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因癌症在北京逝世。不日,蒋介石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了革命成果。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于18日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孙中山

此后,为巩固篡夺而来的革命政权,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从1930年12月上旬开始,对共产党人展开了长达5年的围剿行动。和国民党军队长期周旋的过程中,工农红军成功躲过了四次大围剿,但队伍也打得只剩下了八万余人。

1934年9月,国民党秘密召开庐山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以及一众国民党高层通过了第五次围剿红军的作战计划,史称“铁桶合围”。蒋介石夸下海口,要“毕其功于一役”,要通过这次围剿计划铲除红军根据地,彻底消灭工农红军的有生力量。


而蒋介石之所以敢夸此海口,却一点也没有空穴来风的意思。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是经过系统培训的正规军,拥有精良的作战武器,红军队伍在他们眼里,就像是“散兵游勇”一般。此次围剿,国民党不但调集了150万军队,还配备了1000辆卡车、270架飞机、200门大炮。这样大的阵仗,红军队伍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红军提前制定了战略转移计划,陆续从苏区撤离。当1934年10月20日,国民党军队到达瑞金城下时,却发现红军主力早已转移,铁桶合围计划扑了个空。

而帮助中国红军从国民党“铁桶”中逃出生天的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莫雄。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莫雄是国军少将,自然也受邀参加了庐山会议。在得知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之后,他心急如焚,连饭也没吃就火速赶回德安司令部。

回到驻地,当时已是深夜,他连忙叫醒刘哑佛、项与年、卢志英(红军安插在国民党内的卧底)等人,说道:“此事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如果老蒋计划成功,那咱的革命队伍就散了,必须得有人把这份文件带给中央红军!”

“交给我吧!我会说客家话,好伪装!”项与年说道。

众人一致同意,便让他连夜赶往中央苏区,转述此事,让红军队伍迅速撤离。为了让中央红军躲过这次灭顶之灾,几个人在夜里挑灯,连夜用隐形药水将文件誊抄了下来。

然而从国民党的地盘前去中央苏区,有着很长一段距离,项与年想要把如此机密的文件从国军地盘送出去,仍是困难重重。

为了避过国军哨卡的搜查盘问,项与年把自己搞得衣衫褴褛,化妆成乞丐,为了显得真实,他还敲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

即便是伪装得如此精细,项与年仍旧担心自己被国民党军队查出,他一狠心,索性不走大路,选择在晚上翻山越岭摸黑前行。经过七天七夜连续不停地赶路,项与年终于把这份绝密情报送到了中央苏区周恩来的手里。

看完之后,周恩来当即上报了党中央,中央领导意识到了党的生死存亡就在一线之间,必须在国民党军队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前,迅速撤出。

1934年10月10日,红军队伍八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可以说,是莫雄给了中国红军卷土重来的机会,在蒋介石的眼皮子底下与虎谋皮,没有他的情报,可能历史早已改写了。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那么,莫雄作为一名国民党军队的少将军官,究竟与共产党有何渊源呢?这还得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1891年,莫雄出生在广东英德地区,与大多数将领的幼年一样,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辛。

六岁时,他的母亲就离世了,没有母亲的照顾,家里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在读了3年私塾之后,年轻的莫雄就辍学了。12岁那年,莫雄做了杂工,给人放牛割草。一年之后,他独自一人前往广州打工,成了石室天主教堂的一名伙夫。

时逢乱世,军阀四立,满清王朝在各方势力的挤迫下摇摇欲坠。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进步的革命党派衍生出来,莫雄16岁那年,在身边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

1909年,18岁的莫雄遵从孙中山先生指令,打入清廷新军内部,秘密发展了两百余名同盟会成员,借此响应革命党派随时有可能开展的武装起义。如此厉害的“策反”能力,使得孙中山先生对其赞扬有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之广东独立。莫雄随粤军转战各地,因为他作战勇敢资历老,党内都会尊称他一声“莫大哥”。

1922年时,莫雄已经是粤军的中校营长了。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孙中山先生在广东的唯一一支武装力量丧失,被迫前往上海。

随后,陈炯明开出各种优厚条件想要把莫雄招入麾下,遭到了莫雄的果断拒绝。而同一时间,莫雄暗自派出手下的连长张域联络孙中山,谋划讨伐陈炯明的事情。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陈炯明

莫雄想尽各种办法,拉拢了桂军的刘震寰和滇军的杨希闵,组织起了一支“西路讨陈联军”,并于12月底,在广西藤县白马庙举行了“白马会盟”,莫雄出任“三军前敌指挥官”,率四万余人浩浩荡荡前往广州讨伐陈炯明。

在莫雄的带领下,联军势如破竹,一个月不到就攻破了陈炯明的驻地,打得陈炯明带着一众残部落荒而逃。

在成功讨伐陈炯明之后,32岁的莫雄被孙中山升任为粤军少将旅长,随后孙中山回广州建立第三次革命政权,以此对抗北洋政府。

重新回到广州的孙中山,彻底对北洋政府失去了希望,开始着手组建国民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建立了黄埔军校,委任蒋介石为校长。

因为莫雄长期追随孙中山,他对孙中山先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以致于孙中山先生喜欢什么人,他便毫无保留地同样相信那个人。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再也不能追随其革命脚步了。

后来蒋介石接任孙中山,掌握了国民党实权,想着孙中山先生对蒋介石的信任,所以一开始他对蒋介石的印象是极好的。

1922年,蒋介石深陷围城之急,莫雄二话没说援兵桂林,解了蒋介石的燃眉之急。甚至当粤军中出现诸多抗蒋言论时,莫雄都帮着蒋介石说话。

但随后蒋介石做的许多违背孙中山先生遗志的事,让他慢慢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1925年8月,国民党右派暗杀了廖仲恺,为了夺取军权,在审理“廖仲恺案”时,当时的广东军事部长许崇智被蒋介石打压,为了活命,许崇智不得不逃亡到上海。

紧接着,蒋介石把粤军的杨锦龙和梁士峰判定为“反革命”旅,并派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1师师长的莫雄前去缴械。虽然莫雄心中对此事存疑,但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不得不照做。

没想到的是,莫雄最终还是错信了蒋介石。在莫雄完成任务后,蒋介石以“同为反革命部队”的罪名缴了11师的械。此时的莫雄才终于明白,蒋介石就是一个野心勃勃排除异己的小人,他的所作所为早已与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背道而驰了。

1927年,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张发奎升任军长。被剥夺军权的莫雄当即决定投奔张发奎,出任少将团长,配合张发奎开展“反蒋”运动。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张发奎

1930年7月,反蒋失败的张发奎宣布下野,莫雄只得回到上海待着。同年12月,莫雄找到宋子文,担任了个“财政部视察”的虚职。

也正是在上海的这段时间,莫雄偶然的一次选择,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1930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进程正处于低谷,数万红军战士被迫转移到深山中发展革命,只有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地下党,还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与国民党周旋。

莫雄在这里偶然遇到了中共党员刘哑佛,在莫雄任11师师长时,刘哑佛曾是他的政治部主任。莫雄在那时就觉得刘哑佛思想进步,有着一腔革命热血,加之在战场上对共产党的所作所为印象深刻,此番相遇,两人自是感慨良多。

经刘哑佛介绍,莫雄认识了同为共产党员的项与年、卢志英等人,并与周恩来、李克农等一众中共特科人士建立了联系。

据后来莫雄回忆说:“他们懂得许多革命道理,并常常以此开导我,他们向我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列宁、斯大林格勒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并向我介绍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在上海与一众共产党员相处的这段时间,让莫雄对共产党的好感再次提升,当即提出希望可以加入共产党,他还特意提交了入党申请。

但当时中共特科的李克农却回复说:“莫雄先生,你是孙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是革命的前辈,但经过一些考虑,组织认为你在党外更利于开展工作。”

对于共产党这样的回复,莫雄自然表示理解。自此之后,莫雄便成了中共中央特科的重点统战对象。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莫雄与项与年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时任税警总团长的莫雄率部参加了“一二八”抗战,调动税警部队与十九路军联合抗日。上海停战后,蒋介石又把莫雄给撤了职,就这样莫雄赋闲在家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1933年10月,莫雄遇到了蒋介石的幕僚杨永泰,杨永泰是当时南昌“剿共”行营的秘书长,作为老相识,杨永泰看好莫雄的军事才能,于是向蒋介石提议,让莫雄重新领兵对抗红军。

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在为前几次“剿共”失败而闷闷不乐,再加上他对莫雄的军事才能也有所耳闻,便任命他为江西德安“剿共”司令,并特意放权让他自己组织领导班子。

莫雄意识到这是一个与共产党合作的绝佳机会,借助蒋介石开的绿灯,莫雄把刘哑佛、项与年、严希纯等几十名共产党员都请到了他的“剿共”司令部担任要职。

此后,这支由共产党人带领的“剿共”队伍,和当地的红军游击队打了好几个漂亮的“大胜仗”,蒋介石高兴得很,接二连三地给莫雄的司令部传来嘉奖令。

除此之外,莫雄还将大量的弹药物资用尽各种手段送给红军队伍,蒋介石却浑然不知,反而更加信任莫雄,1934年9月的庐山会议,还特意邀请他参加。正因如此,才有了上文所说的帮助红军队伍逃出“铁桶”的事情。

而当红军成功突围后,蒋介石并没有察觉有人泄密,依然对莫雄委以重任。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1935年3月,蒋介石派莫雄带领国民党第六十三师前往云贵地区剿灭红军伤员和游击队员。莫雄利用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好色的本性,用几个姿色出众的“风尘女子”把他哄得团团转,暗地里却通知地下党转移了7000余名伤员,并向蒋介石报告:“流窜之残匪业已肃清”。

1936年1月,陈光中被调离毕节。二月初,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刚好临近毕节。莫雄经过一番周旋,将国民党第六十三军及千余名的保安队调离毕节城内,并向蒋介石汇报说是为了围截红军。而实际上,莫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腾出地方给红军休整。

就这样,几万红军队伍不仅在毕节城内休养了半个多月,得以顺利通过毕节,还在城内新纳了5000多名青年新兵。

可在三月初,蒋介石还是知道了红军顺利通过毕节的事,他大发雷霆,以“守城不利,有通共嫌疑”的罪名逮捕了莫雄,关押到了南京。

可能是上天眷顾莫雄,1936年陈济棠反蒋,在莫雄被关了五个月后,杨永泰让张发奎以莫雄能平息叛乱为由,请求蒋介石释放他。

就这样,莫雄就跟随陈诚到了两广策反,借此戴罪立功。但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莫雄的通共嫌疑并未消除,一直都未被再次重用,但莫雄还是靠着手里有限的权力,多次帮助了八路军。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杨永泰

1938年,莫雄之子莫振球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莫振球被上海中共地下组织派回广东开展地下活动。莫雄凭着和张发奎的关系,让莫振球出任了上尉翻译。张发奎调任南京后,莫振球也一同前去出任了少校秘书。

南京与上海相隔不远,张发奎便将他的上海公馆交给了莫振球打理,一直到上海解放,张发奎的家都是上海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据点。

解放前夕,莫雄被国民党认定为共党分子,军统特务李及兰派出特务分子暗杀莫雄,莫雄得知消息后,当即逃往香港避难。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毛主席特意询问叶剑英:

“你还记得广东的莫雄吗?他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一定得找到他,给他安排好工作。”

莫雄回到广州后,先是帮助解放军剿匪,然后被安排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办工作。

但在1951年广东英德土改时,那里的人并不知道莫雄的真实身份,认为他是国民党反动分子,将他押回英德批斗,华南分局办公厅更是表示要对莫雄处以枪决。

眼看莫雄就要丢掉性命了,莫雄的老战友古大存当即找到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但陶铸表示应坚持原则。古大存只好致电叶剑英,叶剑英得知后大吃一惊,立马电告陶铸:“枪下留人,莫雄是功臣,赶紧释放。”

有了叶剑英元帅的这封急电,莫雄才算是保住了性命。

1956年,《南方日报》上刊载了一篇关于莫雄的文章,无意间被远在辽宁的项与年看见。项与年当即与陶铸确认了身份,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立马告诉了李克农:莫雄没被暗杀。

李克农惊喜不已,当即把莫雄接到了北京。

自此,莫雄连升三级,成了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

帮助红军逃出“铁桶合围”的功臣,却被判处枪决?叶帅:立马释放

1980年,莫雄因病离世,享年89岁。

革命战士莫雄光辉无畏的一生,自此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毕节   英德   红军   司令部   永泰   周恩来   苏区   铁桶   南京   广东   功臣   广州   蒋介石   国民党   上海   共产党   队伍   旅游   叶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