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老师


「散文」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段淳

我的老师

原创作者:和绍全



我的老师叫段淳,1940年出生在丽江龙蟠一个偏僻的纳西族小山寨,1960年20岁那年丽江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我的老家新办草洛果小学并担任乡村教师。

草洛果坐落在宁蒗县永宁区拉伯乡金沙江边的一个小台地上,东面是燕子山的西麓,西面的峡谷间是滔滔的金沙江,草洛果村紧紧地贴在燕子山脚,全村不到30户人家,村民都是摩梭人。金沙江对岸是丽江奉科乡连绵不绝,巍峨壮美的大雪山。巍峨的大雪山,苍茫的大峡谷,奔流的金沙江,宁静的摩梭小村构成了故乡苍茫神秘的画卷。段淳老师接到通知,心里自然是很不情愿到那么偏远,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工作,但是在父亲的劝导和鼓励下,只好背着行囊,沿着丽江西北部的崇山峻岭,翻越数十座大雪山,步行4天来到草洛果村。草洛果自古就是一个贫穷封闭的地方,江边的摩梭人很少有赶马帮,当喇嘛的人,有的外地人用摩梭语说“普久黑翁都”,意思是说江边摩梭是野蛮得不要头的人。

那时候虽然新中国建立了,但村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出过远门,见过世面,更不识字,甚致有许多人还不会讲汉语。这样的地方要马上新办一所小学,让孩子们都送来上学读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开始时,没什么办学条件,老师只能暂时寄宿在村长家,后来村里安排了一栋没收充公的老宅作为学校校舍,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动员工作,招了30多个学生正式开课,我也走进学校,成为老师的第一代学生。读书的学生包括了草洛果周围的8个村寨,离校较远村寨的学生都留校食宿,孩子们小,自理能力弱,学校教学设施简陋,生活和教学条件极为艰苦,当时又只有一位老师,里里外外一肩挑,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困难,我经常看见老师一个人偷偷的流泪。好在老师是纳西族,与摩梭人在生活习俗和语言上有密切联系,因此,很快地适应了我们家乡的生活。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走进学校念书,每到星期六学生放假,老师挎着一个绿色的包,手里拿着一个打狗棍,穿梭于各个山寨,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长和适龄儿童家庭,在老师耐心的开导下,上学的学生慢慢多了起来,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到了傍晚,村里的年轻人都爱聚集在学校,有的唱歌,有的打篮球,校园变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老师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那几年,老师的父亲有几次翻山越岭步行来到学校看望老师,他带来蔬菜种子和各种水果,老师带着我们在学校边办起了菜园子,种西瓜、苦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菜园子常年瓜果飘香。当时,我们老家的村民没有种蔬菜的习惯,学校的菜园成了示范地,村里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家还种起了菜。

「散文」我的老师

草洛果小学所在地(和绍全2005年摄)

有一年,老师不在学校,学校在一场大火中化为废墟。老师从外地赶回学校,看见学校成了一片焦土,双腿跪在地上号啕大哭,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老师的全部生活用品也随着学校一起被烧光了。村里只好把学生安排在村里一家小院上课,晚上学生分流到村民家食宿,老师被生产队长接到家里去住。我家里因学校不安全为由,不让我再去读书,我第一次辍学,在生产队里放牛,每天坐在山坡上看着去上学的山路伤心流泪,爷爷看着我很消沉,天天骂我父亲,老师又来家里责备我父亲不让我念书,我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念书。一年之后,在老师的努力协调下,各个村寨投工投劳,在学校原址新盖了两幢土掌房,把学校搬回来继续上课。那一年,我们第一批学生四年级毕业,我告别了母校,离开老师到离家两天路程的托甸中心完小念五年级。五年级刚读完,我们生产队的会计去当兵了,我无奈被叫回当了生产队会计,我第二次辍学。老师十分惋惜我弃学回家务农,每次见我就唉声叹气,我情不自禁的抱着老师痛哭。那时学校的学生已经发展到了90多人,经老师反复申请下我被招到草洛果小学当了一名民办老师,在老师身边负责教一年级,国家每月发给我6元津贴,年度口粮由4个生产队分滩。我们村因为离草洛果远,为了方便孩子读书,不久申请新办了格庄小学,我只好离开老师,担任了格庄小学的第一任老师。老师27岁那年,在老家娶了一个纳西族姑娘做妻子,老师曾经把她带到学校住过一段时间。我记得她穿一身纳西族服装,脸庞白白净净,性格开朗,健康漂亮,在偏远的山村显得格外娇艳,村里那些多情的摩梭小伙子,每天收工后只要没事就跑到学校围着她转悠。老师曾经想把妻子和父母一起转到草洛果定居,可是她一气之下就回家了,他们只好就此离婚。我当兵之后,1971年老师32岁那年,县里为了方便他照顾年迈的父母亲,批准他回老家丽江龙蟠的一所小学当老师。老师离走的时候,方圆十几里的村子,家家户户送给老师的粮食、鸡蛋、猪膘肉、瓜子、酥油等各种礼品足足安排了十二匹马驮到公社,还派了四位村民护送老师到家。老师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前来送行的各村村民有两里长,乡亲们沿着山路送了一程又一程,一个个拉着老师的手泪流满面,哭声填满了整个山谷。老师回到丽江老家,又先后在两所小学任教,担任过中心完小的校长,被表彰为“云南省优秀教师”。 我在部队边防团当团长那年,带着妻子和女儿专程去老师的老家去看望他,老师家紧紧地贴在金沙江边一座大山的半坡上,这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老师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和蔼可亲。当时老师家正在盖新房,我还帮他拉沙并到丽江购买了一些玻璃、油漆、钉子之类的建房材料。那几天,我牵着老师的手,从童年谈到今天,谈不尽自已在老师的培养下成长的往事。爬到老师家后山一棵古老的核桃树下,站在树下我隐隐约约的看见大山间奔流的金沙江,远方虎跳峡的咆哮声轻轻飘来,想起当年老师孤身一人来到我老家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办起第一所学校,点燃了我们这些山区孩子追寻梦想的第一把火炬,他经历了学校被毁,妻子离散的打击,饱受了远离亲人的孤独和寂寞,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我们这一帮山村孩子,如今我们长大了飞向远方,老师老了又回归故里,我不知道是感动还是难过,止不住抱着老师哭了起来,老师扶着我,拍着我的肩膀,哽咽着说:“没事……没事……”其实在那个年代奉献小凉山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老师有许多许多,他们用青春的脚步踏遍小凉山千山万水,村村寨寨,播撒文明的种子,迎来桃李满天下,我的老师是那个年代,那一群人的一个缩影。第二天 我离开时,专门在老师家的菜园里挖了一棵嫁接好的果树苗包装好,带回了千里之外的老家,父亲把它种在我家的房前。今天我父亲和老师都已经走了多年,但种在我家房前的那一棵果树每年都是果实累累。不为什么,只想让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后人铭记,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位老师叫段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大雪山   纳西族   金沙江   丽江   生产队   村寨   江边   村里   村民   老家   散文   父亲   老师   小学   学校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