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云归腾冲 铁血传奇7】

中国远征军复仇的铁流从高黎贡山滚滚而来,将腾冲城围困得水泄不通。而在城南一座叫来凤山的战斗,竟然牵动着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目光。在这场战斗中,面对日军准备焚毁来凤山脚下的一座美丽富庶的和顺古镇,一名远征军军官竟然不顾违抗军令,主动出击,不但从日军手中拯救了古镇,还抱得美人归。如今的和顺古镇已经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镇,排名在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


(一) 鸟语花香来凤山

到腾冲,你不能不去来凤山。那是一座90多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盾形火山,是腾冲境内众多火山中最古老的一座。随着90万年岁月的流逝,这里已经成为古树参天、秀色迷人的风景名胜区。

我们去来凤山,是去寻找当年远征军与日军血战的战场遗址,觉得应该有一段车程,却没有想到,还没出市区,我们就进入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仙境。整座山被森林覆盖,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我们在谢韬女士的带领下来到了山脚的茶花基地,数千株茶花怒放,美不胜收;谢韬女士告诉我们:到了四月,附近的海棠大道两旁的海棠树花开满天,非常壮观。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来凤山上山路上一对新人在拍摄结婚照,充满了幸福感

我们驾车继续往海拔1926米的山顶走,一路鸟声鸣嘀,不绝其耳。据说山中有300多种鸟类,已经成为观鸟爱好者们的打卡点。

我们把车停在了山顶的停车场,开始寻找当年来凤山的战场遗址。我们向来凤山的最高点文笔塔走去。塔是新修的,站在13层的塔顶,可纵览“极边第一城”和周围的壮丽山河。当年的文笔塔已毁于战火,塔基周围还保留着日军作战工事遗迹,纵横交错的战壕碉堡,深藏在密林当中。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来凤山文笔塔

就在这些战壕碉堡旁边有一排橱窗,橱窗里的内容是来凤山战役展览,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从中看到了一张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当年主攻来凤山的预备2师师长顾葆裕将军勋章的铭文: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中国陆军少将、中国远征军师长顾葆裕,于1944年5月至9月完成重要之任务,建立殊勋。顾将军率领所部越过高黎贡山山脉某一峻险难攀之地点,以切断敌人之交通。其后以勇敢之行动,攻克一俯瞰腾冲城之重要山头(指来凤山),并于城内展开斗争,以迄最后胜利……”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顾葆裕军功军团勋章

橱窗内还有美国总统杜鲁门赠顾葆裕军功军团勋章的照片。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本文作者平叔在寻找日军当年的战壕 谢韬摄影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来凤山日军战壕遗址

我们从这里走进了日本人修筑的战壕碉堡,穿越到了当年激战来凤山的历史岁月……

(二) 包围腾冲城

随着远征军付出巨大牺牲艰难地突破了日军在高黎贡山的防线,赢得了“二战海拔最高的战场”的胜利,其复仇的铁流如潮水般地从高黎贡山直泻而下,冲向腾越平原的腾冲城。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远征军复仇的铁流

腾越平原实际上只是一个椭圆形的山间盆地,东西宽约5至10公里,南北长约30余公里。腾冲城则处于盆地的南端,且四面环山,向南约2公里为来凤山,向西约3公里多为宝峰山,向北约4公里为蜚凤山(日本人称为高良山),向东北约2公里为飞凤山。城西有大盈江流过,城东北有饮马水河环绕。城的四周是大片稻田。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来凤山战役位置图。从南往北(红字标注):和顺坝子、来凤山、腾冲县城,远处是高黎贡山。

驻守高黎贡山脚江苴镇的53军130师主力沿龙川江南下,于7月初切断了腾龙公路,使腾冲守军失去了龙陵的支持。

53军116师在江苴完成集结整顿后,沿向阳桥、曲石街向腾冲进发,于7月2日拂晓顺利占领飞凤山,进迫腾冲城东南。

54军198师、36师会攻蜚凤山,迫近城北。

54军预备2师自右翼迂回攻击,占领宝峰山,并于7月2日进驻和顺镇,迫近来凤山。

至此,除来凤山外,腾冲城四周所有的山头都被远征军占领,实现了对腾冲城的合围。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日军在来凤山修筑工事

据日本战史记载:“在腾冲城四周的山头中,最重要的就是南面的来凤山。因为从来凤山上可以直接俯视整个腾越城,所以守备队很自然地就把那里预设为敌人可能进攻腾越城的战略要地。”日军在修筑工事时,为了射击视野开阔,砍光了山上的所有树木。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这为盟军的空中打击提供了极大方便。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美军航拍的来凤山日军工事照片

(三) 主攻来凤山的预2师挽救和顺古镇免遭毁灭

而在来凤山的南面、与腾冲城隔山相邻的就是和顺古镇。有着600多年历史的 和顺古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长期的国际贸易、文化、外交、军事、宗教的交流,使这里一直是中国面向南亚的第一重镇。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而且非常富庶。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今日和顺古镇

记得我们刚到腾冲那天,在和顺云归客栈楼顶的平台上遥望来凤山的时候,谢韬女士就一直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整个腾冲城在战火中化为灰烬,而离腾冲城只有一山之隔的和顺却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今日和顺古镇

有人说是日本人也非常喜欢和顺,不忍心焚毁;还有人说是当年在日本留学10年的和顺人张德辉出面周旋,费尽心计,才最终使和顺及得以免受日军战火。但都没有明确的记载。而在和顺人的记忆中,真正把和顺从毫无人性的日军战火中解救出来的,是预备2师的官兵。

据54军战史记载:7月2日,预2师以第4团第2营越大盈江,向芭蕉关攻击。晨,敌百余、汽车2辆、马数十匹,由腾城向和顺乡前进。芭蕉关骆营(营长骆鹏)予以袭击,敌即回窜。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向腾冲开进的中国士兵

军方战史中以寥寥几笔记述的这一行动,对于和顺古镇而言,却意义非凡。

据和顺人尹文和回忆:“1944年7月2日中午,日本人的汽车、马车、大队人马,装着汽油、稻草,分两路包围了和顺乡,并把乡里工作人员(其中有预2师的一个便衣人员)集中跪在观音殿,在汉奸的指认下把这个便衣从中拉起来拖出寺门。其余的人被鬼子驱赶着跟着走。幸好这时在芭蕉关附近的预2 师某营,在营长骆鹏带领下赶来,枪炮齐鸣,才解了围。我家在寺脚高处,我们弟兄在楼上从窗缝中窥见,历历在目。”

据当事人骆鹏营长回忆:“当部队尚未到达芭蕉关,即接获情报得知:腾城之敌因邵坡失守,拟将城外补给点和顺乡予以烧毁,其部队已出城正向和顺乡接近中。我立即决定:先救和顺乡,回守芭蕉关。但随军督战的副团长荆哲生却不同意,认为与我掩护后续部队之开进的任务有违,这样做是在违抗军令。而且他还担心一旦交战,敌众我寡难获胜算。到那时都得上军事法庭。情况紧急,我也顾不了那么多,即命令副营长带领机枪连和重迫击炮排战守芭蕉关,我即率步兵三个连奔驰和顺乡,强夺后坡头阵地。日军仓皇撤退,抢劫物资及汽油皆未运走,各街口放置之汽油也未着火,否则不单千余户房舍成墟,躲藏于夹墙及地下室之妇女必然死亡很大。”

残暴的日军在中国不知焚毁了多少古镇村庄。如若不是骆鹏甘冒违背军令的风险,主动出击,这座存在了600年的美丽恬静且富庶的古镇将毁于一旦。

据在和顺乡工作多年的董平所著《和顺风雨六百年》记载:营长骆鹏为四川万县人,因与和顺人相处融洽,腾冲收复后,娶和顺士绅寸怀云家四小姐寸恬静为妻。当时,骆营长就住在寸家,每一次打仗的时候,他就把一个小包裹寸恬静的母亲保管,里面有他简单的遗物和一封信,说是如果他战死了,就请寸太太把它寄到四川给他妈妈。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骆鹏与寸恬静女士在和顺古镇拍摄的结婚照

寸家是和顺古镇的大姓,其祖先是明代从南京到此地的戍边军人。而寸家四小姐知书达理,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美丽恬静,是和顺古镇有名的“镇花”。她偷看了骆营长留给自己母亲的信,信上写着妈妈我尽忠不能尽孝,现在有妹妹骆冰娥,以后可能只有依靠她了。我已经死在战场上,请你们不要伤心,我是为国牺牲,是光荣的。人们常说英雄爱美女,其实美女更爱英雄,何况这位英雄还拯救了和顺镇。当骆鹏终于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时,寸家四小姐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英雄的怀抱。后来,骆鹏随部队去了台湾,官至陆军中将。1988年8月,年已80高龄的骆鹏回到和顺,并专门到国殇墓园祭拜了长眠在腾冲这块土地上的战友。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赶走日军后,担任来凤山主攻任务的预备2师进驻和顺,师长顾葆裕率师部驻张家宗祠;接着,霍揆彰率20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和顺图书馆,在这里可以遥望来凤山;随后,54军军部、53军军部、36师师部、198师师部等指挥机关都进驻和顺。各军各师之团、营、连部,散驻和顺各村巷、各姓宗祠、民居、学校,几乎家家都住有军队。尹文和回忆说,村里的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在街巷乱跑,即便出入设有层层岗哨的集团军总部和顺图书馆,也不大受阻止;从家里跑到楼上在正开军事会议的将领身边,也不受干涉;有时到邻居家,常听见一台台收发报机发出“嘀嘀嘀”的响声,也不知搞啥名堂;一听见美国飞机来,就跟着美军顾问跑到后山,看他们用无线电与机上联系,请求轰炸来凤山和腾冲城墙。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霍揆彰在设在和顺图书馆的总司令部门前的照片


(四) 日本人眼中的来凤山之战

据日本战史《腾越守备队玉碎记》记载:

“7月8日,第36师从西面,预备第2师和第116师分别从西南面和东面向来凤山阵地和礼仪台阵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火力侦察。

7月10日,守备队对猛烈袭击来凤山的敌军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并将进攻之敌击退。

7月23日8点30分,远征军的第一次总攻击开始了。预备第2师向白塔高地和樱阵地发起了进攻,第36师紧连着预备第二师的左侧,向东营阵地发起了攻击,第116师则从东面,向礼仪台阵地及满金邑阵地发起了攻击。然而这些进攻的部队,在英勇善战的守备队的顽强抗击下,都付出了很大的损伤而被击退,退回到了他们原来的攻击阵地。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向来凤山阵地集结的中国远征军

随后,7月26日,远征军57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组成联合空军,另外还使用了大量的火焰喷射器,对来凤山阵地开始进行全面彻底地轰炸和猛烈地扫射,一天所投射的炸弹多达5000余枚,由此远征军发起了第二次总攻。

尽管来凤山阵地的守备队为迎击进攻的敌军进行了拼死顽强地抵抗,但由于远征军一线的进攻部队采用轮换人员,连续进攻的战术,整日对来凤山阵地执拗地进行着反复不停地攻击,使来凤山阵地的守备队丝毫没有喘息时间,就连修复被毁坏的工事的时间也没有,终日被激烈的炸弹轰炸,死伤人数不断增加。更为严重的是,此时强大的远征军的一部份已侵入到来凤山和腾越城之间的中间地带,形势逼得守备队不得不放弃来凤山阵地。为此,7月27日傍晚,藏重大佐决定撤退,放弃来凤山阵地,让来凤山剩余的守兵撤到了腾越城的城墙阵地。

这样一来,双方的战场就从城外的高地,直接转移到了城墙边,守备队从外围作战转入守城作战。”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攻占来凤山的中国士兵

据日军卫生兵吉野孝公撰述:

“我们接到来凤山阵地危急的报告后,组成了由11名勇士组成的尖刀队,迅速赶赴来凤山营救被困官兵突围。黄昏微暗的暮色笼罩了山麓,敌人发射的照明弹照得我们前方白昼般明亮。就在此时,我们与几名来到山下的友军伤员不期而遇。他们大都是重伤号,单只胳膊、单条腿、满脸是血的勇士们凄凄惨惨,已奄奄一息。其中一个开口说:‘我们已经没救了,很遗憾,我们放弃了阵地。’说完便气绝身亡。

我们背起剩下的伤员回到了城里。这时的城内战场也极为凄惨。房屋在炮火中已变得面目全非,并不断燃烧着倒塌下来。树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大风中发出呼呼声响,一派人间地狱之景象。”

(五)美国人眼中的来凤山之战

国内著名学者戈叔亚翻译的美军约翰·H·斯托特上校《来凤山之战》的文章,记载了中国士兵的英勇。约翰·H·斯托特上校,当时担任中国远征军第53军美军联络官。

“我旁边那挺37毫米大口径的机关枪(高射机枪)声音如同炸雷一样撕裂着我的耳膜,为了节省宝贵的弹药,中国机枪手并不是乱打一气。它的枪口从泥砖墙的一个洞口伸出去,前方300码就是日军一个最前沿的坚固阵地。后面耸立着一座陡峭的500英尺长的小山——来凤山,这是日军一个更加强固的阵地。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远征军用重机枪向来凤山扫射

在这座小山的下面小坡地上,有无数日军地堡群,而这座山峰由一整套的战壕围绕着。每个地堡群就是一个要塞,每一个要塞由一个中央掩体,里面有一挺机枪,周围由一圈战壕和射击点组成。整个防御工事网有些地段的外围还有较为低矮的铁丝网。我们和日本人之间是长着野草的一片旷野,中间没有任何可以掩护的地形,整个山峰偶尔点缀着一些本地中国人的墓地。

在我们右边六百码之处矗立着中国边境的一座古代城池腾冲城,这就是我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来凤山是攻下这座城市的关键,日本人和中国人都知道这一点。3,000名被包围的日本军人决心血战到底,或者是远在缅甸的他们的援军赶来营救他们。驻守缅甸中部的日军航空兵几乎每天都在攻击日益收紧包围圈的中国部队。日本人在此囤积大量的弹药,他们的迫击炮和机关枪的射击是猛烈的、准确的。

使用37毫米机枪的中国射手一心想在武器的优势上压倒日军机枪。这些士兵和其他在这个地区的中国士兵一样,因为几周口粮缺乏已经非常消瘦了。除了凉鞋,他们大部分光着脚,有些人穿的是短袖衬衫,非常单薄,由于经常用当地的稻草洗刷,军服已经被漂白了。棉织的卡其布短裤也是在溪流中的岩石上摩擦清洗。他们的制服大多破烂不堪,而且除了可能从一名被打死的日本士兵,或者一名阵亡的中国士兵身上剥下一套军服外,他们没有其他衣服可以替代。

中国的迫击炮和轻型武器的火力减弱了很多,当我再一次看日本的阵地时,我发现中国步兵一直往前攻击,并到达散落的墓地后面暂时休息一下再继续前进,直到最远的地方,就在第一排日本带刺铁丝网外面卧倒等待最后的冲击。

当37毫米大口径机关枪再次开火时,我用望远镜观察一座日军地堡要塞。当我回头寻找中国步兵的时候,他们已经跃出战壕向前冲锋了了。铁丝网似乎丝毫没有耽误他们的脚步,他们赤脚跳了起来,冲了过去。领头的士兵跃过了前面的战壕,跳到了中央掩体的顶部,我可以看到他俯身把一枚手榴弹扔进了一个防空洞里。为了击退这场攻击,日本人放火烧了等待收成的庄稼,并在枪上装好刺刀,以打退中国士兵的冲击。双方都在拼命战斗;日本和中国士兵不停地倒下;但是没有人退却。进攻是无情的,斗争是短暂的。得胜的中国人扫荡了山下的小坡,到达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在来凤山半山腰的来凤寺。在这里,寺庙大院里的战斗非常激烈,黄昏时分,最后一批守军被清除了,中国人占领了来风山的腾冲城这一侧。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远征军炮击来凤山

在山的另一边,另一个中国师继续在黑暗中进攻,直到最后到达顶峰。这次攻击是在三名美国火焰投射器射手的协助下进行的,这样的新式武器是两天前空投的。于是来凤山就被占领了。

来凤山之战的故事是许多作战行动中的一个见证,在这些行动中,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军队中那些衣衫褴褛、装备贫乏、报酬微薄的士兵,用最少的美国武器装备,勇敢地战斗,最终战胜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人数少于中国士兵的日本士兵的狂热防御。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主攻来凤山的预备二师官兵

中国士兵就像大部分的其他国家的士兵一样,如果有公平的机会和优秀的领导人,他们将勇敢地战斗。而且,他们比其他国家的士兵更加能够接受不公平,更加能够忍受极限的艰难和食物不足的情况。”

(六)中国人眼中的来凤山之战

时任中央通讯社记者彭河清对美军第14航空队对来凤山实施大规模空袭的战地报道:

“7月11日,苍碧空中白云朵朵,在雨季里难得的大好晴天。我们在城西北炮兵观测所俯视腾冲,觉得‘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街市阒然,房屋大都颓毁,腾冲简直是一座死城。一会儿,盟机大编队风驰电掣而降,在来凤山及城厢敌阵更番轰炸八次,真痛快!七年来敌机肆虐的血债,也有报复的今天。重返家园的乡民目击我铁鸟扬威,男女老幼无不欢欣鼓舞。同时运输机在我草原上投送弹药,降落伞冉冉而下。老百姓都在附近悠闲地围观;等到完了,大家又争先替军队运送,人人都带着一副笑容。”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7月16日,霍揆彰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在城北36师师部驻地护珠寺举行会议,拟定最后的攻击部署。霍揆彰对担任来凤山主攻任务的预2师师长顾葆裕说:“希望你在一周内攻占来凤山,否则将军法从事。”

7月26日,对来凤山总攻开始。首先是盟军空军对来凤山日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午后2时许,预2师第4团步兵以火焰喷射器猛烈喷火压制日军,向最西端的营盘坡外围堡垒发起攻击。据第4团特务排长王希孔回忆:“……最具威力的就是用火焰喷射器向敌人喷烧,从十多米外喷向敌掩蔽部内,都会把敌人烧死。那天我眼看着有四个日本兵,身上燃火,满身黑烟,连滚带爬地边跳边跑。士兵连续投去五六个手榴弹,把敌人炸得血肉乱飞,真解恨。那是我们复仇的火焰!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盟军首次在中国战场使用的火焰喷射器

据4团9连机枪手陆朝茂回忆:“我们攻的那天,说好了有60架盟军飞机来助战,但由于联络马虎,先有30架飞机来轰炸了一家伙,我们便冲上了山头。日本人躲进了洞中,飞机轰炸并没有损伤他们多少元气。我们冲上去时,他们便迅速地从洞中钻出,与我们混战在一处。我们机枪班的机枪不知道往哪打,只能干瞪眼。正在拼刺杀得最激烈的时候,美国人的飞机又来了30架,猛丢了一会儿炸弹,又狠扫了一会儿机枪,我们的人和日本人都被炸死和射死了一大片。我们机枪班的重机枪也被炸弹掀起的泥土埋住了。美国人的飞机飞走后,我们活着的又展开了肉搏。日本人都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左喊一声,右喊一声;我们便丢下机枪用手榴弹甩过去炸,甩过来炸。后来我们的手榴弹也甩光了。那天太危险了,日本人和自己人交叉着,打这不成,打那不是......”

据54军战报:“(27日)凌晨2时许,敌由城内及文笔坡等方面增援百余,向我文笔塔反攻。6时30分,预2师各部将反攻之敌全部消灭,并击溃增援之敌。7时左右,顾师长饬部续攻象鼻子,近午攻占象鼻子。遂依预定信号,通知接近文笔坡部队向南攻击,以夹击文笔坡高地。13时30分,文笔塔亦复为我攻占。自是,敌恃为要塞之来凤山已全入我军之手。”

中国远征军复仇之战:是谁违抗军令拯救了一座古镇,还抱得美人归

来凤山上升起的国旗

7月28日,来凤山上升起中国国旗。此刻,这座小小的山头成为中国抗战的标志,为世界所瞩目。抗战首都重庆全城欢庆,蒋介石的报捷电也发到了美国。不久便收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顾葆裕师长的勋章及铭文。

(未完待续:【云归腾冲 铁血传奇7】《浴血之城(上):玉石俱焚的城垣血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远征军   来凤   腾冲   和顺   古镇   凤山   中国   战壕   军令   营长   机枪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阵地   士兵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