如日。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是多么不易呀。他抵御了金钱的诱惑,抵御了家人的质疑,抵御了贫穷的困难、抵御了世俗的偏见。他说他不后悔。如今他老了,常常想到身后的事,做活的意义更多的是想多留点纪念,做一个活儿留一个念想,挣不挣钱的无所谓。并慨叹,等他百年以后,康平再不会有手工做活儿的首饰人了。

说不清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一路艰辛跋涉而来的金老先生伴金而行,也许与他姓金有关,也许与他做的金活有关,也许与他金子般的心灵有关。他用黄澄澄的金子诠释了自己心底那一片世界,也昭示了一个真理: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迁,正直、诚信与敬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首饰店   手艺   手工费   镯子   铁匠   锤子   金子   老先生   天平   小伙子   首饰   手工   模具   顾客   喜欢   故事   旅游   康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