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这桩凶案的背后,人性的复杂如此刺眼。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本文约6445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夏日的上午十点,天已大亮。

位于埼玉县入间郡的这条隧道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幽深的隧道中没有照明,仿佛一潭黑暗的死水。

车子的引擎声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水面,搅乱了这厚重的寂静。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驶入隧道的车子。


司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正打算开车去附近办事。当车子驶入隧道时,透过隐约的车灯灯光,他似乎看到隧道边坐着一个孩子。

这黑漆漆的隧道可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好心的司机停下车,一边朝着孩子走去,一边轻声询问:“你没事吧?”

面对男人的关心,那个孩子却毫不理睬,甚至一动不动。

随着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男人终于看清了那个孩子的模样——他浑身鲜血,早已断气。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本期电影:《友罪》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尽管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有过多次出案发现场的经验,但当警察看到那个隧道里的孩子后,还是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

这个7岁的男孩身上满是鲜血,死因显而易见——被人用利刃捅伤多处,失血过多。究竟是怎样的人才会对一个还在读一年级的孩子下此毒手呢?

孩子被杀,死状残忍。这个惨案,很快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人们不由联想起17年前一桩同样骇人听闻的杀童旧案。当时的凶手青柳健太郎才14岁,却残忍地杀害了两个8岁的小学生。

可这个恶魔在给两个家庭带去毁灭性的痛苦后,却因为“未成年”这把保护伞而免于一死,仅被送入少年感化院接受强制管教。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当年媒体在提到他时,也只是用“少年A”来称呼他。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关于当年的连环杀童案,网络上至今还有大量的讨论。


几年后,感化院认为青柳已经悔改,不会再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于是将他释放,让他回归社会,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人们谈及这桩旧案时,依然义愤填膺:难道仅仅因为青柳作案时未成年,就可以不用为自己的罪孽买单吗?

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放言:青柳好像在7岁男孩遇害的埼玉县出现过。

凶手会不会就是青柳呢?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杉本清美是个对新闻非常敏感的杂志社记者。

她浏览着网友们对隧道男童被杀案的讨论,眼神渐渐发亮,无论青柳和7岁男童的死有没有关系,这都是一个可以挖掘的大新闻。

但要怎样才能找到青柳呢?

当清美看到网友提到青柳在埼玉县的一家工厂里打工时,她想起了一个前同事——益田纯一。

益田原本也是杂志社的记者,可靠着笔杆子吃饭的他,在和主编发生了一次争吵后毅然离职。对于他的离职原因,清美倒是十分理解。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益田甚至在争吵时对主编大打出手。


益田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一名少年驾车肇事撞死三名幼童的报道,并以客观的角度提及了两个家庭的情况。可主编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竟然将内容进行了恶劣的删改——以“哥哥是杀人犯,妹妹是贵族女校高中生”来讽刺肇事者一家,却对妹妹因此而自杀未遂的事只字不提。

更可恶的是,主编竟然还说出了“如果妹妹的自杀不是未遂,这个案子就能继续跟踪报道了”这样的话。

益田认为,记者应该做到客观还原事件真相。即便哥哥做了错事,但妹妹毕竟是无辜的。将无辜者的生命视为稿件的噱头,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做的事。

为此,益田选择离职,甚至脱离了媒体圈子,跑到一家工厂当了个普通的工人。

在清美看来,益田之所以选择离开,正是因为他心里的热血一直都在。所以,整理完青柳的资料后,清美找上了益田:“这次我遇到麻烦了。这个案子你大概知道的,被捕的少年当时14岁,应该和你是同年。听说有人看到他在这儿附近打工……”

益田看了一眼清美递过来的资料,却似乎没有丝毫兴趣:“我不想再面对这些了。”

短短几个月不见,益田看起来十分憔悴,仿佛遭受着某种折磨。但益田只字未提自己遭遇了什么。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清美感觉益田好像有着自己所不了解的另一面。

一向有着正义感的益田,为什么对挖掘真相显得如此无动于衷呢?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在清美出现前,其他工人就已经对益田充满了好奇。

他们的工作大部分是体力活,而益田原本就长得比较瘦弱,之前的工作又都是以写稿子这类的脑力劳动为主,进工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种落差的后果很快便展现出来,益田看上去完全适应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劳作,他精神越来越差,尤其这几天,更是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和身强体壮的同事们站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工厂里的人都不明白,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益田怎么会放弃记者那么高大上的工作,跑到这个小地方来当个工人呢?

让大家感到奇怪的不止是益田,还有和益田同期进入工厂的铃木秀人。

铃木不爱说话,几乎从来不开口。工厂的工作十分辛苦,大家有事没事总喜欢打趣几句作为消遣,这让沉默寡言的铃木同样显得格格不入。他甚至不怎么和同宿舍的人来往,每天总是很晚才回来,早上很早又起床出门。

这样不合群的人,总是容易引来其他人的排挤。

虽然益田和铃木同期进入工厂,但两个人也没什么交集。不过益田总觉得,铃木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冷淡,而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大概也知道自己不合群,为了不让其他人尴尬才早出晚归的吧。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丧气满满的铃木,或许也是这个工厂里不合群的存在。


真正让益田确认自己想法的,是同事清水喝醉酒的那个晚上。

醉到走路都走不稳的清水回宿舍时已经大半夜了,不光一直吵吵嚷嚷,还弄出了很大的动静,甚至在门口吐了一摊。

当益田听到动静走出房间查看情况时,铃木已经拿着毛巾准备帮忙了。铃木丝毫不在意眼前的人是平日里不曾给过他好脸色的清水,甚至也不在意清水蹭在自己身上的呕吐物。

在扶清水进屋之后,益田和铃木也有了第一次的交谈。他们谈到了平日里的工作,谈到了铃木的晚归,还谈到了两人似乎都有着被噩梦困扰的麻烦。

噩梦往往是每个人内心秘密的投射。益田很清楚这一点。

他们并没有分享噩梦的内容,此刻的益田还没意识到,日后铃木对他有着不同的意义。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对益田来说,工厂的工作只是离开杂志社的过渡。

正如清美想的那样,益田怎么可能甘愿一辈子在工厂里打工呢?

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厌倦了原来的生活,但当益田面对生活的本来面目时,他又一次幻灭了。无法胜任的体力劳动,让他觉得力不从心。他对待工作也越来越心不在焉。

这天下午,因为一个不小心,益田被机器切断了左手食指。

疼痛以及失去手指的恐惧,让这个30岁的男人惊慌不已。好在同事们很快反应过来,叫来了出租车,将他送去医院。

在他们上车的时候,铃木递过去了一个口袋,袋子里装着已经处置过的一根手指。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铃木的细心拯救了益田的手。


因为铃木的帮忙,才让益田不至于残疾。也正是这件事,让工厂里的其他人都对铃木有了新的认识。

在益田出院的感谢宴上,大家更是看到了不一样的铃木。原来那个沉默寡言、总是面无表情的男人,不仅会唱歌,还拥有这么灿烂的笑容。

这个夜晚,这群年纪相仿的男人们,似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友谊。

但他们对各自的秘密,依然闭口不提。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这次感谢宴后不久,益田再一次接到清美的求助电话,为的还是找到青柳。

此时的益田,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决定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清美。

但翻开清美发来的资料后,益田瞬间惊呆了。

当时那个14岁的杀人犯青柳,竟然和铃木秀人长得一模一样!

铃木真的是当年那个凶手吗?这就是铃木的噩梦根源吗?

益田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将那个残忍杀害了两个小学生的恶魔,和身边这个看似冷漠实则热心的男人划上等号。

为了解决内心的疑惑,益田去了铃木——或者应该说是青柳——当年就读的初中进行调查,他想要还原所有的真相,于是也去了当年的两个案发地点,还拜访了青柳童年的玩伴佑佑。

佑佑对于益田的拜访感到惊讶,当他看到益田拍摄的青柳那晚唱歌时的笑容时,忍不住回忆起来:“没想到还能看到他小学时的样子,真怀念啊。”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唱歌时的青柳,完全没有了丧气,仿佛另一个人。


佑佑和青柳从小一起长大,直到青柳被逮捕时,两人一直都是同学。

在佑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青柳是一个活泼开朗、爱笑爱闹的小男孩儿。

他是从什么时候突然改变的呢?

那时候是他母亲去世后不久吧,他突然像是变了个人,不仅会杀虫子、杀猫,甚至还曾有过割腕的行为……似乎内心充满了强烈的破坏欲。

过了些日子,他杀害了两个孩子的事就被曝光于公众面前。

也许母亲的死给青柳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当他内心无法承载时,就选择以破坏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痛苦。

但不管怎样,青柳终究是杀害那两个孩子的凶手,他应该为自己的罪行得到应有的惩罚。现在的结果是,青柳活着,并且将继续活下去。他似乎真的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努力克制自己,甚至有一次,为了让一个不认识的姑娘不被坏人带走,他默默承受了坏人的拳脚相加,哪怕自己头破血流也没有还手。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青柳被打昏在地上,也没有还手。


益田相信,现在的青柳一定已经改过自新了,这次杀害7岁男童的人一定不会是青柳。

于是,益田找到了清美,将所有的信息全盘托出,并提醒清美,现在的青柳已经不是原来的青柳了,如果青柳目前的情况被曝光,那他的生活就毁了,而对当年的受害人家属来说,这样做,无疑也是重新揭开他们的伤疤。

清美答应益田不把这篇报道发出来。

但就像墨菲定律说的,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在这晚的谈话结束后,益田害怕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一夜之间,整个日本都知道了青柳的现状。

杂志社不光报道了青柳的现状,还附上了青柳唱歌时的照片。在益田和清美谈话的那个晚上,谁也没有留意到杂志社的主编正好坐在他们附近。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这样的新闻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


毫无疑问,网友对他还能继续享受生活感到十分愤怒,相关报道的下方多是谩骂。

甚至,那些曾受他帮助的人,遭遇恶徒时被他保护过的女孩、醉酒呕吐时被他照顾过的清水,看待青柳的眼神也全都变了,他们对青柳只剩下恐惧和排斥。

谁也没有因青柳曾给予的温暖与帮助而为他发声。

与此同时,隧道男童被杀案也告破了。杀害7岁男童的凶手被警方抓捕归案,那并不是青柳。但对青柳来说,这个真相似乎也不重要了。他好不容易得到的宁静生活,在一夜之间重回地狱。

对这样的结果,益田有种无法释怀的内疚。

那个晚上,青柳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安慰着痛哭的益田。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益田痛哭时,平静的人反而是青柳。


就连益田自己也以为,这只是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就像黎明终将到来一样,这一切也都会过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益田看到青柳给大家留下的信时,才知道自己多么天真。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各位,迄今为止谢谢大家。再见。”


青柳离开了,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好像从未出现,或者说更希望他从未出现。曾和一个杀人犯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大家更愿意这一切从未发生。

这个世界,似乎再也没有青柳的落脚之处,他还能去哪儿呢?

青柳的离开,让益田想起了自己隐藏在心里十多年的那个秘密。

益田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友阿学。可当大家对阿学进行欺凌时,益田却步了。他害怕那些同学会把对阿学的所作所为施加在自己身上,所以他开始远离阿学,甚至在阿学被欺负的时候,益田选择站在了阿学的对立面。

益田并没有做出什么恶毒的事情,但终究成了一个叛徒。

即便这样,阿学还是把益田当成自己最好的、唯一的朋友。

直到那一天,阿学在电话中,告诉益田自己已经撑不住了,是不是应该去死来解决问题。这是一通绝望边缘的倾诉电话,但当阿学把所有生的希望放在自己唯一的朋友身上时,益田却还在担心自己会因为不合群而受到欺负。

于是,阿学在电话里听到了这样冷漠的回复:

“随便吧。”

备受欺凌的阿学真的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缠绕益田十多年的噩梦的根源,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内疚,而现在,似乎同样的事情又要上演。

无论青柳曾经是个怎样的人,那终究是一条生命。更何况,改过自新后的青柳还帮助过那么多的人。这一次,益田希望自己还能来得及避免悲剧的发生……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这就是日本电影《友罪》的故事。

电影的内容充满了争议,似乎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

对那些曾经犯下残酷罪行的少年犯,你真的可以选择原谅吗?

之前在电影《死亡半径》里,我们已经探讨过有关刑满释放人员的话题,很多人也曾经在评论区留言,认为如果是较轻的罪行还可以谅解,但如果是杀人强奸的罪行,则无法原谅。

今天我们将话题探讨得更深,当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犯下重罪后,他们还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和可能吗?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几个主要原因:

1.亲情满足失衡。

来自家庭的溺爱或缺乏家庭关爱,都可能导致人格缺陷。其中缺乏家庭关爱的未成年人尤其明显,比如单亲家庭以及矛盾较多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不容易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因此也会缺乏对爱的认知,以及缺乏表达爱的能力。

2.个性认知失衡。

一方面,未成年人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影片《友罪》中一名感化院老师在教育孩子们时提到:“人死了,那个人就再也不存在了,不能见到,也不能说话,甚至不能触碰到。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个人,这该多可悲啊。”可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无法了解“死亡”的含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死亡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对行为的控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制力也有所欠缺,他们更容易出现冲动型犯罪。当然,道德观较差也是一部分因素。

3.其他需求失衡。

比如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性需求,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性犯罪。而在青少年的性教育上,很多家长还停留在谈性色变的层面,这也让很多青少年没有机会获得对性的正确认知。

这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几个主要成因,但分析成因,并不是为青少年犯罪寻找借口。毕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人处于完美的环境中,人们总会遭遇各种失衡的状况,但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的毕竟还是少部分人。

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大多数国家都是采取教育和挽救为主的态度。因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无法辨别及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刑事犯罪的处罚上,都会考虑这一点,从而轻判。

而那些已经犯下错误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心智发育成熟,对社会的认知也更加全面后,经过正确的引导,也的确有可能改邪归正。

从这个角度上看,挽救一个堕入深渊的孩子,重新给青柳这样的少年杀人犯一次机会,也是一种善意的考量。

司机驶过隧道时看到诡异景象,黑暗中坐着的男孩纹丝不动……

选择了深渊的青柳,此后的人生也将无止尽地陷于深渊吗?


但这种善意,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刺眼的。

毕竟,被害者已经失去了生命,对他们的家人来说,无论凶手是不是未成年人,都是不可原谅的。作为受害人家属,他们终其一生都要活在这种亲人惨死的痛苦里。

这样的结果,是凶手无论如何赎罪,都无法改变,也无法弥补的。

更何况,谁能保证凶手真的能够改邪归正呢?

2016年1月,广州一名11岁的女孩儿惨遭奸杀,杀害女孩儿的凶手韦某很快就被警方抓获。然而在对19岁的韦某进行调查时,警方发现,这个韦某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杀人。

早在2010年,韦某就曾有过杀害男童的前科,但因为当时他未满14岁,所以不负刑事责任。尝到“未成年”甜头的他,在第二年又持刀伤害了一个小女孩儿,这次,他被判刑6年。

因为在监狱表现良好,原本6年的有期徒刑得到减刑,2015年11月,他提前出狱。可法律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却让一个11岁女孩儿在两个月后惨遭毒手。

该案曝光后,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一方面,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对未成年人的轻判,但我们要如何评估再犯的可能呢?“轻判”让恶魔回归社会,短短两个月就犯下暴行,这是否暴露出“轻判”的弊端?另一方面,倘若未成年人犯下暴力罪行时,都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判决,似乎又太过苛刻。

如何在两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大概是我们目前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你对未成年犯罪的判罚又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一个12岁的孩子杀人,你认为应该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判罚吗?如果是一个5岁的孩子杀人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

最后一个问题:当你发现你的朋友曾经是个杀人犯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参考资料:
[1]日本电影《友罪》
[2]《犯罪心理学》.梅传强
[3]腾讯网:少年犯再涉奸杀案:从轻发落恶性犯罪未成年埋祸根
[4]本文中的题图与插图均来自《友罪》剧照
主稿人:夏小婷;编辑:包包;质检:天空;排版:CC

本文系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隧道   感化院   铃木   纹丝不动   杀人犯   男童   罪行   未成年人   杂志社   凶手   噩梦   诡异   景象   司机   当年   工厂   男孩   两个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