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十几年前的八八舰队劈波斩浪,是海自战斗力最强的单位
关于海自舰艇命名问题,推荐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军舰舰名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历史纵览》,本文也多有参考。有一点军事基础的朋友,如果能精读一下这套书, 认为对近现代日本海上力量,还有问题中的命名规则(也是全书的写作逻辑所在)有一个大致而清晰的了解。


崎峻出的,用来科普、参考、收藏都是不错的选择,感谢作者的辛苦耕耘回到问题,说的是战后日本军舰命名规则,也可以视为海上自卫队舰艇的命名规则。首先要说明的是,海上自卫队绝大部分舰艇(不敢说全部,怕有什么奇葩的特例)的正规名称均为平假名,在日本各种政府机关、防务部门文件,到日本国内军迷的讨论、制作的作品中全部使用假名,汉字名称不是日方采用的官方名称,可以说是错(特别是有重名(音)的前代时)的(海自明确规定战后一律使用假名)。中国之所以能够翻译成汉字,是参考了所谓的命名规则。不然的话一个假名对应多个汉字,凭什么翻译成这样呢?海自是有书面的命名规则的:1960年海自训令第30号《海上自卫队使用船舶的区分以及名称命名的训令》。该训令规定了战后海自各种舰种使用的名字类型(比如山名、天候名等),其中参与战斗的“護衛艦”多沿袭曾用舰名。虽然舰艇的官方名称为假名,但是海自在命名时会宣布名字来源。根据上面的训令,假名对应的中文汉字也就不难找了(比如已经告诉你以山命名了,输入法一打就出来了)。截至到今天为止,海自舰艇的命名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定,当然其内容也再不断修改充实。因此说没有书面公开规则,潜规则之类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高波”号驱逐舰,二战中的“夕云”级驱逐舰也有一艘叫“高波”采用海自官方的称呼整理一下海自舰艇分类(未采用国内和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标准)。海自将水上舰艇分为水上艦艇(補助艦)(水上舰艇辅助舰)和除此之外的水上艦艇(水上舰艇)。后者包括護衛艦(大中型战斗舰)、掃海艦(扫雷舰)、掃海艇(扫雷艇)、掃海管制艇(扫雷管制艇)、掃海母艦(扫雷母舰)、ミサイル艇(导弹艇)、輸送艦(登陆舰)、輸送艇(登陆艇)等大类,護衛艦以下分的类才是我们常说的各种驱护舰,但一般体现在英文代号上,官方称呼和百姓要么直接省略直接叫名字,正式的称呼则是“XX型護衛艦”。上文之所以采用日文(中文)的形式是有原因的,下文会提到。補助艦一类中包括練習艦(训练舰)、訓練支援艦(训练支援舰)、多用途支援艦(多用途支援舰)、海洋観測艦(海洋观测舰)、音響測定艦(音响测量舰)、砕氷艦(破冰船)、敷設艦(布设舰)、潜水艦救難艦(潜艇救援舰)、試験艦(试验舰)、補給艦(补给舰)、エアクッション艇(气垫登陆艇)、特務艇(国内没有对应级别,大概相当于多用途船和观礼船)等大类。此外还有潜水艦(潜艇),分为潜水艦(潜艇)和練習潜水艦(训练潜艇)。也就是说,威风八面的航母(当然日本称为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驱护舰等主力舰,日方一众归为“護衛艦”。于是我就想起来,无论是“日向”“出云”级还是“摩耶”级(当时我正在京都御苑的围墙外休息,就看见各大平台上好玩的事情发生了)这种大舰下水服役时,国内媒体就借这个“護衛艦”来炒作。当然,从很久以前开始,国内各种军迷就开始了对这种行为的反击。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这位“摩耶”号下水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其中对“竟将其划分为护卫舰!”的讨论纯属业余为了使全文逻辑清晰,这里说明一下这一问题。事实上对类似事件抨击的人,不得不说他们多一步都不愿意去思考。我们复原一下一位不同军迷(原先并不明白其中道理)正常的逻辑:既然海自将所有战斗舰(包括作为抨击目标的万吨大舰)都“不要脸”地归为“護衛艦”,那么他们管我们说的护卫舰又叫什么呢?我们知道日本使用的汉字与简体字不同,与繁体字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护、卫、舰”这三个字是都没有的。那么一般人(比如上述媒体)下意识理解也就只能称作“護衛艦”了(这三个字倒是和繁体字差不多)。但此时多想一步就会发现矛盾产生了,全部战斗舰=護衛艦=护卫舰?平成废宅再废应该也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何况海自是昭和中期创立的。很多媒体或许因为看到下面两张图就开始做文章,但他们怕是不会往下看看護衛艦后面还有DE和DDG之分(当然他们肯定是不会看的)。接下来会发现一个问题,海自并没有中文中的护卫舰,于是去找他们管054A叫什么,会发现叫フリゲート(英文Frigate的音译)。到这里情况就很简单了,護衛艦(各种DD+各种FF+DE等)≠护卫舰(各种FF)=(各种FF)フリゲート。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简单的式子。我想呼吁一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内容的朋友一定要严格遵循上述规定,護衛艦三个字可以打引号表示其特殊性,但一定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全部简化为“护卫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我们的054A在日本那边可不叫“護衛艦”哦


接下来我们分具体类别细说,这里仅挑选热门舰种介绍,并非全部覆盖。首先是護衛艦部分,其中的DDH,也就是直升机驱逐舰(ヘリコプター護衛艦)。海自一共发展过4型2代DDH。上世纪7、80年代的 “榛名”级(“榛名”“比叡”)和“白根”级(“白根”“鞍马”)均使用山名,这些名字部分是旧日本海军一等巡洋舰和战巡的舰名。进入21世纪后的“日向”级(“日向”“伊势”)和“出云”级(“出云”“加贺”)则采用古国名,这些名字都是旧日本海军战列舰的舰名。从目前来看,海自的DDH建造数量少,建造周期却不长,所以距离下一代DDH推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届时第3代DDH会采用什么名字还不好说。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开DDH先河的“榛名”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小幅提升的“白根”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通向航母梦的“日向”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前一段时间成为焦点的“出云”级DDG,一般翻译为导弹驱逐舰,但按照其定义来说应该是搭载区域防空导弹的驱逐舰(
ミサイル護衛艦)。海自一共发展过6型DDG,后3型为宙斯盾舰(イージス艦)。第一型DDG“天津风”(仅1艘),后继型“太刀风”(“太刀风”“朝风”“泽风”)和宙斯盾舰出现前最后一型DDG“旗风”(“旗风”“岛风”)这3型舰名中均带“风”字,多为之前的驱逐舰所采用。开亚洲盾舰之先河的“金刚”级(“金刚”“雾岛”“妙高”“鸟海”),后继型“爱宕”级(“爱宕”“足柄”)和最新型的“摩耶”级(目前仅命名一艘)则采用山名,多为前战巡/重巡的名称。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亚洲第一型装备区域防空导弹的战舰“天津风”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太刀风”级长时间内是海自防空主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旗风”级在出现的时候呼声很高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划时代的“金刚”级,是海自迈向顶峰的象征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依照“伯克”Flight ⅡA建造的“爱宕”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最新的“摩耶”级DD,现在特指以反潜任务为主的通用驱逐舰,早期则是驱逐舰的泛指(護衛艦/汎用護衛艦)。海自一共拥有过10型DD。无论是成立初期美援的“朝风”级(“朝风”“旗风”)、“有明”级(“有明”“夕暮”),早期国产型“春风”级(“春风”“雪风”)、“秋月”级(初代)(“秋月”“照月”),还是开创大型化、现代化先河的“第1代DD”“初雪”级(“初雪”“白雪”“峰雪”“泽雪”“滨雪”“矶雪”“春雪”“山雪”“松雪”“濑户雪”“朝雪”“岛雪”)和“朝雾”级(“朝雾”“山雾”“夕雾”“天雾”“滨雾”“濑户雾”“泽雾”“海雾”),或是活跃在21世纪的“第2代DD”“村雨”级(二代)(“村雨”“春雨”“夕立”“雾雨”“电”“五月雨”“雷”“曙”“有明”)、“高波”级(“高波”“大波”“卷波”“涟波”“凉波”),以及最新的“秋月”级(三代)(“秋月”“照月”“凉月”“冬月”)、“朝日”级(二代)(“朝日”“不知火”),基本都采用天文地理名称,也是“风花雪月”的重要组成。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美援“格里夫斯”级——海自初代DD“朝风”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美援“弗莱彻”级——“有明”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第一型国产DD“春风”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使用很有海自风格甲板的“秋月”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现存最古老DD,“初雪”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恶评如潮,被迅速打入地方队的“朝雾”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引领21世纪,整整齐齐的“村雨”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村雨”增强型“高波”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采用21世纪理念的“秋月”级(本舰为前日来华的“凉月”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海自新年问候中朝日下的“朝日”级DDA(多目的護衛艦)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其功能已经完全被通用驱逐舰取代,或者说两型已经合并。海自一共发展过2型DDA。“村雨”级(初代)(“村雨”“夕立”“春雨”)和“高月”级(“高月”“菊月”“望月”“长月”)两级,“雨”和“月”这两个概念的出现与其他DD差不多。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当时技惊四座的“村雨”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驶入纽约港的“高月”级DDK(対潜護衛艦)和DDA差不多,都是当年单舰无法搭载足够设备而专业化细分的产物,现在也已经停止发展。海自一共发展过3/4型DDK。“绫波”级(“绫波”“矶波”“浦波”“敷波”“高波”“大波”“卷波”)、“山云”级前期型(“山云”“卷云”“朝云”)、后期型(“青云”“秋云”“夕云”)、“峰云”级(“峰云”“夏云”“丛云”),“波”和“云”两个概念可以视作一种DD。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采用与“村雨”级同样船型的反潜强化型“绫波”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搭载反潜火箭的“山云”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峰云”级发射反潜火箭DD、DDA和DDK相当部分都是继承原驱逐舰名,但也有不少新起的。
DE狭义上指的是二战期间诞生的护航驱逐舰,后来海自沿用了这一概念,开发出一系列以近海反潜为主要任务的小型舰,国内多翻译为护卫舰,但与今日的多用途护卫舰并不一样。海自一共拥有过9型DE。“朝日”级(初代)(“朝日”“初日”)、“曙”级(初代)(仅1艘)、“雷”级(“雷”“电”)、“若叶”级(仅1艘,原为二战期间的“梨”号)这4型早期型号的名称比较灵活,基本也是DD中常用的气象地理用词。随后大型化且自成一体的“五十铃”级(“五十铃”“最上”“北上”“大井”)、“筑后”(“筑后”“绫濑”“三隈”“十胜”“岩濑”“千岁”“仁淀”“天盐”“吉野”“熊野”“能代”)、“石狩”级(仅1艘)、“夕张”级(“夕张”“涌别”)还有现存唯一的DE“阿武隈”级(“阿武隈”“神通”“大淀”“川内”“筑摩”“利根”),几乎全部取名自河流,当然很多也是原轻巡的舰名。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这是真DE,原为二战美国“坎农”级护航驱逐舰的“朝日”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第一型国产DE“曙”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雷”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海自中唯一一艘于二战中建成的战斗舰“若叶”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迈开正规化步伐的“五十铃”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装备“阿斯洛克”,能力大幅提升的“筑后”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失败的尝试,“石狩”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继续失败,“夕张”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末代DE,“阿武隈”级(相关的故事我会找时间分享)此外自卫队草创时期,还曾有数十艘“楠”级巡逻护卫舰(PF),前身是美国的“塔科马”级,当然这条线没有再发展下去。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海自鼻祖“楠”级接下来的内容由于具体的舰名数量过多,这里仅列出舰级,图片尽量每类配一张。


除了声名在外的護衛艦,水雷战舰艇(機雷戦艦艇)也是海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曾经远征中东参加扫雷行动,开启海自对外行动的先河。水雷战舰艇分为扫雷舰艇(掃海艦艇)和布雷舰艇(敷設艦艇)。
扫雷舰艇下分为扫雷舰(掃海艦MSO),有“八重山”级和“淡路”级;中型扫雷艇(中型掃海艇MSC),有“屋岛”级、“宇治岛”级、“阿多田”级、“屋代”级、“笠户”级、“高见”级、“初岛”级、“宇和岛”级、“菅岛”级、“平岛”级、“江之岛”级共11型,是海自扫雷的主力;扫雷管制艇(掃海管制艇MCL),有“新岛”级和“家岛”级。以上均为以海岛命名的扫雷舰艇。编入扫雷艇(編入掃海艇MSI)是多是旧型舰艇,就不多介绍了。小型扫雷艇(小型掃海艇MSB)采用“x号型”,所以没有名称。扫雷母舰(掃海母艦MST),有“奈佐美”级、“三保”级、“早鞆”级、“早濑”级和“浦贺”级;布雷舰艇有“襟裳”级和“宗谷”级,以上两类舰艇基本都以海峡或水道名命名。其中岛名有部分是原海防舰的名称,海边地名则是诸如补给舰等原辅助舰艇的名称。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淡路”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最新型的“江之岛”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家岛”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吨位最大的扫雷舰艇“浦贺”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宗谷”级,布雷舰已经绝迹了下面来说说已经式微的巡逻舰艇(
哨戒艦艇),分为驱潜艇(駆潜艇 PC)、鱼雷艇(魚雷艇 PT)、巡逻艇(哨戒艇 PB)和导弹艇(ミサイル艇 PG)四类。驱潜艇是战后初期海自大量建造的廉价小型反潜专用艇,详情推荐参考梦局@DCNS梦局-法舰局刊在《现代舰船》上的一篇文章。驱潜艇有“雁”级、“鸥”级、“隼”级、“海鹰”级和“水鸟”级共5型,全部以鸟命名。鱼雷艇、巡逻艇和1号型导弹艇均只有编号,没有名称。最新型的“隼”级导弹艇则继承了当年驱潜艇的名称。身轻如燕的小型舰艇使用鸟名,再恰当不过。这些名字有部分是原鱼雷艇预定用名,但最后并未实现。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当年的炸鱼好手“水鸟”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然并卵的“隼”级随着海自使命的变化,登陆舰艇的地位不断提高。登陆舰艇(
輸送艦艇)分为登陆舰(輸送艦)和登陆艇(輸送艇)。前者包括坦克登陆舰(戦車揚陸艦LST),有“大隅”级(初代)、“渥美”级、“三浦”级和小平顶“大隅”级(二代),基本以半岛或海角名称命名;通用登陆舰(LSU)仅有“由良”级一级,以古代地名命名,以上基本是新起的。登陆艇包括中型登陆艇(中型揚陸艇LSM)、通用登陆艇(汎用揚陸艇LCU)、机械化登陆艇(機動揚陸艇LCM)和气垫登陆艇(エア·クッション型揚陸艇LCAC)均仅有编号,没有名称。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初代“大隅”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渥美”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三浦”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进行MV-22B起降试验的“大隅”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由良”级主要水上舰艇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说一说辅助舰艇。因为舰种更多,所以内容也会更简略一些。教育训练·支援类(
教育訓練·支援)包括练习舰(練習艦TV)。练习舰分为专用舰(専用艦)和改修舰(改修艦),前者是专门建造的训练舰,有“香取”级和“鹿岛”级,都是著名的神社名,二战时期的训练巡洋舰也用此名;后者基本来自退役下来的DD,其命名就不多介绍了。比较冷门的训练支援舰(訓練支援艦ATS)主要用来操控对空演习中的靶标,有“吾妻”级、“黑部”级和“天龙”级,以地名或河流名命名。特务艇(特務艇ASU)只有编号,没有名称。特务艇(特務艇 (迎賓艇)迎宾艇)(ASY)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地位很高,有“夕千鸟”级、“隼”级、“鹎”级和“桥立”级,前三型均为鸟名,但因为每级仅一艘,且“桥立”号打破了这一规则,所以以后怎么发展还不好说。多用途支援舰(多用途支援艦AMS)仅有“燧”级,均以海边地名命名。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鹿岛”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天龙”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桥立”级,在横须贺港可以看见哦,参见我的《东瀛珍珠港——横须贺军港巡游解读》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燧”级,横须贺也有同级舰海洋观测·测量(
海洋観測·測定)舰在现代战争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海洋观测舰(海洋観測艦AGS)有“明石”级、“二见”级、“须磨”级、“日南”级和“沼南”级,以风光地名命名。水声测量舰(音響測定艦AOS),比如我们熟悉的“无暇”级就是其中之一,海自这边有“响”级,这个命名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形象。布设舰(敷設艦ARC)有“津轻”级、“室户”级(初代)、“襟裳”级、“室户”级(二代),也都是海边地名,而且不少在前面都出现过。隶属海自的破冰船(砕氷艦AGB)有“富士”号、“白濑”号(初代)、“白濑”号(二代),以山岳或冰川名命名,“白濑”是日本的南极探险家的姓氏。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沼南”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响”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室户”级(二代)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比宇宙更远的地方》中的破冰船原型,“白濑”号(二代),推荐亚古兽的一篇文章(到他微博里翻吧)作为海自庞大潜艇群的坚实后盾,潜艇救援(
潜水艦救難)舰也是海自重点发展的对象。此类包括潜艇救援舰(潜水艦救難艦ASR),有“千早”级(初代)、“伏见”级、“千早”级(二代)和“千代田”级,以地名为主。潜艇救援母舰(潜水艦救難母艦AS)只有“千代田”一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千代田”号ASR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前面那位的同名前辈,退役的“千代田”号AS研究开发(
研究開発)方面有试验舰(試験艦ASE)一类,包括“久里滨”级和比较出名的“飞鸟”级,都是地名。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久里滨”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飞鸟”级后勤补给方面(
兵站)有舰队油船和快速战斗支援舰两类。舰队油船(補給艦AO)只有“滨名”级一级,以日本最大湖泊滨名湖命名,现在已经停止发展。快速战斗支援舰(補給艦AOE)有“相模”级、“十和田”级和“摩周”级三级,同样都是湖名。以孕育周围万物的湖泊命名惠及全队的补给舰,不仅是海自的做法,中国海军也一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滨名”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相模”级,拍出了导弹艇的味道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十和田”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当年傲视亚洲的“摩周”级,现在已经不敌901型了


最后来说一说海自颇为倚重的水下力量。海自单独将水下力量列为一大类也就是潜艇(潜水艦)。海自的潜艇共可分为5代。第一代为单艇建造时期的产品,可以说是试水产品,有“黑潮”级和“亲潮”级,都只建造了一艘。接着是小型潜艇(SSK小型)“早潮”级和“夏潮”级。运用成熟后推出大型化(SSL大型)的“大潮”级和“朝潮”级。赶上世界潮流始于泪滴形艇体的使用(SS涙滴型),包括“涡潮”级、“夕潮”级和“春潮”级,都是当时全世界水平最高的常规潜艇。最新型的“亲潮”级和“苍龙”级采用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和容积的叶卷形艇体(SS葉巻型)。很容易看出来,除了最新的“苍龙”级使用虚构的水下生物“龙”命名外,其他均带“潮”字,部分为旧海军驱逐舰所采用。训练潜艇(練習潜水艦TSS)有“朝潮”级、“濑户潮”级和“亲潮”级,全都来自退役的潜艇,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海自潜艇部队的起点,美援“黑潮”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海自第一艘国产潜艇“亲潮”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早潮”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夏潮”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大潮”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朝潮”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泪滴形先锋“涡潮”级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现在依然陈列在吴市海边的“夕潮”级“秋潮”号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90年代服役的“春潮”级已经早早除籍完毕,艇龄基本都在20年以下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本来“亲潮”级也快步入暮年,但因为海自要靠推迟退役增加潜艇数量,所以应该还能多苟一会

日本海上自卫队 舰艇的命名


网红“苍龙”级到这里,海自的舰艇命名就介绍得差不多了。其实虽说是命名,但也相当于把这么多类型的舰艇又梳理了一遍,不知道大家的思路是否清晰一些了呢。如果有收获的话,麻烦点个赞把,码这么多字(特别是一堆引号)还是很累的。未来海自和其舰艇命名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自卫队   舰艇   日本   朝日   亲潮   扫雷艇   战斗舰   导弹艇   登陆艇   汉字   护卫舰   驱逐舰   潜艇   地名   海上   名称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