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沧桑而后,知有岸圃——明·彭汝楠

引言

关于黄花梨“天下第一案”,「新室相」已连发两篇文章,无论是善乡村郑先生还是连兴福房后人,都在说大案从横塘而来,是“从明朝某大官后人手上买回来的”,“那时候他们家业败了,就拿家具抵债”。


2020年12月中的一天,笔者前往横塘,即今莆田黄石镇七境村。经走访调查得知,这里地位最重的便是彭氏家族,其历史源远流长,且名仕辈出。大案最有可能由彭氏明清先祖或其后人置办。


彭汝楠与彭鹏,是明末清初两代彭氏中的佼佼者。虽然他们最后都离开了横塘,但终其一生,无论是续修族谱还是翻修宗祠,横塘都是他们的生命之根。横塘彭氏宗祠如今的没落,与此形成鲜明反差。


近日笔者听闻七境村要拆迁的消息,有感于彭氏先人事迹,遂写下此文。希望不只是横塘彭氏后人,每一个热爱家乡文化的人都能铭记,那些人、那些事,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忧伤。即便有一天物质的东西全部消亡,也可以通过各自清晰的回忆,缅怀精神上的故乡。


“莆田谷清里(注:即“国清里”)钱塘境,自古文化发达,科甲联登,明万历年间曾敕建《累世进士》坊,后时久圮废。癸巳(二零一三)年端月,本村贤达人士与乡里耆老董事会以缅怀祖先烈绩,后昆奕裔踊跃响应,建言献智,慷慨解囊,今集思广益,合村坊与进士坊为一,于癸巳年杏月动工,阳月竣工。”


钱塘,位于莆田黄石镇七境村,旧称“横塘”,因黄花梨“天下第一案”的缘故,笔者来到了这里。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钱塘村入口石牌坊,笔者摄,2020.12.12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从地图上看,钱塘与善乡之间,车程不过十分钟


石坊虽系后建,却是一张很好的名片。在《钱塘名仕录》里,从明成化到清顺治时期为仕的彭氏祖先一览无遗,确实是“累世进士”。其中,与“明万历”相关的一条——“彭汝楠明万历丙辰科进士兵部左侍郎”——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中华彭氏大典》P365载,“彭汝楠,甫公五世孙,明万历丙辰科(1616年)进士。在136年间祖孙五代六人继登进士,受到朝廷褒奖。并于村口建一‘累世进士’木牌坊。此坊毁于清末民初。2013年村中在原址重建一‘累世进士’石牌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钱塘村石牌坊右侧,钱塘名仕录,笔者摄,2020.12.12

01

彭汝楠(1584-1643),字伯栋,号让木。


天启五年(1625)五月,四十二岁的吏科给事中彭汝楠被夺职、削籍。不久前,他给熹宗上了一道《劾魏忠贤疏》,言辞激烈、恳切:


“当万历初年时,蚤朝宴罢,如许励精,夫有三十载之辛勤,而后可享暮龄之优游。今明作伊始,倦端已见,后此更当如何耶?”

臣,言官也,批鳞折槛,自是分内事,触事惊心,谊不容默。是用昧死沥陈,伏乞圣明毅然独断,将忠贤一切罪状,直穷著明,明正法纪,毋养痈以贻患,务使皇上之志气,与贤士大夫相接,则天行常健,泰交成而万物同矣。”


彭汝楠的情绪并不是突然爆发的,为官半生,魏忠贤始终是他纠弹的对象。早在熹宗即位前,宫廷发生 “红丸案”。虽然事情已过去一年,彭汝楠仍上疏道,“李可灼用药罪在不赦,而崔文昇之罪浮于可灼,尤不容逭(赦免)。”又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皇上(指熹宗)可不能这么快就忘了啊!”熹宗生气归生气,并没有谴罚他。而彭汝楠所言直指的,正是彼时擅权的魏忠贤。


只是这一次,面对屡与自己做对又软硬不吃(忠贤曾嘱人私为结纳,汝楠拒之)的彭汝楠,魏忠贤没有再客气,直接矫诏将其夺职、削籍。


彭汝楠回到了莆田。在横塘,他每日读书吟诵,访名士,论诗文,遍游莆田名胜,却也意外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



《钱塘名仕录》上方,系“帝眷忠清”四字榜书;一旁则是彭鹏的单独介绍:


彭鹏(一六三五年——一七零四),字奋斯,一字无山,又字古愚,号九峰,莆田黄石钱塘人。顺治举人。耿精忠反,装疯拒伪命千日。由三河知县举“天下廉能第一”,擢给事中,直声震海内,时有“彭鹏劾人无救”之说。官至佥都御史,广西、广东巡抚,为地方兴利革弊,惩治贪赃枉法官吏,政绩卓著,遗著有《古愚心言》《中藏集》《万寿敷福集》《两粤疏抄》《渡江草》等传世,今小说《彭公案》基本原型为彭鹏之典事彭鹏的赐建府第在荔城金桥巷,为清初建筑物,规模宏大,尚保存有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左都御史于成龙题的《帝眷忠清》木匾,现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四)年,这位直吏清官卒于任所,享年六十九岁,后葬于华亭云峰村。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钱塘村石牌坊右侧,彭鹏简介,笔者摄,2020.12.12


从其突出位置和介绍内容看,彭鹏实属彭氏祖先中地位最显赫者。或许正因如此,后人才于这村口石牌坊近处立一石,上书“彭鹏故里”,而非“彭氏故里”。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钱塘(旧称横塘),系彭鹏故里,笔者摄,2020.12.12


02

康熙十五年(1676),彭鹏年仅四十(注:据学者吴国柱先生考,彭鹏生年实为1637年而非1635年,因在《墓誌》中彭鹏自述道,“无山之生也丁丑(崇祯十年,1637)孟陬(正月)二十一日。”),却意外地写下了《彭无山四十自撰墓誌》。于他,此时确属人生的至暗时刻:耿精忠谋反,他装疯拒伪命,“坚卧不下,咽饮水苟全”,写此《墓誌》之时,尚在床上;而自顺治十七年(1660)二十四岁中举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凡历春闱五入试,却“三不肯作俗下文字”,而未能更进一步。无论仕途还是人生,彭鹏此刻感受到的都是绝望,他的笔也在不自觉地滑向死亡:


今丙辰四十,卧听人风云变化去,灭趾销骨,度不能生,将以某月某日终于家。呜乎!死即死耳,何可誌?耿耿落落,性不随时趋,亦何可乞人誌?念一复先生七十四矣,吾一子圣坛丁未生,甫十龄,虽慧尚孩,未知他日葬吾何所,吾先自署石曰“闽孝廉饿夫彭无山塚”,年月日时葬时后书,世系科名载在列祖墓誌内,不书。


在莆田市图书馆,笔者正查阅彭鹏所著《古愚心言》影印本(八册),在第三册中读到这篇《墓誌》时,不免心生骇然。和伯父彭汝楠一样,彭鹏也在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面临人生新的抉择。回过头看,如果他真的就这样死了,横塘彭氏的辉煌也许就止于晚明了。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彭鹏著《古愚心言》(八册),影印本,莆田市图书馆藏

笔者摄,2020.12.12


入钱塘村,行未远即至“灵应宫”。“台山开福宇,灵应护钱塘”,对视信仰为生命的莆田人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上,从前述彭鹏简介文字旁落款的“钱塘灵应宫董事会”,笔者便已看出端倪——神灵与祖先,于当地人同等重要。正如莆田方施展兄所说:


“‘闽’字里有虫。闽地因属亚热带地区,古时草莽遍地,物种极为丰富,天灾、野兽、病菌、瘟疫不绝。古人认为多是鬼怪作祟,故深信能够驱魔的神仙、道士。这里每个村都有一两个宫庙,各地供奉的神灵不一样,玄天上帝、张公圣君、田公元帅、陈靖姑,等等,体系十分庞杂。至元宵节,各村宫庙会依次在各自规定的时间庆祝,正是为了消灾禳福祈保新年顺利平安。”


视频加载中...

▲ 灵应宫内景,罗欣摄,2020.12.12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村民为灵应宫所捐“缘金”明细,笔者摄,2020.12.12


灵应宫旁有一屋舍。“终南进士显神威,护福驱邪宝剑挥”,从对联内容看,这里应该是村民供奉彭氏祖先“累世进士”的地方,且这些祖先被赋予了同隔壁神灵同样的期许——护福驱邪。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灵应宫旁屋舍入口处,笔者摄,2020.12.12


然而,屋内现状却令人唏嘘:其中一半空间用来堆放杂物(以塑料靠椅、木条凳为主,应为逢年过节村民所用家具);另一半空间则悬挂彭氏列祖列宗像,像下置一漆木供案,从表面落灰状况看,已是许久无人使用亦无人打扫了。从建筑到陈设,显然祖先们并未享有与隔壁神灵同等之待遇。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灵应宫旁屋舍一角,笔者摄,2020.12.12


在屋舍靠墙一侧,有一幅不起眼的书法,“三代司马,四世名宦”。虽为今人笔迹,内容却大有来历。据《中华彭氏大典》P362载,明万历年间在莆田城内文峰宫前有一‘三代司马’‘四世名宦’大石牌坊,系表彰兵部左侍郎彭汝楠的业绩。1933年莆田城内文峰宫前大街大火灾,石牌坊柱子焚烧断裂,坊毁。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灵应宫旁屋舍内,“三代司马,四世名宦”书法

笔者摄,2020.12.12


03


彭汝楠是晚明时期的典型文人。


“维时世途孔棘,愿得小筑息影足矣。”致仕回到莆田的他决定为自己建一座园林。


“出南郭里许,篱舍错落,草树茏葱,蔚然深秀者,古柳桥也。” 他看中的地方正是柳桥(注:今城厢区霞林街道顶墩村)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图中所绘之桥即“柳桥”


“旧为家景从叔栖静处。”巧合的是,自己的叔叔彭宪副就曾在此居住。


“会主者求售,为购焉,葺茅缔宇,引水通渠,始于乙丑杪秋,阅岁而就。”终于,在1625年深秋,他将这里的一大块地买了下来,开始建起了园林。第三年园林就建好了。


“与凤凰山咫尺相望,壶公、九华、紫帽、天马诸盘郁秀拔者,咸以次拱揖。其水则自木兰澌流,历数十折至此,清澜平漪,澄碧可鉴。”不仅位置好,自然风光更是一绝。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明末拓本《岸圃大观》,面壶滨溪,地理位置极好


“土人谓桥以柳姓得名,其说颇荒唐,仍应以当年张绪作汉官威仪。”心情大好的他,甚至卖弄起了自己的学识,“南齐武帝萧颐曾植蜀柳于灵和殿前,言‘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柳桥’怎会因有人姓柳而得名呢?明明是因为它的姿态像极了张绪张公!”


“桥当郭村孔道,履屐频仍,岁久几不任度。小筑竣始,命工併葺,稍扩旧基,护以石栏,建亭于左,立石识之。”可正经事还得干,于是在园林建成后的1628年,他将已坍圮的柳桥也修好了。


以上彭汝楠所述之言,均来自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岸圃”即其所建园林之名。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封面


莆田三清殿,东厢碑园内,笔者见到了彭汝楠当年所立之石,上书古隶“古柳桥”三字,又以行书撰文:桥创自制干李公,岁久而颓,行者艰焉。因为更造,稍廓旧址,增设石栏,建亭于左,以待憩者,命曰“古柳桥”,识所因也。崇祯改元岸圃主人彭汝楠书。


这块石头就这样静静地伫立着,像一张帆引人驶向昔日岸圃,只见“道旁古荔二十余株,离披覆水,群山环侍,间从杖履过其下,未尝不流憩逾时”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莆田三清殿东厢碑园,“古柳桥”立石

笔者摄,2020.12.14


钱塘村并非没有自己的宗祠。实际上,自村口石牌坊入,率先撞见的,便是“横塘彭氏宗祠”,紧邻灵应宫。宗祠外墙系彭鹏生平简介,木门则紧闭着。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钱塘村“横塘彭氏宗祠”,笔者摄,2020.12.12


经村内老者开门,笔者得以入,所见景象却颇为凄凉。显然,这是一处废弃已久的宗祠:内部空间堆放着杂物;墙壁上依稀可见革命时期的毛主席语录;一九七九年征购的粮食价格,字迹仍十分清晰,意味着此处或曾作粮仓使用;甚至还有几个大大的“男”字,不免使人揣测,宗祠曾经或为公厕。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横塘彭氏宗祠内景,笔者摄,2020.12.12


这般凄凉景象,很难使人将其与横塘彭氏“累世进士”的荣耀挂钩。而横塘彭氏的历史,似乎也早已被今人遗忘。


查《中华彭氏大典》,莆田彭姓入闽始祖,有一支是“世祖宋太学士、旌表孝行卓异,讳受公”


“受公事父母至孝,亲殁,其庐居于墓侧,孝心感动天地,时有白鹊翔于墓旁,世称孝子公,朝廷在莆田城郡建‘孝行卓异坊’予以表彰。”


“受公生应承公,应承公生泽公,泽公生启伯公,启伯公生念五公。念五公生直夫公,讳百福。百福公传子二:长子足翁,讳奉,由港内徙横塘肇基,为横塘始祖。足翁公派下兆一、兆二、兆三、兆四为二世祖,分仁义礼智四房。”


“兆一公传亿二公,传悫庵公(讳邦彦,封版部主政,赠督学)(注:彭鹏曾在《古愚心言》中写道“兆一公四传至版部主政赠督学公”,笔者颇不解),传忍庵公(讳甫,官户部,广西督学,湖广观察),传定轩公(讳大治,官户部,历杨州、叙州、韶州守,升长芦都运未任),传从野公(讳文质,官揭阳令,由户部出守桂林,任广西左参,赠兵部左侍郎),传后从公(讳宪安,官广东阳山令),传汝栢公(字伯梁,号一复,行五,赠给谏公)。汝栢公生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传三子:鹏公、鹊公、鸿公。”


然而,书中的这一源流考据“目前仅以彭鹏公所撰《古愚心言》和港内世德祠神主牌名讳的手抄残谱为依据;莆田彭氏明、清两朝虽有续修族谱的记载,但迄今一直未能寻见”。笔者曾在莆田市图书馆查阅到《彭氏溯源纪略》一书,或可作为补充。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彭氏溯源纪略》,莆田市图书馆藏,笔者摄,2020.12.12


同时,《中华彭氏大典》又写道,“这次编修大典发现:1994年钱塘彭氏十九世孙(忠字辈)彭志远与廿世孙(贞字辈)续修钱塘彭氏七房族谱。并于次年正式面世。该谱中尽量收集了先祖的资料。现在过去了廿年,已有宗亲着手续修。”笔者在灵应宫旁屋舍内曾见明代皇帝敕谕数道,显示“摘自钱塘彭氏族谱”,此族谱或为《大典》所言“钱塘彭氏七房族谱”。至本文截稿前,笔者尚未找到钱塘续修族谱的彭氏后人,颇憾。


溯源黄花梨“天下第一案”,寻访莆田横塘彭氏遗痕(上)

▲ 灵应宫旁屋舍内,关于彭甫的敕谕,笔者摄,2020.12.12


尽管源流探索十分困难,但自明代开始的横塘彭氏先人事迹却是确凿的。从彭甫到彭汝楠、彭鹏,不仅是“累世进士”,且为官均不惧权贵,行事果决、廉洁奉公、鞠躬尽瘁。这是世代流淌在他们体内的基因。

来源:新室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莆田   孝行   莆田市   黄石   拓本   司马   屋舍   宗祠   族谱   明末   进士   大典   祖先   后人   笔者   旅游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