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这是有趣郑州第560篇原创文章

全文字数: 2700

阅读时间: 6分钟

每天10:10,多爱郑州一点点


这次疫情对有趣君身边的朋友触动很大,特别是那些「郑漂」,有的人干脆回了老家就没再来郑州,飘着的日子的确不舒服。


但还有一部分,割舍不下这座城市,想着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买房。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天下之大,何以为家?


四处打听郑州哪里的房子算是硬货,毕竟,将来还是要换更好的嘛。这一问还真把有趣君问住了,几十年来,郑州居住的变化确实太大了,都快赶上一部长篇小说了,能聊多少聊多少吧。


时间太久远的,有趣君记不住;具体哪的房子多少钱,有趣君也没兴趣;今天就是和大家聊聊郑州居住变化过程中的一些趣事,至于读者能从这里得出什么样的信息,仁智之间吧。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从工人新村到苏式洋楼 房子,就是解决居住问题的


从现在人民路向南一点到紫荆山交叉的位置,你会发现工一街,工二街这些「工」字头的路名,而工人新村这个站名,还占据着人丹、11中老校区等地标的公交站名。


五几年的时候,政府为解决工人的人口密集和居住问题,在人民路以东、工一街以西、顺河路以南、管城后街以北,建造大批砖木结构的平房。因为居住者多是来自市直单位的工人,所以叫做工人新村。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面临改造的工二街

据爷爷辈的人说,那时候工人新村一间房最多十五平,一个月交9毛钱,什么厂领导、工人、家属,都在一个院住,公共浴池、厕所大家都是「赤诚相见」,每天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记得有趣君的三舅爷讲过一个故事,当年去厂里找某个领导办事,那时候官僚风比较严重,领导的司机把着门,充当着警务兵的角色,就是不让三舅爷进,三舅爷气得门口大骂:「张**,你身上几根毛我都清楚,现在你弄个小鬼放门口,真当自己是阎王爷了?」


吓得司机赶紧把三舅爷让进屋里。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不知是喜是忧

有好处必定要坏处,三舅爷说:「满屋都是炕,脱鞋就上床。」房间小的不能行,别提什么隐私了,就连两口想亲热一下,都得把孩子们骗出去玩才行……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棉纺路和建设路之间,国棉几个厂的宿舍楼里的情况虽说比工人新村好些,但也强不到哪去。


「一厂马路,三厂楼,四厂平房头碰头,五厂污水到处流。」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生活气息还是满足的

虽说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拿现在的住房标准去衡量的话,顶多就是个宿舍的条件。但是当时,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解决的问题最实际:住。


插句话:那时候房子的质量是真好,用料足,木头顶,青砖墙,用的都是好料子。门窗到现在都不变形,砖墙厚得很,打空调眼儿都费劲。真是叫现在的一些开发商汗颜。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沧桑却充满故事 老城区映射


随着时代的发展,郑州往四周扩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有趣君小时候,人们还是普遍喜欢住在老城区——交通发达,生活便利。


东到城东路,西止碧沙岗,南到陇海路,北至紫荆山。如果非要把老城区框起来的话,大致就是这么个范围。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小时候,过了毛主席雕像,父母就不让去了

马森在南关街住了快三十年,小学三益街,初中三中,高中回六,大学之前的生活就没离开过老城区。


在老城区的这么多年,最开心的就是小时候,八九十年代的老郑州,活得还不那么累,没有什么物业纠纷、震楼神器、遛狗大小便,或者大家根本不在乎。


每到放假,一条街的小伙伴都跑出来玩,在前阜民里靠近南关那个街口,以马森为首的几个小伙伴还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组织「灯笼会」。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猜猜这是哪条街,对了有奖

其实,原本是登龙会!模仿香港电影创建的帮会,因为创办的时候刚好是元宵节,几个人拿着灯笼躲在小院里密谋,然后对着外面大喊:「我们的登龙会成立了!」然后跑了半条街,边跑边喊。


郑州话,灯笼和登龙基本差不多,大人们都觉得蛮好。在没有电话、手机的年代,三天,这个会竟然多达30人,许多家长骑着自行车把孩子送到小院,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马森都快哭了。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小时候玩耍的城墙,不知错过了多少发财的机会

以前的优势逐步变成劣势,人口集中、交通拥堵、居住体验差、资源集中且紧张、居住体验差、公共空间被压缩、基础设施超负荷压缩极其严重。


老城区会一步步消磨掉历史的荣光,逐渐走向没落。时间在慢慢变得浓稠,让人无法挣脱。


只有等待,等待改造,等待拆迁,马森的家5年前就说要借助浸礼会教堂复建和熊儿河生态修复,把这里打造成酒吧文化产业集群。盼来盼去,从期望到失望,或者到绝望。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地铁沿线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如果时光能倒流,杨峰的好几个同事都想和他一样把房子换到地铁边啊。

坐公交上班吧,路上堵得一塌糊涂,开车?开玩笑吧,且不说油钱+停车费,光算算堵在陇海高架停车场就够头疼的了。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想起来堵车就头疼


杨峰初到郑州是2009年,因为手头紧,三环里的房子根本考虑不了。几番挑选把房子买在建设西路大庄附近,真便宜啊那时候,具体多少钱不说了,免得大家眼馋。


交通?不好意思,连公交车都没有。每天骑自行车骑20分钟到西三环桥下,锁好车子,赶1路公交,到碧沙岗上班,晚上下班晚,连夜班车都没,杨峰经常性蹭同事的小电电到西三环,这货还可胖,几年下来光补胎钱都给够买辆车了快。


后来,逐渐有了34、108(现在的108,以前是几路来着忘了,最早到火车站西广场的,现在到东广场了),前几年还有了夜班车。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中距离还是地铁快,不服来辩

也许是命运眷顾,他买的小房子刚好落在距离西流湖地铁站不到500米的地方,优哉游哉地坐上地铁,打开一本书,翻动几章就到了东区。


看着开车、挤公交、甚至打车到单位狼狈的同事,杨峰淡淡地笑了一下:「地铁口居民的快乐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提一下东区吧


许多人喜欢住在东区,有趣君对这个观点不太赞同。

东区确实是好,但是和西边相比总感觉缺少了些人间烟火,如果把西边比作邻居家一起玩到大的哥们,东区有点像许久不见的同学,突然混好了,吃碗馄饨也抢着埋单。AA的,不要。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在有趣君心里,东区总有一种落寞感

可能在东区上班太久了,一到这个区域就感觉有点紧张,连呼吸都带着工作的味道。希望有在东区居住很久的小伙伴扳正下有趣君的想法。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居住变迁史 其实就是郑州发展史


郑州从弹丸之地变成如今的繁华都市,不断扩张,不断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子也从狭小到宽敞,从平房到高层,从有房住到住好房,房子越来越大,居住理念的改变也映射着生活发展重心的改变。随着郑州从普通工业城市逐渐成长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以前单纯用来居住的房子,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丨为了生活,再努力一点


从「没房住」到「有房住」,从「有房住」到「像点样的房子住」,看似这很短的一段路,郑州却走了几十年,郑州人民还要走得更远。


但不论怎样,「房子」,在中原老百姓心中那种安全感永远没有变。


转发、评论、点在看,没房的马上有房,有房的房价上扬。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住东区还是住西郊,郑州人争论十几年还是没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东区   郑州   平房   舅爷   西郊   紫荆   灯笼   新村   地铁   工人   小时候   同事   有趣   城区   房子   公交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