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在网上看过一段视频,一个小姑娘要参加圣诞夜的诗歌朗读,妈妈在家里和她一起做准备,但是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拿着手机。

给小姑娘熨礼服的时候,妈妈或许是在和别人分享这件事吧,一直用脸夹着电话说个不停;熨好衣服,小姑娘在吃饭,妈妈一边喝咖啡,一边忙着看手机和电脑;然后,她们一起出门,在电梯里,妈妈一只手牵着孩子,一只手拿着手机一直在看;之后,她们坐上了公交车,妈妈依然一手搂着她,一手拿着手机不停地看,孩子无奈地看向窗外…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当他们下车,来到礼堂时,妈妈帮小姑娘打扮,打扮好了之后她们一起走进了演讲室,小姑娘站在舞台上开始朗诵诗,一直笑容满面的看着妈妈,直到妈妈拿出手机录制孩子朗诵的视频,小姑娘脸上的笑容不见了,镜头也切换到妈妈这里,原来 ,妈妈只顾着盯着手机屏幕看,却对站在眼前的孩子视而不见。

这时候,小姑娘打断了朗诵,说要换一首诗:

妈妈在家吗?

不,她不在家

妈妈到网络上去了

妈妈只和网上的人说话

这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喝咖啡也盯着屏幕

这世界究竟怎么了?

妈妈,我有一个答案

我就是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啊

说完,小姑娘离开了舞台,飞奔到妈妈怀里,抱着妈妈说:妈妈我太爱你了,请你不要忘记我好吗?听着孩子的话,妈妈泪流满面......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看完这个故事,又感动又愧疚。孩子的爱是那么的纯粹,在他们眼里,妈妈就是一切;可我们在陪伴孩子时,却常常三心二意,人在孩子身边,心却给了手机...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两者之间容易缺乏情感依赖和亲密的情感沟通,孩子在某些方面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所以,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从一开始就要注意高质量的陪伴。

么什么算陪伴?仅仅是亲子陪伴吗?怎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陪伴呢?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陪伴教育的相关内容。

1

常被误读的陪伴

(1)陪伴≠陪伴:常看到爸爸妈妈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孩子在哪里,爸爸妈妈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许自个玩,爸爸妈妈如同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个的心思,人在心不在,更没心境体验陪伴孩子的高兴,这么的陪伴不算陪伴。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2)看守≠陪伴:爸爸妈妈紧紧跟在周围不断地提示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惧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一样年龄阶段的需求,更没跟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生长空间,一天下来,爸爸妈妈疲乏,孩子辛苦,这么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料,不是陪伴。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3)物质满足≠陪伴:许多爸爸妈妈为补偿疏忽孩子的愧疚,偶然有时刻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盛行的名牌、最贵的幼儿园,可让爸爸妈妈自个心里平衡,却无法添补孩子心里短少爱的虚空。这也不属于陪伴。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4)说教≠陪伴:许多爸爸妈妈非常珍惜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许多自己的辛苦,说这全部都是为孩子,说自己这么做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起孩子的快乐,却不知被“愧疚和负罪”培育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惧怕这么的“陪伴”。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5)只有妈妈的关照≠陪伴:许多家庭以为关照孩子是妈妈的本分,爸爸担任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傲、力气、与国际的联络和联合,这些是需求爸爸的引导和演示的,这怎么可能只是妈妈的关照可以代替呢?中国是个内敛的民族,爸爸尤其是缄默沉静、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日子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2

如何更好的陪伴

(1)跟孩子做游戏: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多在学习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是很好的增进亲子感情的方式。家长可以选择类似”捉迷藏、下跳棋”等趣味性较强的智力型游戏,在游戏中不断的提高游戏难度,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2)与孩子一起运动:在亲子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孩子一起进行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有利于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的意识。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3)带孩子到外面远足: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教孩子认识新的植物动物。这样能够扩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到户外以后不是放任孩子一个人玩,而是应该带着孩子一起玩,增强有效陪伴。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4)和孩子一起坚持亲子阅读:建议父母们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认知、故事、习惯养成类的绘本,坚持每天和孩子共同阅读,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5)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注意配合亲密的肢体语言,不要总是摆着一副长辈的严肃样,让孩子不想亲近。应该多和孩子说话,注意配合一些亲密的肢体语言。不管有多忙,应该抽空跟孩子谈天说地,让孩子依偎在你的怀里,说说他们心中有趣的事情,尽情地享受温情一刻,然后给他们每天至少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学到知识和道理。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6)尊重孩子的意愿,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很明显,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当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起时,要先问他:“你想做什么?”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先把自己想好的规划马上实施,可以先问问孩子此刻的想法和意愿是什么。如果孩子也没有什么主意,再跟孩子说:“那我们现在玩这个游戏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大人的尊重和爱意,增进了感情,还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7)陪伴孩子需要细心,而不是熟视无睹,粗暴简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人就像一个服务者,只有细心呵护,才能让其茁壮成长。细心的关键在于察言观色,毕竟成长的旅途随时都会接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洗礼。细心的大人,绝不会轻易的下结论,而是在了解了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才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大人伤害孩子的最常态方式就是误解,老是喜欢高高在上,似乎孩子只有屈服于自己,才算满意。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们无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最讨厌的莫过于被无礼冤枉。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8)出生在到1岁之间的婴儿,语言和身心都在发育,他们不能理解单词,不能有效地交流,他们的运动能力相对较低。即使他们各方面能力不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注意力和安全感的要求也更高,父母需要及时的反映孩子的需求比如哭泣。同时,当爸爸妈妈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和他们交流,如果他们不能,找一本故事书给他们读。与此同时,亲密接触是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的主要方式,拥抱孩子或躺在他身边听儿歌。或者,给予孩子心理(拥抱、抚摸等)和生理上(喂奶、换尿布等)的帮助。比如,我们在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时,目光和话语都应是满含爱意的,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传递。


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永久的底色,而爸爸妈妈是这底色最主要的制作者。在教育孩子的疑问上,爸爸妈妈将自己看得怎样都不为过。爸爸妈妈不会教学不怕,不明白教学也不要紧。对孩子而言,他们需求的不是豪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孤寂时有人陪伴,利诱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舞,失利时有人了解。陪伴不仅仅是形随,更主要的是心随,是爸爸妈妈的心跟着孩子的心一同生长,一同相伴。生命不行逆转,也不会逗留于昨天。陪伴是最长情的表白,他的优点、他的思考、他的愿望、他的烦恼、他的需求,爸爸妈妈若一直陪伴他左右,岁月会通知您这些。请繁忙的爸爸妈妈们要多抽一点时刻,陪孩子一同渐渐长大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孩子   愧疚   告白   亲子   小姑娘   细心   最长   亲密   大人   爸爸   家长   父母   需求   能力   妈妈   旅游   手机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