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印度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1]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世界地理之印度

印度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1]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1]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1]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世界地理之印度

印度街头

当地时间2020年6月17日,联合国大会举行投票,选举印度成为2021年至2022年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

中文名:印度共和国[1]

外文名

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印地语)[1]

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英语)

简称:印度(India)[1]

所属洲:亚洲

首都:新德里

主要城市:孟买、加尔各答、金奈、班加罗尔、海得拉巴、昌迪加尔等

国庆日:1947年8月15日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家代码:IND

官方语言:印地语、英语

货币:印度卢比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拉姆·纳特·科温德(总统)[4] 、纳伦德拉·莫迪(总理)

人口数量:13.24 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2月更新显示)

人口密度:464.1 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等100多个民族

主要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

国土面积:约 2980000 km2(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

GDP总计:2.9 万亿美元(2019/2020财年)

人均GDP:2104.1 美元(2019/2020财年)

道路通行:靠左行驶

法律体系:英美法系

国家结构:联邦制

国花:荷花

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区域位置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

世界地理之印度

泰姬陵

地形地貌

世界地理之印度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气候特征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世界地理之印度

种姓制度并非一套绝对的社会阶层,而是借由许多不同的标准建立起来的一套相对阶序,这些标准诸如:是否吃素、是否杀牛以及是否接触尸体等。这些标准背后的核心概念是一套“洁净与不洁”的价值观,然而该价值观却受到实际生活中的权力关系影响。为此,古代印度的婆罗门发展出一套称为“瓦尔那”的分类架构,作为解释并简化整个制度的方式。因此,这两套思维方式大致构成整个种姓制度的主要概念。

服饰

男性包头巾印度有些地区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头巾的习俗的,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的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世界地理之印度

锡克族

女性穿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世界地理之印度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印度纱丽

世界地理之印度

印度圣河-恒河是印度的灵魂。宗教传统成为印度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恒河至于印度教徒,是最为神圣的象征。身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须到恒河净身一次。所以千百年来,朝圣者的足迹遍布了恒河两岸,诗人、歌手常常行吟于河畔。至今恒河沿岸仍是印度的精粹所在。当地时间2015年9月,恒河遭到严重污染,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印度美食:

咖喱

世界地理之印度

在印度大大小小的餐馆儿里确实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咖喱味儿,所以印度的饮食文化可以称之为咖喱文化。印度人对于咖喱粉的热衷程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香料调味那么简单,在印度,几乎每一道菜都会用到咖喱粉,如咖喱鸡、咖喱土豆、咖喱蔬菜、咖喱汤、咖喱饭等等,只要是能吃的都放咖喱,而且每一样都是熬到糊状才肯罢休。如果你是咖喱的忠实爱好者,一定要尝尝这浓香的印度咖喱。

塔利

世界地理之印度

在印度Thali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一种套餐,当你见到它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种这是韩国料理错觉,因为在一个圆形的盘子中,每个小碟子里都装着特色料理,米饭、面饼、酸奶、咖喱、水果、蔬菜、甜点等等。

泥炉烤鸡

世界地理之印度

在传统的印度餐馆中,烤鸡都是在古老的泥炉中用炭火慢慢烤制而成,故称为泥炉烤鸡。这泥炉烤鸡用料也十分的讲究,光腌制就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在腌制的酱料中不仅会用各种辛辣的香料调味还会放入酸奶。

印度飞饼

世界地理之印度

这道小吃已经在中国扎下根了,并且与中国的传统早餐油条、煎饼、包子并驾齐驱,很难分出谁更受中国人民欢迎。其实这种饼跟鸡蛋葱花饼差不多,不过关键在于印度面点师们是拿着面皮腾空旋转做成的,所以叫飞饼。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可口。

景点

泰姬陵

世界地理之印度

位于阿格拉市区东侧,是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汉为了纪念已故妻子玛穆塔兹·玛哈尔而兴建的陵墓,竣工于1654年。人们誉它为印度的骄傲,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如今这座奇迹建筑已成为印度的象征。

阿格拉堡

世界地理之印度

位于阿格拉市区东侧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约3公里,建于公元1573年,因为是用红砂石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曾经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城所在地,它与德里的红堡属于不同的建筑。阿格拉堡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印度著名的旅游地。

恒河

世界地理之印度

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远古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徒的圣河,也是印度的母亲河。瓦拉纳西位于恒河中游,这一河段水量最大,河面最宽,加之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圣地,无数印度教徒千里迢迢来到瓦拉纳西,就为能浸身恒河沐浴净身。因此,这里的恒河两岸变成了一道风景。

琥珀堡

世界地理之印度

位于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普尔市北部城郊的一座山丘之上,是斋普尔的旧都,也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始建于1592年,由于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和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故被称为琥珀堡。因其地势险要,下方有一条护城河,周围也都环绕着蜿蜒的高墙。整座城堡居高临下,捍卫着斋普尔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印度   印度斯坦   印度教   纳西   恒河   拉贾斯坦   南亚   普尔   种姓   烤鸡   头巾   咖喱   热带   传统   制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