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开了27家民宿,却没有竞争,是怎么做到的?


民宿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当,一张床一间屋,人人都能搞出租,越是到市场的成长期、成熟期,竞争越是激烈。同样市场竞争也是最好的动力,逼着你去改进、去提高,去降低成本,去用心服务。不过在一个村里过分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伤和气,世代培养的邻里感情有可能会受到干扰。


农业产业发展打基础

杭州市淳安县西南部山区里的下姜村,运用别样的管理模式巧妙地避开了这一冲突,让同时在村里开设民宿的几十户村民和和气气,让民宿成为下姜村的一张旅游“名片”,更成了“让村民自豪,让城里人向往,让游客痴迷”的网红村。

下姜村不是上来就开始做民宿,是在产业发展基础上,拓展的乡村游业务。最先村里把土地都集中流转到集体,通过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起高效生态农业:山上种雷竹,山脚种中药材、黄栀子,田里种蚕桑、茶叶,发展起了“四叶经济”。有了产业的良好支撑,村里便产生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把村子的山水秀美充分挖掘出来,一改以往“穷脏差”的村庄面貌,把“唯美、惬意、幸福”与村庄划上等号。

一个村开了27家民宿,却没有竞争,是怎么做到的?


民宿管理模式受村民喜欢

民宿发展的模式由村党支部带领,专门成立管理公司,27家民宿被分为普通民宿、中档民宿、高档民宿,同一级别同一价格。而且民宿老板不用自己抢客源,旅行团到了之后由公司统一分配游客,不偏不倚,保证谁家都有人住。游客走的时候也不在民宿结账,统一到公司去结,然后每个月月底公司再把各家的钱打到他们的账户上。

没有恶性竞争,没有无味攀比,整村的人齐心协力,这种和谐向上的氛围,让游客有种置身于家乡的感觉,用氛围锁住了游客的乡愁。这样的乡村氛围与管理模式带来了什么样的效益呢?从2015年开始,全村8家民宿,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经过3年的良性发展,到2018年,民宿增加到了27家,接待量已经达到了46万人次。

一个村开了27家民宿,却没有竞争,是怎么做到的?


村子里“追梦山庄”民宿老板,76岁的老太太余彩元一年就攒下了80多万,是以前烧窑、养蚕时不敢想象的收入。当客源成为无需担心的问题时,村民们就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做好服务上,游客的体验也会更舒服。

今年上半年的世界环境日活动上,下姜村还捧回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村约文化来“铸魂”

下姜村在大力发展村庄经济的同时,还在村庄文化上下“功夫”,不仅仅是“塑形”,更是“铸魂”。创新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成一个有温度的社区,除了经济建设,也注重精神建设。


一个村开了27家民宿,却没有竞争,是怎么做到的?


“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家族,和邻里……”48字的下姜祖训,成为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生活。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姜村举办起了民俗旅游文化节,村民朗诵《下姜家训》、打起村歌擂台赛、表演民俗技艺,向游客们展示百年下姜的魅力。村民们对如今的美好生活感到幸福与满足,这何尝不是美丽乡村?


一个村开了27家民宿,却没有竞争,是怎么做到的?


所以,发展乡村经济不仅要看你带着什么样的初衷,更要看你带着什么样的愿景。

城市与乡村都不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资源,唯独缺和谐温暖的人情圈,感受美好的人情关系,享受舒心的乡村体验,这大概就是游客乐意去的深层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淳安县   党支部   村规民约   客源   邻里   村里   管理模式   村庄   人情   村民   乡村   氛围   游客   竞争   经济   旅游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