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论浮“弹”| 乐评

虚论浮“弹”| 乐评

刘方/摄

文 | 杨薇

8月27日晚,陈萨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这次她的巡回音乐会带来的是贝多芬的两首钢琴奏鸣曲《G大调第10号钢琴奏鸣曲》和《降E大调第4号钢琴奏鸣曲》以及舒曼的两部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和《克莱斯勒偶记》。陈萨曾说:“舒曼和贝多芬他们都有火热、执拗的一面,同时又充满哲思,真诚和热情贯穿始终。”两位作曲家同为德奥音乐家,并且舒曼是在贝多芬的音乐熏陶中成长起来一位音乐家,陈萨选取的均是两位作曲家的早期作品,展现了他们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G大调第10号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省略了慢板乐章,而是将一般属于第二乐章的抒情性灌注于第一乐章之中。陈萨又是抒情见长的演奏家,第一乐章对她来讲如鱼得水,流动性的旋律与织体在她的演绎下富有歌唱性且不乏乐句的连贯与清晰。在面对第二乐章的变奏时,陈萨更偏重于对主题贯穿性的演绎,但有些地方的层次略显失当。

随着音乐会的进行,陈萨渐入佳境。在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奏鸣曲”中,陈萨带来的第二乐章音乐平和,凸现了慢乐章宽广的气息感。陈萨十分擅长对旋律的把控,在带有小步舞曲的第三乐章中尤为显著,无论是长乐句还是短小到两小节的乐句,她的旋律都清晰流畅。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乐谱上的音乐表情术语经常容易被疏忽。陈萨在第一乐章的演奏中发音沉着,重音处理较好。但一些地方对弱奏的把握、节奏的精确性稍欠火候,还可以再精雕细琢。

下半场第一曲是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这部“为成人而作”的童年之歌,注入了舒曼对他心上人克拉拉的爱恋之情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共有13首钢琴小曲,作曲家为每一首都写上了名字: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奇怪的传说、心满意足……这部作品的演绎是本场音乐会中最吸引我的。以小见大,第七首钢琴小曲“梦幻曲”可以看出演奏家的风格,陈萨的这首小曲选择了适中的速度,专注于指尖对于音色的雕琢。并且在演奏时,注重音乐的情绪表达,带有幻想色彩的旋律从她的手中缓缓流淌而来。

在音乐会的结尾,陈萨带来了音乐会中较少演奏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这部作品由8首钢琴小曲组成。音乐受到德国音乐家E.T.A.霍夫曼《公猫摩尔的人生》的启发,克莱斯勒是这部作品中一个脾气古怪的作曲家,而这位作曲家正是舒曼本人的写照。这部套曲具有舒曼典型的音乐特点,情绪变幻莫测。不过窃以为,陈萨一些乐句的钢琴踏板未及时松开,导致音响浑浊。谱面上短暂的连音线丧失了其意义,并未把乐句做出划分,如果更合理地使用踏板,或许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演奏家将惊喜留在了终曲,这首小曲力度把控如火如荼,层次递进。切分的织体配合跳音的演奏指法,加上陈萨深厚的钢琴功底,热情冲动的克莱斯勒形象跃然纸上,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句号。

陈萨曾说自己是“贪得无厌的理想主义”,她的演奏从肖邦、德彪西到贝多芬和舒曼,可以看出她不断在扩充自己的保留曲目。“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是陈萨对自己演奏的要求,笔者戏称,本场音乐会中“掷”的成份过多,一些乐章中音色与触键缺乏考究的雕琢。尽管如此,这也是陈萨自我突破的重要一步,并且将近两小时的演奏,哪怕是曲谱较为复杂的《克莱斯勒偶记》,陈萨亦是背谱弹奏,可见其对这场音乐会的认真程度。陈萨在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音乐演奏的道路,期待她在这条道路上下一次的“异彩纷呈”。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舒曼   小曲   克莱斯勒   贝多芬   乐句   套曲   演奏家   奏鸣曲   大调   乐章   音乐会   作曲家   钢琴   作品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