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分享 | 数据团队协作之各岗位间的相互尊重

转载自木东居士

最近和几位资深的团队管理者聊团队协作,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

想让团队成员之间能够默契地协作,有非常多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很重要且很基本的要求是:相互尊重。

脱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你讲再多的什么领导力、换位思考、有责任心、项目管理都很难达到一个很好的协作状态,最多也就是让你的团队之间表面上看起来祥和而已。

职场分享 | 数据团队协作之各岗位间的相互尊重

这个观点,并不够严谨,但却充满了对职场人情世故的感悟,我十分认同。

因此,这里结合数据团队的特色,来分享一下各岗位之间的不尊重而带来了隔阂感

数据相关的岗位有很多,本文并不会展开一一列举,后面会有文章专门分享不同岗位之间的分工和责任边界。

本文从数据生产、加工、应用,三个环节涉及的一些岗位来分享:

在很多团队中,管理层都希望这三个环节的各个岗位能够默契配合、背靠背做兄弟,互相能够相互补位,为此,也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尝试了很多改进的管理手段,然而收益却未必有多大。

来举几个很常见的例子:

以上场景,看起来是不是很正常?

也的确没什么毛病,但是,这里面也隐含了一个岗位对另一个岗位工作价值的不认同,严重一些来讲,就是不尊重。

比如小B不认同小A工作的技术深度,这种情况下,小A知道后还会好好和小B合作吗,两人能像好兄弟一样互相补位吗?

比如小C不认同小D做数据加工的工作价值,认为没有难度,小D知道后,心里面会没有情绪吗?小D会不会认为小C能做好算法都是依赖自己的数据,但是却没有对外认可自己的工作?

比如小E用到了小C的数据分析成果,却认为对自己帮助不大,那以后小C还会积极主动帮小E做事情吗?小C会不会感觉小E窃取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去给老板汇报的时候不提自己?

你看,如果你是当事人,遇到了类似场景,你感觉单单靠一两个管理流程规范,你就愿意开开心心地和另一个人默契地配合吗?当兄弟,出问题帮对方抗?替对方补位?

最后,补充一下这些场景背后隐藏的三个逻辑:

一、对非自己的数据相关岗位的不了解

数据相关的岗位,说起来很接近,其实区别很大,如果不互相了解,很难知道里面隐藏的坑,以及各个岗位的痛楚,很不幸运的是,我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不能说对每个岗位了如指掌,但是各个岗位的特色还是十分明显的,里面的坑也很不一样。

比如遭诟病很多的数据仓库,对于不懂这一行的童鞋,会对它有很多的解读: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处理数据质量?建几张表而已多简单的事情!

这种问题一旦问出来,就显得很不专业,一看就是不了解这个岗位的,哪怕在这个岗位呆过一年甚至是半年的童鞋都不太好意思说出这种话。站在这种不了解一个岗位的情况下,去质疑和否定对方,是我们以上场景最主要的原因。

二、数据使用的上下游是有依赖关系的

当下游同学依赖上游同学的数据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数据产生的各种问题吐槽(数据质量、数据延迟问题等),但是还是要相互去尊重对方做这些事情的价值,多给一些包容,如果不能尊重,那么不好意思,大家很难成为朋友。有事,更容易成为敌人。

然后,也要学会多去认同上游同学的价值,为什么,因为越是数据的上游,其业务曝光度就越低,数据运营的工作和数据接入的工作,哪个更容易被老板看到?这一点做不到,长期下去,依旧很难做到默契地配合。

三、数据相关的岗位的确是技术深度和业务深度的不同

不同岗位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一般来讲,广告算法工程师的确会比报表工程师有技术深度,然而,又有什么呢?自己感觉自己牛逼就可以了,不用经常秀自己的技术深度,容易招人妒,秀也就算了,不要踩着别人去秀自己,容易遭人恨。

一般来讲,数据运营也会比数据分析更有业务深度,虽然不绝对,但大致如此,同样的道理,各有各存在的价值,不要用自己的岗位特性去贬低对方的岗位。

先能互相理解,才能互相尊重,这是管理者要去能引导的事情。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做团队协作,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了,甚至不需要什么流程规范等管理手段也能打造一个愿意默契配合的团队。

以上,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你是否也在工作中遇到这类烦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岗位   团队   数据   算法   默契   深度   场景   事情   工程师   感觉   价值   加工   业务   旅游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