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1984年10月26日,美国洛马林达大学里,正在经历一场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手术:将一颗狒狒心脏移植到出生仅12天的女婴体内。

从对时空界限的消弭,到对自然世界的把控,以至对生物规律的挑战,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征服从未停止。现代医学更是与人类最直接相关的领域。“逆天改命”这样本暗含人类对命运不服的精神抗争,似乎已经在生理意义上成为现实。

精密的医疗器械、先进的药物、缜密的外科手术,成为人类与死神抗争的底气和依靠。然而,即便到现在我们仍然不能说现代医学已经能够掌控人类生死,而在早之前的医学家、生物学家面临的是更黑暗的道路。

所以,这场大胆尝试的手术最后成功了吗?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1984年10月14日,一位女婴出生在美国加州一家医院里。父母给她取名史蒂芬妮,蕴含着爱意与最美好的祝福。在全家人还沉浸在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之中时,医生却向他们宣告了一个噩耗:孩子患有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用通俗的话来说,她的心脏是先天畸形的。心房不完整,导致心脏根本无法支撑机体所需的物质供给。患有这种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在出生后几小时,长一点能坚持数日,然后便因左心衰竭而亡。

史蒂芬妮的母亲特蕾莎得知消息后,几近崩溃,整日以泪洗脸。然而当时并没有任何针对这一病症的治疗方案,医生尚无计可施,病人家属又能做什么呢?怀着绝望的心情,特蕾莎带着史蒂芬妮回到家中,打算在最后为数不长的时日好好陪伴女儿。

或许是上天垂怜,瘦弱的史蒂芬妮竟然撑过了一天又一天,在家人悲喜交加时,他们接到了一个电话。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正常人心脏、史蒂芬妮心脏、狒狒心脏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洛马林达大学的医学研究人员,他表示他们目前有一个试验计划,也许能让这个孩子得救。

洛马林达大学成立于1905年,是加州一所健康科学高校,校内的儿童心脏手术中心颇有些名气。当时该机构的负责人是伦纳德·贝利博士,那个电话就是贝利博士的同事打的。

听完计划内容后,特蕾莎觉得他们简直疯了,将狒狒的心脏移到这么点大的孩子身上,怎么可能?这几乎也是在拿自己女儿的生命去冒险,去验证他们实验的可能性。但惊愕与生气之余,她内心却又悄悄升起一丝期盼——如果,如果,心脏真的移植成功了呢?

怀里的女儿小小一团,脸还没有长开,对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意识,她悄悄地来,或许不久后就会悄悄地离开。作为一个母亲,怎么忍心让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就这样离开。

经过一番思想挣扎,母爱天性带来的大胆和勇气战胜了怀疑和不安,她和丈夫抱着女儿到了洛马林达大学,见到了贝利博士。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贝利博士将自己多年来关于心脏移植、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情况告诉了他们,也耐心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最后他们选择接受这场手术。

史蒂芬妮将要移植的狒狒的那颗心脏,也并非是随意挑选的。贝利博士带着团队观察了6只狒狒,最后选择了一颗与史蒂芬妮最匹配的,来自一头年轻健康的黑狒狒的心脏。

10月26日,这场异种心脏移植手术正在进行中。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特蕾莎更是不知道女儿是否就会直接死在手术台上。然而,振奋人心的是,经过了漫长的手术等待,医生出来宣布: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

风声开始悄悄出现了一些转变。在手术开始前,贝利博士和这场“实验”备受争议。贝利博士甚至还收到了来自动物保护人士的威胁信。然而,手术却成功了——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医学的一大突破,它的历史性意义似乎已经冲淡了人们先前的质疑与愤怒。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接受心脏移植的史蒂芬妮躺在病床上,小小的身体到处插满仪器。即便这场手术成功完成,但她也不能回家,因为器官移植引起的排异反应还需要时间观察,特别是她接受的还是跨物种心脏移植。

特蕾莎和医生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史蒂芬妮的身体便开始出现了问题。排异反应渐渐强烈,进而引起器官衰竭。21天后,史蒂芬妮去世了,这一次,医生们真正无计可施。

史蒂芬妮的死亡除了带给家人们巨大悲痛外,还掀起一阵强烈的道德伦理舆论之争。

这场舆论围绕几个关键点而起:在人类需要时,便可以随意处决其他生物的生命吗?以命换命是否违背生物平等法则?是否违反了自然规律?将出生不过十几天的婴儿作为试验对象,这一场活体实验是否太过冒险和残忍?将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内,是否会影响她本人的基因?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这些指责冲着贝利博士及特蕾莎而去,当然,他们自己本身已经处在痛苦之中。然而,这场以一条狒狒的生命为代价,以一个女婴为实验对象的操作,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它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为后来的心脏移植技术提供了借鉴。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异种器官移植,可以追溯到1682年。当时,一名俄罗斯士兵的头部受到重伤,荷兰外科医生在救治时,拿了一块狗骨头碎片,用以修补这名士兵受损的头骨。当然,这其实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器官移植。

1905年,世界上第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在法国出现。当时,外科医生将兔子的肾脏移植到肾功能衰竭的儿童体内。手术进展得很顺利,但这名儿童在16天后出现了排异反应,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后死亡。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但这场手术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医学家们对异种器官移植的关注。这一研究如果成功,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将是跨时代的。毕竟从动物体内取下适用的器官,无论从数量还是成本来说,都有巨大的优势。

1920年,俄国有医生将黑猩猩的睾丸切片植入年迈男子的阴囊内,也有女性接受猩猩卵巢组织的移植,以治疗更年期带来的不适症状。而这样的手术也并非个例。

到上世纪60年代,将灵长类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内的手术尝试开始多了起来。1967年,世界上首例人类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由南非医生成功操作,但这名患者在18天后也出现了排异反应,最后同样因为肺部感染而亡。

当时虽有不少手术操作过程是成功的,但患者却无一例外地在数日、几个月内便会因排异反应而死亡。因此,上文提到的史蒂芬妮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当时常见的情况。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排异反应是因为跨物种的器官存在着较大的分子差异。常见的排异反应包括超急性排异反应、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加速性细胞排斥反应等。超急性排异反应几乎是发生在手术台上——患者在接收到异种器官后,在几分钟的血液循环中,便发生了排异。

然而,排异反应并非只出现在跨物种间,即便是人类之间的器官移植,也容易出现排异反应。毕竟人体是最精密的仪器,每个人体都有巨大差异,完全的融合无异于天方夜谭。不同类型的排异反应引发的情况不同,但却都意味着移植的器官无法在体内正常运转,造成感染后甚至还会加速死亡。

如今,心脏病已不算罕见病了,2020年,全球患心脏病的人数超5亿,有出生时所带先天缺陷的,有基因引起的,也有后天因素所致的。目前的心脏移植技术已经没有当年那般的高风险,但采用的却都是人类心脏移植,而非异种移植。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心脏移植也并不是心脏病常规的治疗方法。一般在病人患病终末期,不进行移植已经难以挽救他们生命的情况下,医生才会建议这种治疗方法。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平均生存期是13年,而90%以上的病人能存活3年以上。

但其实,心脏的供需却存在着较大不平衡。目前心脏移植手术的心脏来源是捐献者,能够用于移植的心脏本身得是健康的,而且双方需在严格配型成功后才能进行手术。愿意捐献心脏的人其实并不多,而能恰好配对成功的则更少。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万心脏病患者在等待心脏移植,然而却只有1万人成功进行手术。因此,医学界并未放弃人造器官、异种器官移植的探索。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2009年,美国干细胞生物学家桃瑞丝·泰勒便以老鼠的干细胞成功培育出老鼠心脏组织。2018年,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论文,则引起人们对异种移植技术的期待。

这个实验是将猪的心脏移植到狒狒体内——因为猪的心脏与人类心脏大小最为相似,而狒狒这种灵长类生物又与人体构造和基因相近。当时科学家一共选取了14只幼猪和14只狒狒。科学家将幼猪的心脏取出后,还进行了基因修饰,以便更好契合猩猩的身体。

80年代,出生12天的女婴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最后结果如何?

这14只狒狒被分为三组,并采取了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前两组的狒狒存活时长都低于40天,而最后一组有两只狒狒存活了3个多月,另外还有两只存活了182天和195天。虽然目前的技术仍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未来谁能说得准呢?

然而,跨物种器官移植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应如何解决,如何达成共识,或许同样是个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狒狒   女婴   心脏   器官移植   物种   器官   基因   体内   患者   手术   博士   女儿   人类   年代   医生   生命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