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这是有趣郑州第590篇原创文章

全文字数: 3360

阅读时间: 8分钟

每天10:10,多爱郑州一点点


自打上次写了郑州老称谓老闸皮、二半吊、圣人蛋之后,不管是公众号还是今日头条,评论互动就没停过。就连社群里也是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猜猜这句郑州话啥意思」的显摆比赛。


哎,就差弄成表情包广为流传了。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哎,感觉不懂几句行话完全插不进去嘴呢

如果两个老郑州街上遇见,全程用郑州话交流,每个字你都能明白意思,但连起来总觉得跟江湖春典一样,头蒙。


对了,千万记得看最后的读音注解,可不敢看了字就去用,贻笑大方的。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挡宝儿


这个词在第一篇郑州话发表后,互动里一共出现了17次,高居榜首。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右下角那俩孩子,说你们呢嘿

那时候最佳的挡宝儿地点有两个,一是游泳池,二就是大风车溜冰场。
至于原因,听有趣君给你慢呲。
游泳池,大家都懂的,虽然家长因为安全或者什么原因不咋让去,但青少年还是打着各种旗号到游泳池,真是堪比现在小孩扎进网络游戏。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塔湾体校,据门口保安,泳池已不再对外开放,很可惜

男孩儿会游泳的相对多一些,其实都是小时候大澡堂里练出来的,什么叫姿势、技术,能憋住气往水里钻就说自己会了。有些「不谙世事」(有趣君觉得这个引号加得特别好,大家细品)的小姑娘也想学啊,所以说,艺多不压身,学习吧,少年们。
泳池里有些坏小子特别钟意一种「扔铃铛」的把戏,道具就是手腕上绑个铃铛,看见哪里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就往人群里一丢。剩下的故事各位可以展开想象了,联想到浪漫还是青春,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这是一张带有气味的图片,明白的不用解释

溜冰场里则更讲技术,一个侧滑一个急刹,带倒了姑娘,假摔了自己。耍酷、炫技、撩妹、碰撞......所有的肌肤之亲在这都变得合理,暗合着早恋的羞涩,年轻的身体飞扬着青春的荷尔蒙,大把的时光在挥霍,人生最美好的那些年也在此度过。
关于「顺势倒在别人身上」,溜冰场里一直有一句土话:撞着谁看运气,抓到哪里看演技。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吊膀


挡宝儿多见男对女,而吊膀这个词,就是女对男的程度多些了。


翻译一下就是抛媚眼,额,勾引这个说法有点过,没那么严重。


要说这个词的来历,其实蛮富有文化气息的。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首先,它不是光膀子的意思


取自电影黄梅戏《天仙配》里七仙女与牛郎董永在老槐树下相遇时,七仙女故意用肩膀去撞牛郎的故事。
台词是——七仙女:「这位大哥,你为什么撞了我一膀?」董永:「这位小姐,明明是你撞了我一膀,怎么说是我撞了你一膀呢?」



后来,南方人经常用吊膀子,而郑州或者说大部分北方地区,就用了更直脆的「吊膀」。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挺浪漫一件事,总觉得有点牙碜


有趣君有个阿姨,姓吴,说是姨,其实年龄大不了太多,但因其和母上交好,因此就这么随着叫了。
吴姨为人和善,但右边的眼角有一块硬币大小的疤,据她说,就是年轻时候「吊膀」惹的祸。


吴姨在上了大学后。就喜欢上了班上一位男生,大学啊,粉丝们!你说放到现在算个事儿?前天,俩穿高中校服的小孩儿在108路公交医学院站后面,去了口罩就亲了一下,有趣君气得,这几天天天故意从那过,一定要再次遇见他们,用批判的眼光看下去……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追求美和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


接着说吴姨,俩人就约会呗,那时候人民公园还要门票了,你说咋那么巧,偏偏遇上了吴姨隔壁的一个叔叔。
第二天,这叔叔就当着吴姨的面儿,阴阳怪气地对她爸说:「恁妞可中啊,上了大学啥冇学会,学会吊膀了。」


后果可想而已,父亲恼羞成怒皮带炖肉,母亲闻声本想劝阻,一听经过,扫帚疙瘩炖肉,男女混合双打。
眼角的疤一直没下去,这个事儿也成了吴姨永远的痛。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尿一壶


男有挡宝儿,女有吊膀。
那如果同性别之间的友谊呢?尿一壶,这词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城南路附近的商代遗址,附近的朋友肯定都熟悉得很,往菜市街方向,小时候都管这片山头叫警报山。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平整了,但个性也没了


关于警报山的传说,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有趣君小时候那山大概有5、6层楼那么高,上面还有据说是抗战时候留下的用来发布警报的「碉堡」,一到晚上,阴森恐怖,极其危险。
大人就编了很多有的没的来吓唬小孩儿。
但男孩儿之间,总是攀比着大胆、勇敢,谁也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怂包。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现在的孩子在山上,能撒开了玩儿


城南路卖电动车的几家商户位置,原来都是居民,住着几户人家,小田和小张俩人年纪相仿,还是邻居,但是马勺没有不碰锅沿的,两家的大人慢慢交恶,俩孩子也就互相「怼」,什么都要比个高低上下。
暑假里有天吃过晚饭,俩孩儿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横穿警报山,比比谁的胆子大。
俩人谁也不服对方,深一脚浅一脚就往山上爬去。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小时候,不知道脚下踩的是价值多少的砖呢


要是放到心智成熟的人身上,也不算事儿,必定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嘛,但是两个7、8岁的孩子,又是晚上,没过半小时就害怕了。


越怕越胆小,俩人也不搿(ge)气了,手拉着手找路往下走。



好在两家的父母打着手电筒来找,回去一顿毒打是免不了的,但从这儿以后,小田和小张俩人的友谊却建立了起来。
用小田他爹的话说就是:「这俩孩儿,打着打着,尿一壶里去了。」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点不住滚儿


小田和小张惹了这么大的事儿,光打一顿可是不中,用老话就叫点不住滚儿。
这词儿的来源也非常生活化,郑州人早上晚上爱喝汤,熬汤的时候为了不淤出来,还要熬的时间够长,就要适当加入凉水,点点滚。
点不住滚儿,意思就是加得不够,量不足。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半天没找到熬稀饭的图,用个火锅的凑合一下吧


讲个故事,大家印象深一点。
九十年代初期,受一些香港电影的影响,郑州街头很多很多的坏小子们成立了所谓的「门派」,拉帮结伙,欺负弱小,时有发生。


由于「门派」也需要「经费」,「别钱」(意为拦路恐吓别人把钱拿出来,理解为抢劫也行)就成了他们的敛财途径。


经常性地找一些家里有钱,为人懦弱的低年级小孩儿,用武力恐吓。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丨当年的丢们,都长大了吧

其实那时候就算家里有钱,小孩儿能带多少钱呢?随着坏孩子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小孩儿们手里的钱可就不够他们看了。


「你带这点钱,都点不住滚儿。」成了他们调侃被别对象的一句话。


后来,家长、老师、街道联合派出所一起行动,抓了十来个小混混。这时候他们的家长开始到处道歉、找关系了。
与他们之前作的恶相比,这才真是叫点不住滚儿啊。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如何继续呲下去


有些词我们可能都不用了,但是拿出来聊聊确实还挺有意思的,甚至还能了解特定时期的知识。
还有啥想知道的?想呲了,留言,我们继续。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这货,又不zhe上哪挡宝儿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炖肉   溜冰场   男孩儿   膀子   友谊   郑州   小孩儿   警报   这个词   游泳池   俩人   事儿   小时候   有趣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