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在星空摄影中,通常使用长时间曝光的方式提高进光量,当曝光时间过长时,由于地球自转,星星会发生移动,从而出现星轨。在拍摄星野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500法则或者NPF法则确定最长曝光时间。在500法则中,最长曝光时间为

,也有玄学因素认为应该根据纬度选择分子,高维度用600法则,低维度用400法则。而NPF法则的简化公式认为需要根据焦距

(单位:mm) 、光圈

和像素尺寸

(单位:μm)计算,公式为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那么在实际拍摄中到底应该以哪个公式为准?NPF法则为何这么复杂?本键盘摄影师发现目前还很难找到这方面的中文资料,就做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从法语资料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中文。

太长不看版

  1. 500法则是胶片摄影时代的经验公式,现在选NPF法则更准确。
  2. NPF法则的最长曝光时间对赤纬敏感,最大能差两倍。
  3. 相机朝北拍摄的时候结果接近与300法则或者400法则,朝南拍摄需要除2。(北温带)
  4. 手机朝北拍摄接近100法则,朝南拍摄依旧除2,焦距需要使用物理焦距(4mm左右)。
  5. 费这么大劲算参数不如直接从30秒开始二分法尝试。

长文推导

涉及知识

数学:弧度制;三角函数

物理:凸透镜成像(初中);光的衍射(艾里斑)

摄影:光圈定义

公式推导

诸位拍星空,有两个问题要问问自己:(别问。问就是“混!混混!”)星星在CMOS上成的像有多大?星星的像运动得多快?

理想状态下,按照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无穷远处的物体会在焦点处成一个无穷小的像。要是真的这样这篇文章就不用写了,反正怎么拍都拍不出圆的星星,永远都能看到星星的拖影。现实情况中,大气散射和光的衍射等情况的存在,都会让星星的像从无穷小的点变成一堆像素点,这才创造了长时间曝光的机会。NPF法则主要考虑散射、衍射和去马赛克处理三个因素,认为星星的像的直径由可视直径艾里斑直径CMOS像素间距三部分构成。

大气散射

可视直径是由于大气散射造成的。当我们讨论天体可视直径的时候,一般通过可视角度(或“视角”)来讨论,可视角度即星星顶端到眼睛的连线与星星底端到眼睛连线的夹角。以太阳为例,太阳直径为1.4×10^6千米,而日地距离为1.45×10^8千米,那么太阳的理论视角就是0.01弧度,即0.57度。但是由于大气的存在,太阳的视角会发生变化,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早上视角大,看起来大;中午视角小,看起来小。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视角

对于星星来说,视角主要由天气决定,天气好的时候,最小可以达到0.3''(1°=3600''),空气条件不佳时会高达4''。通过简单的几何关系,如下图所示,就可以计算出CMOS上像的可视直径,表达式为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以16mm的物理焦距为例,星星的可视直径大约在20~300nm之间。

艾里斑

艾里斑是由于光的衍射造成的一种现象。由于光具有电磁波的特性,所以光在通过狭缝时,会发生衍射,偏离直线传播,在远场形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圆,而非一个点。其中中心亮斑占了84%的亮度,第一个亮环占了7%的亮度,剩余9%的亮度分布在外围其他亮环中。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艾里斑

在光学仪器中,由于衍射的存在,光线无法汇聚到一点,只能在该点附近形成一个艾里斑,所以看到的像实际上是无数微小的艾里斑的组成的模糊图案。艾里斑的在CMOS上的直径在几百纳米左右,拍摄普通物体时,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极端领域,这个尺寸被认为是光学分辨的极限。在摄影中,艾里斑的直径由光圈(即焦距与镜头孔径的比值)和光的波长共同决定,NPF法则考虑了将艾里斑的直径定义为第一个亮环的直径,表达式为

。以绿光为例,当光圈为F3.5时,艾里斑的直径为8μm,比前面的几百纳米的像大多了。

拜耳阵列

最后一个影响成像大小的是CMOS上的像素点间距。现在相机的CMOS都使用拜耳阵列,即四个像素点为一组,其中一个点感应红色,一个点感应蓝色,两个点感应绿色(或者黄色)。再通过去马赛克计算,反推出原有信息。由于计算的过程中2×2一组进行处理,所以边缘会进一步模糊,模糊的直径为两倍的像素点尺寸,

。以索大法APS-C相机为例,像素点的尺寸约为4μm,所以直径进一步增加8μm;在全画幅的A7R3中,像素点尺寸约为4.5μm,像素点直径进一步增加9μm。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拜耳阵列

到这里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星星在CMOS上的成像直径约在10μm到20μm之间,具体公式为

移动速度

那么星星的运动速度多快呢?大家在北半球拍星轨都有经验,随着地球的自转,北极星几乎静止,而其他的星星绕北极星形成同心圆,离北极星越远,星星运动越快。在天文学中,赤经和赤纬被用于定位星星在天球上的位置,以地球为参照物,整个天球都在绕地球旋转。

「转载」星空摄影的500法则与NPF规则

赤纬

在地球上看来,正对赤道的星星(赤纬为0°)每天视角转过360°,可视角速度大约为15''/s,随着赤纬的提高,星星的可视角速度逐渐减小,而北极星的视角始终不变,可视角速度为0。对于任意赤纬的星星,像的速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以16mm焦距为例,星星的像的运动速度大约为1μm/s。

曝光时间

当两个圆靠的很近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圆。但是多近才算一个圆?这里需要一个基准。NPF法则中,这个基准被设置为像的半径,所以曝光时间的最终表达式为

一般情况下,考虑星星视角θ≈3'',平均波长λ≈550nm,公式可以近似成

其中焦距

单位取mm,像素间距

单位取μm。继续近似,假设平均赤纬为60°,那么就可以进一步简化成度娘随处可见的形式

如果使用80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搭配F5.6光圈的镜头,那么分子恰好为500,符合500法则。

敏感参数

如果仔细看完整公式,一些参数其实不太重要。

可视角度是最不重要的参数,尽管上面的公式是在可视角度为3''时的结果,这一部分也只贡献0.1s的最长曝光时间,远远小于后两项,如果天气理想,这个数还能更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像素间距p是由相机决定的,目前相机主流CMOS的像素尺寸在4-6μm之间,这一项大约会引起20%的偏差。

赤纬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但这个参数偏偏又消失在最常见的经验公式里面。拍摄星空一般会用较大的视角,以60度为例(等效焦距约35mm),当镜头正对北极星时,能拍到的最低赤纬是(90°-60°/2)=60°,此时cosδ=0.5,即和简化公式相同。但是以笔者所在北纬30度为例,当镜头正对天顶时,能拍到的最低赤纬为(30°-60°/2)=0°,此时cosδ=1。和简化公式相差了两倍。如果用广角或者朝南拍摄,就非常容易拍到0°赤纬的星星,这时最长曝光时间相比拍摄北极星几乎减少了一半!

焦距和光圈是拍摄时候选择的自变量,仔细看推导过程可以发现,所有计算过程都使用了绝对尺寸,所以这里使用的焦距是物理焦距而非等效焦距。对于相机而言,半幅 和全画幅会有一定区别。

对于手机来说,各项数值的相对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手机镜头宣传的焦距都是等效焦距,CMOS大小不一,小到水果厂祖传1/2.55英寸,大到菊厂1/1.28英寸,实际焦距和等效焦距相差了好几倍。但是受限于手机的物理厚度,主摄焦距一般在4mm左右。手机CMOS的像素尺寸也小于相机,一般在1-2μm左右,但是光圈普遍大,在F2.0左右。在手机中,拍摄北极星时最接近的经验公式应该是100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朝南   法则   角速度   焦距   北极星   光圈   可视   直径   公式   视角   像素   尺寸   星空   星星   规则   相机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