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云归腾冲 铁血传奇15】

1942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赴野人山,工程部队和民工组成筑路大军,开始修筑跨越三个国家的史迪威公路。军队打到哪里,就把公路修到哪里。中国军队一路势如破竹,面对曾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陆军精锐18师团,中国远征军命令:“18师团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并用坦克彻底碾压第18师团司令部,将来不及逃跑的日军师团参谋长濑尾少将及数十名军官碾成肉泥,最终将罪恶累累的第18师团全歼。


(四)军队打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周世才先生的史迪威公路博物馆中展示的大量修建公路时的实物和车辆,把我们带入到那段已经离我们远去的风云历史。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史迪威公路的起点印度雷多

1942年10月,曾在中国担任过山西和陕西公路修筑的工程师、现任中缅印战区总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发布命令,中国驻印军开赴野人山,工程部队和民工组成筑路大军,军队打到哪里,就把公路修到哪里。从此,中国军队和筑路大军一起,从反攻基地印度的雷多一路向南推进,把公路一步步推向缅甸密支那、推向中国。

实际上,在史迪威之前,中印公路就已经开始筹备。1941年2月下旬,中国就组织了中印公路勘测队,开始了勘测工作。勘测队5月21日从西昌出发,一路风餐露宿,于当年年底到达印度的雷多。该线全长1460公里,但由于沿途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地势险峻,该方案最后放弃。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中英双方决定修建印度雷多至缅甸密支那到中国腾冲、龙陵的中印公路。但没有想到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军长驱直往,攻陷了腾冲、龙陵,中印公路第二次筹建戛然而止。我国4月进入缅甸筑路的民工6000余人,流离失所,历经艰辛,绕道中缅边境的深山老林,好不容易才回到祖国。

1942年12月8日,在史迪威指挥下,中印公路从印度的起点雷多正式动工。史迪威计划跨过印缅边境,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与当年修筑滇缅公路不同,美军大量先进筑路设备投入其中,进展顺利。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美军非洲裔士兵正在修筑史迪威公路雷多段

1942年12月31日,筑路大军领头的推土机穿越了15英里里程桩。由于要抢在4月至10月的雨季到来之前穿过缅北野人山,筑路大军采取了人歇机器不歇的24小时作业方式,于3月初经印缅边境的班哨关进入缅甸,开始修筑野人山的公路。

1943年3月,中国战斗工兵第10团从昆明经驼峰航线被运到雷多参加到筑路大军中。由此,中国驻印军队开路在前、中美工程兵筑路在后的反攻筑路行动在缅北展开

1943年4月,雨季如期而至,野人山恶劣的气候和地埋环境,给筑路大军造成极大困难,工程进展缓慢。直至8月中旬,领头的推土机才达到50.7英里处。也就是说,在8个月的时间里,公路只推进了35公里。这严重影响了士气,而且动摇了高层的信心,不少人认为中印公路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史迪威公路筑路大军陷入泥潭

而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皮可上校。他是美国国内公认的排水防洪专家,而排水恰恰是中印公路上最大的难题。很多史学家后来写道:“没有比他更为合适的人选了。”皮可上校到来之后,公路建设的进展开始加快起来。他因为修这条道路有功,后来被晋升为少将。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史迪威公路工程总指挥皮可将军

1943年11月,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将军的新38师占领了新平洋,随后又将日本人逐出了大龙河、大奈河沿线,攻克了于邦家,为中印公路的大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1943年12月27日,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领头的推土机越过了117英里的桩号,抵达新平洋,野人山终于被筑路大军攻克。

穿过了死亡之地野人山,筑路大军又进入了被称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的胡康河谷。它位于缅甸最北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在这个河谷里,驻守着被称为“热带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共有兵力3.2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兵员来自九州岛的产业工人,以凶顽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制造南京大屠杀,然后横扫马来亚,在新加坡曾以3万多人迫使8万多英军缴械投降,后投入缅甸作战,属于日本陆军中的精锐,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

而此时与日军第18师团对阵的是中国驻印部队改编的新1军,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兵力近3.5万人,与日军基本相当,但全部配备美式最新武器。就新38师而言,印度蓝姆伽整训后,全师共有战车300多辆,12门榴弹炮,24门山炮,36门重迫击炮,108挺重机枪,85个火焰喷射器,360挺轻机枪,清一色美式冲锋枪。真的是“鸟枪换炮”了。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正向日军阵地进行火炮射击的中国远征军。从照片上看,炮弹相当充足

中国驻印军对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国远征军败退时,被日军一路撵到这块魔鬼居住的死亡之地,损失惨重,在山林河滩遗尸无数。现在,历史给予了中国远征军一次复仇雪耻的机会!

11月初,新38师两个营与日军第18师团第55联队遭遇,双方在加拉苏四周山头展开激战。开战第一天,中国驻印军猛烈的火力主宰了战场形势,正在指挥作战的第55联队副队长平田一郎大佐被迫击炮弹当场炸死。此后,112团和整整1个联队的日军对峙50日,日军第55联队伤亡近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2个营的中国军阵地。丸山房信大佐在写给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的报告中惊呼:“(加拉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中国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引起师团长阁下的重视。”在此之前,日军的一个营(大队)能够打败中国军队的一个师。

12月24日上午9时,新38师向日军发起全线进攻。亲临前线督战的史迪威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观感:“中国人打得很好,这些人勇猛无畏,下级军官是好样的。”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被远征军击毙的日军尸体

12月29日,经过6天的激战,新38师全部夺占了日军阵地。日军56联队丢下300多具尸体,仓惶向后退却。战后日本的战史是这样记载的:“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战斗结束后,被俘的日军被带到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面对这些曾经在我国领土恣意屠杀我同胞、毫无人性的屠夫们,孙立人下达军令:“18师团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并告诉身边参谋,不用请示上报,立即执行命令。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理应受到正义的惩罚。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孙立人将军(右)与史迪威将军在缅北反击战中

在遭到中国驻印军沉重打击后,日军将主力退守瓦鲁班。但筑路大军在日军的炮火中竟神速地修建起一条直达瓦鲁班的坦克通道。

1944年1月28日拂晓,中国驻印军向日军发起总攻。突然出现的坦克让日军惊慌失措。坦克手们驱使着铁甲战车,猛烈扫荡敌人的阵地和步兵。中国步兵紧跟在坦克后面,利用钢铁屏障做掩护,突破日军一道又一道防线。1月31日,一队坦克冒着敌人炮火快速冲进了瓦鲁班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将来不及逃跑的日军师团参谋长濑尾少将及数十名军官碾成了肉泥。虽然师团长田中新一逃出了该镇,但他的私章和师团的关防大印被远征军缴获。罪恶累累的第18师团最终在滇缅战场上被我远征军全歼。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中国驻印军装备的M3A3坦克,彻底碾压罪恶累累的日军第18师团

3月29日,远征军攻陷杰布班山,胡康河谷的日军终于被全部肃清。筑路大军随及开始了自中印公路开建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公路的修筑。5月中旬,领头的推土机穿过了桩号164英里处的丁高沙坎,到达了桩号184英里处,成功穿越胡康河谷。

随着中国驻印军的节节胜利,中印公路在弹雨硝烟中不断向前推进,离中国的边境线越来越近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密支那,而密支那往东227公里,就是中国西南边境重镇腾冲。当筑路大军穿越胡康河谷时,国内远征军的10万大军已经渡过怒江开始了滇西大反攻,与日军鏖战在高黎贡山。

(五)收复腾冲,中印公路保密腾段开工

1944年9月14日,远征军经过浴血奋战收复腾冲,全歼守城日军。随及开始了中印公路国内段的修筑。

中印公路从密支那进入中国有南线和北线之分。南线从密支那—八莫—芒友—畹町路线为一现成线路,在密支那经八莫到芒友之间有公路相连,在芒友可以直接接入滇缅公路。这条路的优点是不用新筑道路,沿线海拔较低;缺点是从密支那到保山之间绕了一个大圈子,路线较长。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史迪威公路进入中国境内后的南线与北线概图

北线从密支那经腾冲进入保山,连结滇缅公路,虽然与南线相比,缩短了220公里左右,但腾冲向东到保山穿过高黎贡山的中要新修,向西到达密支那的路也要新修。因此,整个中印公路国内段新修路面,主要集中在腾冲境内。

当时盟军最终做出的决定是:通过八莫的南线为中印公路的主线,由雷多公路的工程人员负责;通过腾冲的保密腾公路则作为补充线路,由滇缅公路的工程人员在少量美国工程师的帮助下完成修筑。

1944年10月,在腾冲的临时军用机场,举行了简短的中印公路中国国内段开工仪式。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和美军工兵部队举行了阅兵仪式。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在腾冲机场举行的史迪威公路中国国内段开工仪式

1944年11月,筑路工作从密支那和腾冲两头同时展开,中国1000多名劳工飞赴密支那,向国内筑路。这些劳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腾冲。

1945年1月17日,在缅甸境内离国界37号桩26公里外的新寨,有一岩石峭壁非常险峻,在进行爆破的过程中,美方工程师滴霖牺牲,中美双方将此悬崖命名为滴霖崖,并在此树立中英文标牌,以志永久的纪念。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滴霖崖

就在滴霖牺牲2天后,密支那到腾冲之间的毛路终于贯通,比军委会规定的时间提前了40天。

11天后,由密支那经八莫连接滇缅公路的中印公路南线也宣告开通。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而此时,那个首先提出修一条印度到中国大通道的、倔强的美国老爷子史迪威,由于与蒋介石搞不来,已经黯然回国,没有亲眼看见自己宏伟计划的实现。

(六)第一车队首次穿越“史迪威公路”

1945年1月12日下午,由113辆汽车组成的第一车队在皮可将军率领下,从中印公路零公里处的雷多出发,顺利通过鬼门关,翻越野人山, 爬升到了海拔4000英尺的班关哨卡,进入缅甸。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前往中国的首批车队的领头卡车通过史迪威公路起点印度阿萨姆邦利多路段00.00英里处。

在桩号80英里处又翻越了海拔4800英尺的塔家铺之后,一路下坡来到了桩号103英里的新平洋,进入“魔鬼居住”的胡康河谷,顺利通过了964英尺长的大龙河大桥、865英尺长的大宛河大桥和606英尺长的大奈河大桥,于1月14日到达密支那城。由于八莫以南的战事还未结束,车队在密支那停留一了周。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从印度前往中国的首批车队在缅甸八莫从贝雷桥上驶过,这支车队经过利多公路和滇缅公路向中国进发。

随着远征军相继在1月15日和20日攻占了南坎和畹町,车队于24日抵达南坎。因为芒友战事还在进行,车队又等待了3天,在27日战事结束后,于28日到达芒友。

1月28日,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并举行中印公路通车典礼。中、美、英三国军政要人齐聚芒友,远在美国的史迪威老爷子发来贺电:“我向这条路的战斗人员和筑路人员脱帽致敬!”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史迪威公路开通时,史迪威正在美国自己的家中溜狗

就在这一天,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发表祝贺中印公路开通的讲话,并将这条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也许蒋介石是想借此来弥补由于他与史迪威“闹别扭”而产生的中美两国之间的裂痕。

在畹町庆典结束后,皮可将军率领着第一车队沿着滇缅公路向昆明前进,于2月4日抵达史迪威公路的终点昆明。昆明市民倾城而出,迎接第一车队的到达,见证史迪威公路全线通车这一历史时刻。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昆明市民倾城而出,见证史迪威公路全线通车这一历史时刻。

抗战最牛一道军令:“日军18师团凡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史迪威公路建成以后,中国与同盟国之间恢复了陆上交通联系,盟军的军援物资可从印度雷多经缅甸沿陆路直抵昆明,粉碎了日军的封锁计划。至日本投降前,史迪威公路共承运援华抗战物资5万余吨,这些物资主要包括武器、火炮以及驼峰航线不便于运输的大型机械设备。同时,通过史迪威公路驶入我国的卡车达2.5万辆,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师团   日军   腾冲   中国   缅甸   远征军   支那   军令   昆明   印度   野人   河谷   大军   坦克   车队   公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