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弘一法师和李叔同这两个名字,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如雷贯耳的。无论对于艺术家、作家、画家、音乐家、佛教徒,还是对于普通的大众,李叔同这个名字同样如此。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他,那一定听过《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关于李叔同,最好的诠释就是天才,并且不是一般的天才。不夸张地说,李叔同的才华是超越了时代的:既是让鲁迅、周恩来等人折服的艺术家,也是佛教中近代影响力最大的得道高僧。

成为高僧前,他叫李叔同,皈依佛教后,他叫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圆寂前,有一件堪称世界未解之谜的奇异事件,但即便这件事如此传奇,也只是他传说经历中的一段小插曲。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弘一法师皈依佛教后,选择的不是普通的修行,而是佛教中最艰苦的律宗。这种修行方式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戒。其他的门派在戒律上,相对来说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弘一法师选择的律宗,确实最为严格的。

用通俗的理解,就是苦行僧。用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弘一法师早年间,在住所中断食辟谷长达20多天,不仅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反而治好了之前的神经衰弱等身体症状。这种艰苦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受难,但对于他来说,是获取另一种生命力的方式。

正是因为这样的修行,李叔同身上发生了不少奇异的事情。

弘一法师晚年间的一天,正在修行,身边坐着自己的几个弟子,突然感觉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于是转头就对身边的弟子说:“我就要走了,你们不用找医者给我看病。”

那时候的弘一法师岁数确实已经大了,身体有些不舒服是正常情况。但通常修佛的人身体干净,遇到这些疾病,也都能化解,所以高寿的人不在少数,何况是佛学大成的弘一法师。为何他会突然对弟子说这样的话呢?

难道修佛能够预测到自己的大限之日?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其实,预测自己的死期,古往今来也不算罕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位传奇的科学家,研究的是数学、医学、占星学,主要成就在占星学上,听起来也是玄之又玄。这位科学家不是小人物,是达芬奇的至交好友,名叫卡尔达诺。

卡尔达诺在他的时代中,也是一个成功人士,甚至被罗马教皇请去当宫廷的占星师。就在他处于生涯巅峰的时候,这位功成名就的老人,当众公布了自己的死期,说:“我会在1576年9月21日去世。”

虽然已经文艺复兴,但那时候的欧洲人基本上都还处在封建迷信的影响下,听完这话,第一反应当然是卡尔达诺利用占星术推演出了这个结论。于是,卡尔达诺公布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结果,到了临近他预测的“死期”时,他不仅身体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反而比大多数同龄的老人健壮的多。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所有人没想到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卡尔达诺在那一天到来后,选择了自杀。

而中国的弘一法师,却是实实在在地预测到了。

那天身体突感不适后,弘一法师给弟子说了自己的大限之日,就开始不慌不忙的准备自己跟人世间的告别。他先是跟自己的亲朋挚友说了这个消息,一一道别,后来又给自己的得意弟子刘质平写了一封信。

关于这件事,正是这封信里流传出来的:

“质平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那是1942年,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弘一法师在信中提到的“九月初四”,是1942年阳历的10月13日,而那封信寄出去时,还没有到这一天。

1949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留下了最后的遗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在住所中逝世。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留下了这个传奇故事的同时,当年名满天下的天才李叔同,为何突然出家成为“弘一法师”的谜团,也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谜团。而这一切,都要从李叔同生活的时代,和他的选择说起。

李叔同生于1880年10月23日的天津,降生之地是李家的老宅,在天津河北区地藏前,生下来就是个“公子哥”。李叔同的祖上叫李锐,是个商人,做的是盐业和银钱业的生意,在那个时代,同时管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富人的钱财,其家业之大,可想而知。

李叔同的父亲,也是个不亚于李锐的人物。其父名叫李世珍,也是从小的“公子哥”,自己也争气,长大以后是跟李鸿章、吴汝纶齐名的“晚清三大才子”。同治四年,李世珍考取进士,做了几年官,后来又辞官回乡,跟祖辈一样做生意。

这一做,就把李家的产业做得更大了,直接让李家成为了天津首屈一指的巨富。

那个时代的官宦富人,都有三妻四妾的习惯,李世珍自然也不例外。李叔同出生的时候,父亲李世珍已经71岁,母亲却只有17岁。那时候还有个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一点,尽管李叔同的父母年纪相差巨大,但都信佛。

李叔同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喜鹊飞进产房,嘴里衔了一根松枝。李世珍和妻子自然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好预兆,是“佛赐祥瑞”,当即把那根松枝收藏了下来。李叔同从此也把这根松枝带在身边,一生都没有离开过。

正是有了这个背景,李叔同从小就在佛学的熏陶下长大,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一生。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李家子女众多,长辈中除了父亲母亲,信佛的还有“大娘”,也就是李世珍的大姨太。李叔同小时候跟大娘在一起的时间不少,跟着她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和《往生咒》。跟弟弟玩游戏,也是在床上扮作僧人作法念佛。

因此,李叔同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股跟同龄人不太一样的深沉。1885年,李叔同5岁,李世珍在这年去世。父亲的葬礼上,李鸿章前来祭奠,并且主持了好友李世珍的葬礼,也在葬礼上见到了年幼的李叔同。

李鸿章那时候已经是“晚清第一重臣”,在国际舞台上周旋,影响力极大,见多识广。然而,他在见到了李家的众多子女后,唯独对5岁的李叔同说了一句:“此子日后定是旷世奇才。”

李叔同平时表现就很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又得到了李鸿章的赞赏,自然引起了家中长辈的注意。于是,李家人开始刻意地对李叔同进行培养。

李叔同的老师,就是他家里的哥哥李文熙。

小时候的李叔同虽然跟着诵经念佛,有些同龄人没有的深沉气质,但作为小孩子,毕竟是生性活泼的。李文熙教导他学习以后,生活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李文熙管教很严,功课不能马虎,进退必须有力。

再者,那时候的李叔同学习的,还是旧时代的“八股文”。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对于天资聪颖的李叔同来说,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不但不能将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封建社会高层人士,反而压抑了他的艺术天分和少年心性。那时候的李叔同也才5岁,正是童年,可以说,这段经历,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他的一生。

面对封建社会强制性的教育,李叔同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但心中自然不愿,也从此养成了沉默的习惯。另一面,他也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在李文熙的管教下刻苦读书,8岁就能背《名贤集》。

1895年,李叔同15岁,早就已经有了“天才”的名声。这年,李叔同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段转折,写下了“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名句。简单一句,却说破了人生的许多道理。

不久后,李叔同就开始了自己对于旧时代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抗。

作为富家子弟,只要李叔同愿意,城里的娱乐几乎也是任凭他挑选的。那时候的李叔同正值少年时代,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叛逆期”,加上本身也早熟,于是爱上了去戏园子,一来听戏,二来看台上的“角儿”。

久而久之,李叔同就成了“票友”,不仅爱听戏,还喜欢上唱戏,嗓子也好,时不时还会露上两手。而他每次奔赴戏园子,想看的“角儿”,名叫杨翠喜,也总是等待着李叔同的到来。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那个时候,李叔同和杨翠喜年纪相仿,一人在台上身姿曼妙,歌喉婉转,另一人就在台下深情凝望,鼓掌喝彩。

两人那时候或许还没意识到,它们之间的懵懂情愫,其实就是爱情。看完戏,杨翠喜会陪着李叔同在街上漫步,走一路聊一路。李叔同天赋异禀,对戏曲理解深刻,经常给杨翠喜点拨,并且指出的问题都很专业,杨翠喜也都听进了心里。

于是,台上的杨翠喜越演越好,成了真正的“角儿”,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中。

不久后,杨翠喜被一名京城的官员看中,被戏院的人卖到了官家,从此锁在了深闺里。而还未初尝爱情的李叔同则如遭遇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对现实愈发的失望,写下了:

“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字里行间的愁绪,淋漓尽致。

从此以后,李叔同开始了对社会的思索。那时候的清政府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外强中干,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权,屡屡退让,不惜让中国的百姓牺牲。而清政府的官场,依然是“八股文”风格,贪污腐败,不思进取。

杨翠喜的这件事,让李叔同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转而支持起戊戌变法。他“自由狂妄”,参加科举时不写八股文,而是批判官场乱想,手握兵权的人不会打仗,掌控经济的人不会算数……自然,这样的答案是考不了“功名”的。

而他追随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不久后也因为变法失败被杀。李叔同对于清政府的失望,也愈发的强烈。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那时候,上海已经有了租界,李叔同也被家里强制着“明媒正娶”了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儿。但他心里清楚,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那时候,整个中国唯一能让李叔同追寻“自由”的地方,或许只有上海。

于是,李叔同就此逃离了家乡,来到了纸醉金迷的上海,真正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享有盛名的作品和故事,几乎都是在上海完成、发生的。当时的上海也算是中国最“潮流”的城市,李叔同的性格和才华,几乎完全匹配了上海的所有气质。到了上海以后,他流连于风月场所,为女人作诗,与名伶并肩,几乎没费什么精力就成了上海上流社会的翩翩公子哥。

然而,即使如此,李叔同仍然考进了南洋公学,跟蔡元培也结下了师生的缘分。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李叔同的才华同样格外出众:

将《诗经》与西洋音乐结合,传承中华文化;跟许幻园等人结拜金兰,成为“天涯五友”;练就了旗帜鲜明造诣高深的书法;撰写戏剧,亲自上台表演……在那时候的上海,李叔同几乎可以说是最耀眼的明星。

后来,李叔同又去了日本游学,此行更是让他在日本也成了一代传奇。在日本,李叔同的名字叫“李哀”,同样走的是文人的道路,却让一众日本文人墨客折服。此外,李叔同还跟一个日本模特相爱成婚,并把她带回了中国。

李叔同是蔡元培的学生,好友也都是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的人,那时候社会动荡,也有不少人踏进了革命的洪流中。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李叔同写下了最著名的《送别》。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那天,许幻园来找李叔同告别,此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见,李叔同想起两人的感情和社会的动荡,心生悲凉,让日本妻子弹琴,自己挥笔写下了:问君此去即使还,来世莫徘徊。

1916年,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社会动荡变迁的李叔同,突然之间就决定了剃度出家。那年他37岁,留下了一句“昏波不染,成就慧业”后,独自进入山里,从此就成了弘一法师。

两年后,追随他来到中国的日本妻子,花了很大的心思才找到他的下落,不远万里赶到西湖,请求跟他再见一面。李叔同穿着朴素的僧袍,乘一条小船,妻子也乘一条小船,两人站在穿上,默默相望,脚下的西湖波澜不惊。

妻子哭了出来,说:“叔同。”

李叔同双手合十,回答她:“请叫我弘一。”

妻子无语凝噎,过了半晌才说:“弘一法师,什么是爱?”

李叔同微微点头,说:“爱就是慈悲。”

说完,李叔同的小船就调转方向,朝山的方向驶去。两人此生再也没有见过面。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成为了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严于律己,过午不食。那时候的律宗因为要求严苛,已经有些冷落,但他以身作则,为了让律宗重振,云游四海,传授佛学,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辛苦。生活上,他也极其朴素,一件僧袍穿了20多年。

没人还看得出来,这是当年叱咤风云的翩翩公子李叔同。

最后,弘一法师佛学大成,被尊称为“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中国近代不多的高僧。

他的一生,留下了传奇的故事,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也留下了诸多的未解之谜。后来,人们都释然了李叔同为何能突然从锦衣玉食中脱离,甘愿用最艰苦的方式修佛,人们说:“他在努力做人,追求他的圆满。”

而当年李叔同为何出家,他的学生丰子恺在回忆时,也用三句话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分别代表的就是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层是物质,锦衣玉食,儿女绕膝。这一点,李叔同轻松就可以完成。第二层是精神世界,也就是艺术,李叔同也用自己的天才完成了。

李叔同最后停留的,正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就是灵魂的追求,吃过饱饭,享受过艺术,开始追寻人生最终极的道理。这一点和很多科学家也一样。所以有句话说:科学、文学、哲学的尽头,都是神学。

李叔同名满天下,为何突然出家成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三句话解释

无论其中选择的对与错,李叔同都做到了他的圆满。在如今这个时代,这是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事情,哪怕是修佛的人,纯粹的也不多了。他的传奇故事、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常看看、听听,会活得更加透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法师   卡尔   律宗   松枝   角儿   佛教   佛学   日本   上海   中国   弟子   妻子   身体   传奇   人生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