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清朝末年,世界潮流是政治、文化、工业的现代化,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从而影响了整个世界。彼时的大清已经是个老人了,在掌权者手里顽固不化,腐朽不堪。

1836年,湖南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

这些学生多是已经年少时就参加过科举,并且考取了功名的人,有一定的门槛。岳麓书院是湘学圣地,学习的是经世致用、不尚玄虚的学问。这一年进入书院的学生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个思想基础让他们成为了一批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物。

18岁就考上秀才的郭嵩焘,也是这一年进入岳麓书院的。正是在岳麓书院,年轻的郭嵩焘遇到另外一个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年轻人,这人叫曾国藩。两人有说不完的话,经常一起议论国事,切磋学问,惺惺相惜。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郭嵩焘)

一年后,郭嵩焘考中了举人,这离他的目标差得还远。又过了一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成绩很好,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从此走上仕途。郭嵩焘有些失意,但依然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直到1840年再次名落孙山,郭嵩焘才有了放弃的心思。

不久后,郭嵩焘经过朋友的推荐,到了杭州。给浙江学政做幕僚。浙江之行也改变了郭嵩焘的一生。

当时鸦片战争爆发,郭嵩焘就在前线。列强用无情的战舰大炮冲垮了大清的防御,郭嵩焘看在眼里,心中极为震撼,比其他没亲眼见到的人更加震撼:在他接受的教育里,这些“岛夷”不过是大清随时可以捏死的蚂蚁。

郭嵩焘内心不安,不甘心就这样认命,后来又参加了数次会试,终于在1847年考进进士,走上仕途。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清政府的礼部侍郎了。

郭嵩焘的官场生涯并不像曾国藩一样传奇,起起落落,尝尽官场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直到洋务运动开始,郭嵩焘才在官场里找到新的动力: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西方的强盛不过就是因为有船有炮,郭嵩焘却看出来更深处的原因,认为船炮只是“末技”。

刚好在洋务运动时期,一个英国人率军强行进入云南,打死当地居民,结果被居民们反抗打死。英国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这项条约让英国佬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侵中国边境。

弱国无外交。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除了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外,英国还要求清政府派人到英国道歉。

1876年,郭嵩焘奉命前往英国,在伦敦设立了使馆,成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驻外使节。

英国之行,打开了郭嵩焘的眼界,也让他在国内背负起了“汉奸”的骂名。为什么呢?因为昏庸的清政府虽然搞改革,买武器,但终究是皮毛功夫。列强一边赚清政府的钱,一边还要欺负清政府。

清政府和下面的官员自然也知道,但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只能想到这样做。郭嵩焘的同乡官员,和曾经的好友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帮着其他人辱骂郭嵩焘。

郭嵩焘去了一趟英国,大声疾呼:“中华不是世界中心,西方也不是夷狄,要转变思想,还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才能真正救国!”这话传到国内,被那些官员们讲出来,就成了“郭嵩焘去了国外就变成假洋人了,想给英国人做官”。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清朝官员)

当时的驻德公使叫刘锡鸿,是个彻彻底底的顽固派。刘锡鸿当时是这样诋毁郭嵩焘的:

一,参观英国战舰大炮的时候,郭嵩焘披着洋人送来的衣服,如果是自己,就算在海上冻死也不会披上洋人的衣服。

二,见到巴西领导人的时候,郭嵩焘自己就站了起来,大清堂堂天朝大国,什么时候到了给这种小国家致敬的地步了?

三,在宫殿里听音乐的时候,郭嵩焘多次拿起音乐单看,极力模仿洋人的一举一动。

这些话传回国内后,几乎人人都把郭嵩焘当作汉奸了,然而细细想来,郭嵩焘的行为也不过都是礼貌的行为,不恭敬,也不傲慢,恰到好处。清政府也开始觉得郭嵩焘“有了二心”。

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回去后几乎成了人人冷眼相待的对象。郭嵩焘知道自己失败了,假称生病,回到了家乡,等待官职被撤。回乡的路上,即使郭嵩焘官职还在,一路的官员对他也都是冷眼相待,极尽傲慢侮辱。

1891年,郭嵩焘带着遗憾死在家里。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李鸿章)

郭嵩焘的事情虽然对清政府影响不大,但也真正刺激到了一部分明眼人的心。清政府的明眼人不多,看得透又敢说的人更加不多,李鸿章算一个。

李鸿章虽然一生争议不小,但也不枉在大清位极人臣。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而清朝比装备比不过,比决心比不过,只能仓皇迎战,结果中国完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败了还不算什么。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中国还得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且还要笑着去签。

1895年春天,李鸿章冒着细细的春雨踏上了去日本马关的路途,快到马关的时候,李鸿章不知情至何处,突然念了一首诗:

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马关条约)

马关确实是伤心处。李鸿章或许想起了曾经和日本外交官交涉的时候,那个外交官只有30岁,叫森有礼,那一次是为了朝鲜要不要单独立国的问题来中国交涉。李鸿章那次对日本外交官处处冷嘲热讽,说日本“学洋人,忘了本”。

他们谈到国际条约的时候,这位森有礼冷不丁说了一句:“条约,没什么用。”李鸿章大为震惊。国际事务都是大事,全凭一纸条约做限定,相当重要,怎么可能没用?

森有礼说:“合约在通商上是有用的,至于国家问题……只看谁更强,不必全部按条约说的办。”

森有礼离开的时候,李鸿章仍旧以长辈的姿态教育了他一番。那是李鸿章的外交惯例,曾经他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打过交道,因为清朝控制了局势,李鸿章盛气凌人,伊藤博文只能忍气吞声。

李鸿章一行人到达马关后,不能像上次一样了。伊藤博文找到了机会,也讽刺李鸿章:“十年前就劝过你,贵国实在需要改变,但是你们就是不知道改进,所以落得如今的地步,我实在是很遗憾。”

李鸿章只能低声下气。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在日本,李鸿章还险些遇刺,但这件事也让他在关于条约的讨论中多了一点话语权,可是还是挡不住大势。国家弱了,就没有话语权。最后一次谈判长达五个小时,谈判结束后,李鸿章走出门外,已经是深夜。他心里明白,等待自己的是千古的骂名。

马关之行,中国彻底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李鸿章悲切,自己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背负汉奸的骂名,真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李鸿章也终于看清,自己只是个“裱糊匠”,大清也不过就是一间拆东墙补西墙的“破屋”罢了。之前的种种努力,为的其实都是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救不了这个国家。

于是,后来的戊戌变法来了,再后来的辛亥革命来了。

这时候的中国,看起来更好了一些,至少,封建主义社会的中国已经成了过去式。

但列强不会等中国。

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战随之爆发,整个欧洲很快都被卷入了进来。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袁世凯)

当时,中国的政权在袁世凯手里,袁世凯想维护自己的统治,还想复辟称帝,国内尚不稳定,哪儿来的精力和钱财去参加世界大战?于是,袁世凯给世界各国下了一个“命令”:任何参战国禁止在中国的领土领空交战!

至于中国,保持中立,不打仗。

袁世凯也忘记了一点,当时的中国,是被列强欺负的国家,没有什么话语权。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就派兵进攻胶州湾。日本打进中国的土地上,打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德国,因为胶州湾是德国从清政府手里“租借”的。

日本政府还找到袁世凯,要在山东半岛借道。袁世凯不得不答应,中国也就此卷入了一战的炮火中。然而一战对中国而言没有一点好处,列强为了瓜分世界发动战争,中国的土地上却炮火连天。

这一年,袁世凯手下的外交部里,有一位参事,叫顾维钧。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顾维钧)

顾维钧出生在江苏嘉定,小时候先是接受私塾里的旧教育,后来又到上海英华书院、上海圣约翰书院读书,接触到了相当多的进步思想。1904年,顾维钧开始了出国留学的岁月。

在国外的五年,顾维钧见识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对国家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1909年,顾维钧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见到了孙中山,两人讨论过革命的事情。

辛亥革命以后,顾维钧就到了政府工作,做了外交官。后来有个说法:近代中国有两个半外交家。顾维钧就是那半个。另外两个,其中一个是李鸿章。

一战期间,顾维钧积极参与中国的外交事务,成了当时最年轻的驻外使节,并且为北洋政府争取了不少利益。但这些都不是顾维钧被称为那“半个”外交家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一战结束后。

1919年,战争结束了。

中国作为战胜国,被邀请参加1月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一战期间,中国给欧洲战场送上了14万劳工,这些劳工虽然没有上战场,但做的都是战场上的脏苦累活,很多人在欧洲是生生累死的。

欧洲士兵对他们毫无尊重可言。欧洲列强对中国也毫无尊重可言,巴黎和会,名义上是战胜国的会议,实际上完全掌握在英、法、美的手中。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只是“二等国”,没有所谓的公平。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巴黎和会)

北洋政府派出的外交团以陆征祥为首,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顾维钧跟随。五人千里迢迢到了会议现场,才发现各个国家被评了等级,中国是“二等国”,只有两个席位,五个人只能轮流坐。

顾维钧等人一开始就想到了会议的诉求:收回被帝国主义抢占的中国土地。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巴黎和会本就是在帝国主义的暗中操纵下的。

中国还没有就山东的问题发言,日本人就开始谈起山东了。日本认为自己打下了山东,还跟中国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理应继承德国曾经在山东的权益。正是在山东的问题上,顾维钧站了出来,逐条反驳了日本的要求。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不是完全失败的。

顾维钧在否定了日本的理由后,举了一个例子:“西方的圣人耶稣被顶死在耶路撒冷,让耶路撒冷成了欧洲的圣地。中国也有一个圣人,叫孔子,他出生在山东,山东也是东方的圣地。”

接着,顾维钧掷地有声的说出了一句外交史上的名言: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影视剧中的巴黎和会)

尽管如此,列强们也不会被打动,因为对他们而言,巴黎和会本来就是“分赃”的会议。眼看着中国如此硬气,列强国家最后无视中国的权益,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日本的要求。

中国外交使团选择了拒绝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正面反对列强,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强烈的震动,这也是巴黎和会的外交并不是完全失败的理由。

顾维钧后来回忆这一天时,写道:

“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

这一天确实留在了中国历史上。

巴黎和会上的失败,让中国国民极其愤慨,国内直接爆发了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一直做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之后,新的革命要来了。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里,我党又崛起了一名让全世界服气的外交官。

这位外交官就是那“两个半外交家”中的最后一个,周恩来总理。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虽然不像从前那样动乱、民不聊生,但也是百废待兴。国家不算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不高。国内要搞新中国的建设,在外交舞台上,新中国也要让自己慢慢得到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1954年,日内瓦会议。

这次会议,苏联、美国、法国、英国、新中国可以参与全程会议。

这个场景何其熟悉。曾经“列强分赃”的巴黎和会上,只有英法美意有资格参与全程的所有会议。中国不是列强,但日内瓦会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地位和身份,参与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会议内容关乎到亚洲的和平局势,对于新中国而言也很重要,而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讨论的新中国自然也吸引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1954年4月24日下午,新中国代表团刚刚在日内瓦国际机场走下飞机,就被等候多时的几百名记者包围了。周总理面带微笑,从容大气地面对闪光灯和相机快门的响声,朝记者们挥手致意。

记者们立刻向周总理提出各种问题,周总理一时间肯定无法一一回答,就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内容滴水不漏,也回答了记者们所有的问题。周总理的表现很快登上了世界各地报刊的版面,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的:

“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周总理也是美国人重点关注的对象。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刚下飞机就问:“周恩来到了吗?”旁人递来一份报纸,报纸上是周总理等人抵达机场的照片。报纸上恶意地写着,周总理一行人都穿着中山装,瑞士人以为是传教队,看到他们就脱帽致敬。

杜勒斯很仇视新中国,他曾经拒绝承认中国“五大国”的身份,还禁止美国外交团的人向新中国外交团的人握手。

也是因此,后来有了周总理想跟他握手但被拒绝的谣言。其实后来外交团成员回忆时才说,周总理根本没去找过杜勒斯。这些谣言都是杜勒斯自己在自导自演。

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堪称无懈可击,毫无破绽,还能有理有据,说服众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被继承了下来。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总理的名字被世界各国外交官都牢牢记在了心里。日内瓦会议上的成功,也让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一年,万隆会议召开了。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众多亚非国家的强烈支持,收获了众多国家尊重,再次让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尽管周总理等外交家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身份劳苦奔波,可是,新中国依然不够强大。

那时候,新中国甚至还没有恢复联合国席位。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乔冠华)

周总理率队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新中国代表团里有一位外交官,叫乔冠华。

1971年,乔冠华等人走进了联合国大厅议会厅,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这一刻后来被人叫做“历史性的时刻”。

中国代表团里,乔冠华坐在第一个位置上。所有国家都下台后,新中国第一次站上了联合国大厅会议厅的讲台,也是当天压轴上台的国家。上台讲话的,正是乔冠华。

乔冠华的讲话被全世界聆听着,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讲话代表着一件国际上的大事。

乔冠华发言结束后,整个会议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随后,中国国家的代表过来向乔冠华握手祝贺。1971年11月15日,新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乔冠华开心地大笑,因此留下了一张中国外交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乔的笑”。

这张照片,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真正的外交自信。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乔的笑》)

但中国依然在发展,实力不够,说话就不硬气。1999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的轰炸,三位中国记者牺牲,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许多人上网上街表示抗议。

那时的中国,只能抗议。

2019年9月,美国向中国发动了贸易战。这时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往的中国了,不久后,中国也回应了美国的举措,中美贸易争端开始。

2021年3月18日起,中美两国在阿拉斯加举行“中美2+2”高层战略对话。会议上,中国的外交官杨洁篪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

“你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同中国谈话。”

字字诛心。

很多人说,这句话会被历史大书特书,会成为一个新的拐点。

如今的中国,有时常在国民手机里出现的“外交天团”:王毅、耿爽、王文斌、赵立坚、华春莹。对于外国记者和外交官的恶意提问和挑衅,他们往往能够轻易化解,并回以还击。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

中国外交的崛起:100年前李鸿章低声下气,100年后杨洁篪怒怼霸权

2021年是辛丑年,上上个辛丑年,李鸿章正坐在外国人围起来的桌子前,签署《辛丑条约》。这一个辛丑年,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回望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国经历的是全世界从未有过的剧变,这些外交家们,也正是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其中的故事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言表。而这些历史,也正是每一代中国人的镜子。

如果忘记,就会忘了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马关   日内瓦   和会   低声下气   巴黎   外交官   列强   英国   霸权   日本   山东   新中国   中国   外交   清政府   年后   年前   中国外交   会议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