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一个时代的描摹——《白鹿原》

白鹿原这篇小说写于1989年,当时文革给人民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是记忆犹新,在作者的心中,动乱从清末就开始了,一直到文革,从未停息。

好书推荐:一个时代的描摹——《白鹿原》


这本书中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是很深刻很说明问题的,作者借着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说明了他自己对许多历史问题的看法。比如朱老先生,朱先生是白鹿书院的先生,被乡民们看得是能卜善卦,临死的时候有白鹿的神迹显现,老先生死的时候不用棺材,不用砖砌墓室,是料定了将来有人会挖墓的,果然红卫兵就去挖老先生的尸骨作为封建腐朽出来批斗,老先生当时用布头包了一块砖头,红卫兵找不到可批斗的物事,只有在这块砖上打主意,打开了一看,里面有两句话:天作孽尚可活;人作孽不可活。红卫兵一看一激动,果然是封建余孽啊,躺在坟墓里还不安生。其中一个就把砖头狠劲儿往地上一摔,没想到成了两半,砖头里面还有一句:“折腾到什么时候算完啊”。原来老先生早就料想到了文革这场浩劫!

好书推荐:一个时代的描摹——《白鹿原》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扉页上这句话,显示出作者的“野心”,白鹿原讲述的是历史,它刻画的不是白鹿两家三代人的家族兴衰,更不是个人的沉浮荣辱,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好书推荐:一个时代的描摹——《白鹿原》


历史,这个词太宽泛了,对于白鹿原而言,它记载的是制度史,记载着在现代文明冲击和政治动乱下乡村治理制度的变迁与停滞。你可以看到在那个有地主乡绅也有土匪恶霸的时代,宗族如何为乡村提供安全、秩序以及公共财富,你可以看没有谈判的情况下,共同的信念和意识形态如何造就了一个共同的契约(乡约),你可以看到这个契约是如何的有效率和无效率,而运用宗法家规维护这个契约又是何等的必要和不必要。你可以看到外部现代文明和农产品相对价值变化条件下,信念在如何的演变和不演变。你可以看到集体行动是如何开展的。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到制度变迁与停滞背后的人性根源,看到人心底里那一丝丝最隐秘最根本的渴求,正是这些最细小最直白最难以言明的心态,造就了一个乡村乃至一个文明的命运。白鹿原是东方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是东方的“经济史和政治史的结构与变迁”。

好书推荐:一个时代的描摹——《白鹿原》


和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一样,他想写描摹出一个时代,也追求宏大叙事,都是以家族恩怨兴衰为轴,附带时代变迁。与《平凡的世界》相比,《白鹿原》时代跨越得更多,城头王旗多次变换,千年儒学传统浸润下族长,神秘不可知的力量,论广度,要胜于前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言明   巴尔扎克   红卫兵   时代   白鹿   动乱   兴衰   砖头   契约   文革   老先生   好书   乡村   制度   作者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