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侠客行》一诗中有这么两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古往今来,这样不慕功名的“侠客”,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里比比皆是,今天文章讲述的就是关于这样一位“侠客”的故事。

2018年年底,在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省政府发起了“寻找最美退伍老兵”的活动。

这一天,四川省资阳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下乡访问,统计关于退伍老兵的各类信息。

当他们经过老君村一户农家院坝时,坐在门口的老爷子见他们前来,便问道:“你们这么多人来这里做啥子啊?”

“老爷子,我们是来找退伍老兵的!”带头的事务局副局长张涛回答道。

“嘿!我也当过兵嘞!”老爷子激动地回应。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听到老爷子这话,都纷纷开始嘲讽,心想十里八村一块儿生活几十年了,谁的底细不清楚?

“你怕是脑壳昏哟,莫不是看政府要发钱你就跟着来了......”

“你老都老了,给政府添啥子乱喃!”

......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取笑着。

得亏张涛工作经验丰富,上前问道:“老爷子,你说你当过兵,我这册子上头没得记录喃?”

“我真当过兵,真的是兵,我给你看嘛......”老爷子喃喃道。

说着,便转身进屋,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个破木匣子,打开摆在了众人面前。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奖状和立功证书,还有三枚特等功勋章,一枚一等功勋章,以及其他战役纪念奖章七八枚。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在场的人当场就震惊了,每个人都清楚这个“破盒子”的分量有多重。刚开始取笑他的村民,此刻也早已鸦雀无声。

2019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埋地雷、炸坦克、三立特等功,95岁老兵深藏功名60年》的专题文章。一时间,老英雄的事迹轰动全国,数不清的媒体记者接踵而至,都想采访这位老英雄的传奇经历。

而关于老爷子的英雄历程,还得从1924年说起。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老爷子名叫张良荣,1924年8月3日出生在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正处在军阀四立的时代,他们一家人不但受尽战乱之苦,更是常常被地主欺压。为维持生计,张良荣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叔伯们四处讨生活。拉车、扛货、长工什么都做过。常年混迹于市井,渐渐地,张良荣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市井油条”,他也接受了现实,心想着就这样混下去吧,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解放军。

在此之前,张良荣对当兵一直没什么兴趣,他看到的兵不是欺压百姓就是抢钱抢粮,他自然也没少受欺负。可解放军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不一样,他从没见过纪律如此严明、风气如此端正的队伍,里面大多数也都是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他不由得为之一振,心想跟着解放军干准没错。

1948年,24岁的张良荣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分到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一旅,同年9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进了队伍后,在刘伯承的带领下,张良荣跟着部队南征北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精良的武器装备,他毫不胆怯,勇敢地冲锋在前。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从一个新兵蛋子成长为了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开始带领战友冲锋陷阵。

张良荣回忆起这段征战岁月时曾说:“那时候战斗惨烈得很,一个连一场战斗打下来,常常只剩得下十几个人。”

后来淮海战役打响,这场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张良荣第一枚特等功奖章也正是在这场战役中获得的。

“我们这些穿草鞋背大刀的人要面对国民党黄维部队的机枪大炮还有坦克车,但我们没得一个人怕过,每个人都晓得这场仗打赢了,蒋介石就要垮台。”张良荣回忆时这样说道。

可当时敌军的坦克车对张良荣他们来说,实在没那么容易对付。国民党利用这些解放军眼中的“铁王八”,接连攻克了大片战地,张良荣许多朝夕相处的战友都因此牺牲。

眼看着战友们接连死去,张良荣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太难了,有好多战友眼看拿坦克车没办法,就抱着炸药手雷钻到车底下想跟他们同归于尽。哪晓得炸药爆炸了,坦克车一点问题都没得,我们就看到战友的血染得坦克车上到处都是......”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张良荣不由得湿了眼眶。

直到反坦克装备发放下来,战士们才背上这些装备再次上了前线。张良荣奉命炸坦克,他在阵地前方徒手刨出埋炸药的坑,再用软土将引线隐蔽好,精细地做了伪装。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第二天天刚亮,国民党就开动坦克车发起了进攻。张良荣听到坦克的轰鸣声越来越近,心情也越来越紧张。敌军的三辆坦克车和十几个步兵刚踏进张良荣布好的雷场,他使劲一拉,结果却毫无响动。

“遭了!没响!”

张良荣当时就懵了,随即拉下了第二根引线,可因为没把握好时间,炸药在坦克车的尾部爆炸了,只炸掉了尾部的一节履带。敌军发现了张良荣的位置,当即旋转炮筒向他开炮。

“嘭!”

张良荣被震得迷迷糊糊,还没等他缓过神,第二发又打了过来。张良荣眼前一黑,就倒在了阵地上,修筑的防御工事塌陷下去,把他埋在了里面。

好几个小时过去,他才从昏睡中醒来,四周全是战友的尸体,他也顾不上太多,把身上的土一点一点扒拉开,在夜色中一路踉跄前行,回到了解放军队伍里。

这场反坦克作战,只剩他一人活了下来。不过这次作战也让他增长了经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张良荣作为反坦克战斗小组的中坚力量,带领战友们和敌军展开了数番血战,炸毁了大量敌军坦克,也由此获得了他参战以来的第一枚特等功勋章。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起草了关于渡江战役的各项指导文件。4月20日,解放军开始强渡长江,张良荣也在其中。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从他头上飞过,他却毫不胆怯,只顾埋头奋力划桨。结果刚划到一半,小船突然裂了个口子,眼看船只就要沉没,张良荣当即大喊:“下船!快下船!”,紧接着带领战友们跳进江中,抓住其他船只的尾部向前游,才得以顺利渡过了长江。

在成功渡江后,张良荣和战友们奋勇杀敌,拿下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打得国民党四处溃逃。因为他作战勇猛,贡献巨大,张良荣也在战役中获得了属于他的第二枚特等功奖章。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残部退守台湾,大陆基本统一。但随着国民党的没落,国内匪患猖獗的姿态开始凸显出来,国民党残部勾结土匪制造暴乱、杀人放火、破坏基建,人民还是无法得以安生。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张良荣还没来得及洗去征尘,就参与到了浩浩荡荡的剿匪运动中。

他跟着部队转战多地,剿灭了无数匪徒。而且剿匪的艰辛丝毫不亚于战时,战士们不但要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由于粮食短缺,还要忍饥挨饿。

党中央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即展开了征粮运动。而土匪也跟着在群众中散播谣言,阻挠群众交粮,更是用尽手段残害了无数的征粮干部,血腥至极,人神共愤!

张良荣作为部队里出了名的“不怕死”,勇敢地挑起了征粮重担。带领几个干部跋山涉水,到各个村子游说,征集了大量物资粮食,为剿匪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为张良荣贡献突出,他也被解放军第14军40师授予了“生产建设”特等功,由此,他得到了从军生涯的第三枚特等功奖章。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经过三年时间,全国各地的匪患基本得到平定,张良荣也带着他的军功章退伍回到了家乡,进入丹山镇供销社酒厂,成了一名工人。几年后,他响应国家“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毅然回到老家做回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因为征战多年,张良荣全身上下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也因此落下了不少病根,做什么都有点力不从心。在老家,他也和许多人一样,娶妻生子,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自此,铁血英雄刀剑入鞘,对过往辉煌绝口不提。

四川政府寻老兵,老农亮身份引群嘲,拿出一木盒惊得众人哑口无言

后来记者采访他的儿女,问他们是否知道父亲有过这么一段经历?

他们回答说:“他从来没跟人提起过,以为他只是普普通通的退伍老兵而已,军功章也锁在柜子里,从小就不让我们碰。现在我们知道了,他真的好厉害!”

“您就没想过拿着军功章向国家寻求补贴吗?”记者问张良荣。

“我的战友们死了大半,他们全都为国牺牲了,而我却活了下来。大家一起立的功,假如我一个人拿了,我觉得不厚道,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说到这里,张良荣几度哽咽。

“那假若再发生战争,您还上战场吗?”

这句话立马提起了张良荣的兴趣,他激动地说道:“几十年前就有人这样问过我了,我说只要国家下命令,我肯定去台湾!但是等了好多年,国家迟迟不下命令,我又怎么去呢?你们不要看我年纪大,但是我枪打得准,比哪个都厉害!现在台湾没解放,只要国家下命令,只要我没死,我肯定就去!”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老英雄张良荣,终将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资阳市   解放战争   老农   军功章   坦克车   作战   哑口无言   奖章   敌军   老爷子   炸药   国民党   坦克   战友   战役   解放军   身份   英雄   政府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