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缕乡愁


种下一缕乡愁

霍建明/摄

茶庄因茶得名,坐落在潜山市西北部。

绿是茶庄的门脸。重峦叠嶂,蓊蓊郁郁,常年多云雾,特别适合茶树生长。茶庄茶树大都自生自长,鸟儿衔来一颗种子,扎下了根,就舍不得挪窝,再经风儿吹送,日子久了,就成了茶园。

旅游兴起,茶园渐已荒废。茶庄人涂维理看到埋怨岭上的野生茶树,生长在灌木丛中,一副落魄的样子,不禁心生怜惜,于是修枝除草,拓梗开沟,勤于照看。茶树有了呵护,抖擞起精神,一日日吐出新绿,宛如憋足了闷气的人扬眉吐气了一番。

涂维理爱茶懂茶,正所谓投桃报李,你给它一点关照体贴,它便也善解人意,以枝叶繁茂的方式回报主人。

埋怨岭海拔千米,向阳而坐,岭上多乱石,尚且有着三富(富锌富硒富负氧离子)的生长环境,一经打理,第二年就有了50斤的产量。

春天是采茶的季节,茶香弥漫,一个劲往鼻孔里钻,春色满园关不住,游人往来,采茶制茶卖茶,为茶庄人在旅游之外又添了一份收入。

一片叶子承载着致富梦,对于涂维理来说,他植下的不仅仅是一园新绿,更是一缕乡愁。

种下一缕乡愁

无独有偶。贺燕昌是一位退伍军人,40岁时,放弃政府安置就业的机会,带着20万元的安置费回到茶庄,创办天柱山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峡谷所在山场分属5个村民组,100多户人家,每家的自留山以松树和毛竹为主,靠山吃山,庄户人家,窘迫日子,经常砍伐买卖竹木补贴家用。

绿是茶庄的希望,毁了绿,希望就会没了。

世上最怕有心之人,退伍时的贺燕昌对旅游业还是一片空白,凭着在部队任指导员、教导员、大队政委时练就的嘴皮子和好脚力,说服了76户村民参股峡谷旅游公司,开发峡谷景区,护绿用绿,管绿活绿,除了年底分红,还能按月领工资,村民变成了股民,农民也成了股东。

贺燕昌以心为墨,以谷为纸,得心应手地勾画着初心。

不知道贺燕昌为什么钟爱这个当初人迹罕至的山沟,但他一定是有心而来,因为爱所以用心,有谁会说他的心里没有久久不能释怀的乡愁呢!

一个山沟沟真得让贺燕昌给盘活了。七瀑六潭、桃源湖成了游客心目中“华东最美的水谷”。

山水无言,爱亦无声。贺燕昌隔三岔五就要到峡谷里走一趟,不厌其烦地拍风景,发朋友圈,逢人便说,峡谷是他的作品,也是百姓的绿色银行,有谁会说不是呢!

是啊!种下一片绿,护住一片绿,用活一片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庄这个穷山恶水成了聚富生金之地。

多年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换了一种方式,同样是依山枕水,只是绿色把茶庄打扮出新的模样。

种下一缕乡愁

金健/摄

全域旅游的春风吹过,在茶庄形成了不小的阵势——茶庄旅游集镇有了规模,常年有外国友人前来度假养生,穿镇而过的彩虹公路成了长板玩家钟情之地,峡谷成了溯溪越野的上佳选择,唯有环山公路沿线的民宿群,轻轻散发着故土的味道。

还有蔓延在茶庄的那片绿,在风中漾着微波,仿佛拨弄在爱乡者心底的琴弦。(吴小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乡愁   自生   潜山   桃源   靠水吃水   靠山吃山   旅游   新绿   茶树   茶庄   山沟   茶园   峡谷   村民   生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