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地处山西运城万荣县黄河边的后土祠,专门在其景区广场一侧开辟了一处地方,举办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农具展览。笔者在现场看到,其所展出的农具均为当地农家使用的实物,大到磨盘、扇车,小到瓦撑、镰刀,数量有上百件之多。展览场地虽然简陋,但大大小小的实物仍旧吸引了众多到后土祠游览的游客。图为展览现场展出的当地麦收时节使用的扇车、木杈、木锨等夏收农具。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据主办方介绍,山西运城是中华农耕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而后土祠更是轩辕黄帝扫地设坛祭祀土地的地方,所以,五千年来深厚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当地众多而又实用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器具。图为展出的石磨。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随着科技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传统农具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农具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不仅城里人不知道,连农村娃也说不认识了。这次将传统的农具收集展出,既是对农耕文化的回顾,也是一种传承,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以前的农具是个啥样子。"一名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举办这个展览初始的目的。图为两名来自城里的女子相互用手机拍摄自己感受推磨的照片。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笔者跟随着观看展览的人流,一边去认识那些农具,一边留心着身边看展人的言语表情。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凡是在可以体验的展览区域,总是聚集着一些人边看边体验,这部分人多为儿童、城里人和20岁左右的农村小伙子。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边看边说,哪一种自己曾经用过,哪一种是见过的,那种神情显得非常地亲切,甚至还有些骄傲。图为农村之前用来制砖制瓦和夯土的工具。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笔者围着整个展场观看了一圈,发现有很多农具都认识,但也有一些需要通过旁边的介绍牌才能知道。下面,笔者将拍摄的一些传统农具在这里展示出来,看看有没有大家不认识的。图为农村用来铡草的铡刀。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图为一把用来锄地的漏锄。这种锄的特点是锄地不翻土,锄过之后土地平整,有利于保墒,而且使用轻便。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这是一种用荆条编制的耱。耱主要用来平整翻耕后的土地,压碎大的土粒和保墒。据了解,使用时,把耱平放在翻耕过的农田里,让一个人站在或者用石块压在上面,由人或者牲畜拉着往前走。古文献记载,两千多年前的晋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耱。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图为主办方用木头钉制的一头惟妙惟肖的牲口,用于展示相关的农具如马鞍、套项、笼嘴、马套等。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这是一套木制的饸饹床,用来压制饸饹。饸饹是我国北方民间的传统面食小吃,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都可以见到。

景区双节期间展出传统农具,城里人争相体验,农村娃说不认识了

图为现场展示的各种纺线工具,有纺车、线拐、靠包等。传统农具是先辈智慧的结晶,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延续了成百上千年,正是有了它们,人类才得以更好地繁衍生息。现在,这些传统农具虽然已经很少使用,但现代的很多农业机械都有它们的影子,是它们的发展和改进,可见其影响之深。那么,这些农具你认识有几种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农具   木锨   运城   荆条   夏收   后土   传统   农村   农耕   山西   城里人   景区   实物   笔者   城里   土地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