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本生而自由,但却无时不活在枷锁之中

我们原本生而自由,但却无时不活在枷锁之中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他曾经说过: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处在枷锁之中!

/1

曾经年少轻狂之时,当自己还在一线城市过着深入简出般的隐居生活并且苦苦挣扎的时候,将近几年时间的思考、钻研导致自己的精神和思想相较之前有了极大的转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将近22岁之前,自己几乎是拒绝去深度思考的!

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个人的生活工作上。

总之,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天真无虑、没心没肺地活着。

尽管很善良,却从不会主动感知世俗的艰难与痛苦。

直到离开象牙塔在外工作了两年,很多美好的幻想都一一破灭,也慢慢地认清了一些社会的现实。

我开始变得不像以前那么极端,不再总是刻意把自己的认知局限在很肤浅甚至幼稚的水平,而是开始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

自下定决心打算改变的那一刻起,我最开始从宗教寻找精神的寄托以及生活的意义,乃至人生的终极解脱!

我们原本生而自由,但却无时不活在枷锁之中

/2

释教的空无、道家的无为,一度让自己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甚至不止一次地梦想自己可以择一清静之地,晨钟暮鼓、安之若素地了此余生,不再与这个世界的任何人与事有什么瓜葛。

听惯了整夜的梵唱,逃离于世地过着孤绝的无为生活,仿佛尘世中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放弃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我开始把生活的重心渐渐转向了文学和艺术,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作品,画了一幅又一幅的画作,我的内心终于有了稳定的追求和平和的境界。

但是,另一方面,我太过于想要逃离世俗的那份工作和生活,极度地渴望完全的自由,期望能够一心一意的沉醉于缥缈而又虚无的文艺当中。

可尽管我自己可以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也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却终究还是要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一些人世间的羁绊恐怕一辈子也无法彻底舍弃。

文艺的“无用”甚至无人问津,还有现实的压迫与无奈,生生地消磨着不拘世俗之人的决心。

究竟是妥协还是承担责任,我早已经分不清其中的准则。

这时候,我偶然间又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开始疯狂地阅读哲学家们的传记及作品。

柏拉图的洞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尼采的超人、叔本华的钟摆人生还有海德格尔的存在等等……

我仿佛在思想的海洋中徜徉与漫游,学习一代又一代先哲们的思考方式以及对人生的看法。

当此之时,研究最多同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两位哲学家就是叔本华和尼采!

尽管对卢梭也偶有涉略,却没有视为重点。

之后也有几次了解到他所写的几部作品名,尤其是名气较大的《忏悔录》,甚至还在书店翻看了前几页。

不知道是不是命运使然,直到那时的一年多以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好好把《忏悔录》给看完,而且越往下读,我就越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们原本生而自由,但却无时不活在枷锁之中

/3

认真地梳理了卢梭一生的遭遇之后,我接着拜读他的其他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再一次的让我找到了共鸣。

尤其是对尽管还在追逐却始终无力获得的自由来说,我似乎有了些许的释然,甚至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以前走过的路。

出生之时,我们是自由的!

无忧无虑的欢笑,放肆的大哭大闹,对外在的一切做出本能的反应。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被当时社会环境的框架和规则禁锢,穿什么样的服装,学习怎样的知识,做什么样的职业,都逃不开世俗的束缚与限制!

表面上看似人格独立自由,却又像是一颗颗棋子,共同组成了社会这个大的熔炉。

不是炼狱却好像总也跳不出棋盘之外,不管如何挣扎,终究会看清这个现实。

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我们看似是自由的,却又并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

而对于死亡,我们更是只能坦然接受。

思绪可以天马行空,身形却无法随心所欲;理想可以无比崇高远大,而现实总是差强人意!

我们想要追逐自由,却又无可奈何,仿佛一生都要背负着枷锁来来回回地行走于这个人世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本生   海德格尔   枷锁   卢梭   亚里士多德   尼采   柏拉图   自由   忏悔录   下定决心   人世间   世俗   文艺   现实   人生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