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乌尔都语: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国旗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1]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1857年莫卧儿帝国(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1947年6月英国颁布了《蒙巴顿方案》,[1]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4日宣布独立,成为巴基斯坦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英联邦成员国,1971年东部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和英联邦成员国。[1][2]

自2017年5月起,外交部和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已连续多次发布暂勿前往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安全提醒,最近一次有效期至2020年1月15日。根据当前安全形势,现发布新一期安全提醒,有效期至2020年7月15日。[3]

中文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

外文名: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Pakistan

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乌尔都语)

简称:巴基斯坦

所属洲:亚洲

首都:伊斯兰堡[1]

主要城市:卡拉奇,拉合尔,拉瓦尔品第,费萨拉巴德,海得拉巴,白沙瓦等

国庆日:1956年3月23日[1]

国歌:《保佑神圣的土地》

国家代码:PAK

官方语言:乌尔都语、英语[1]

货币:巴基斯坦卢比[1]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阿里夫·阿尔维(总统)[4] 、伊姆兰·汗(总理)

人口数量:2.08 亿(2020年4月)[5]

人口密度:286.5 人/平方公里(2020年)[30]

主要民族: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1]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1]

国土面积:796095 km2(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GDP总计:2782.2 亿美元(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1]

人均GDP:1363 美元(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地形地貌

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源自中国的印度河进入巴境后,自北向南,长驱2300公里,最后注入阿拉伯海。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地形图

气候特征

巴基斯坦属于热带气候,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为了调节水量,满足灌溉之需,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巴基斯坦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27℃。

宗教

根据宪法规定,巴基斯坦的国教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5%。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儿童

服饰

真纳帽和面罩巴基斯坦男人除穿白色长裤和各式上衣外,冬天很多人戴一种称为“真纳帽”的皮帽。妇女按伊斯兰教要求进行装扮,用长袍、长裤和罩衫遮住全部身体。大多数的巴基斯坦妇女在戴头巾这一点上与阿拉伯妇女有所不同,她们并不是用头巾把耳朵和头发包严实,而只是用一种薄纱巾松松地搭在头上、将垂下来的部分再搭在肩上或胸前即可。而只有一部分来自山区等落后和非常保守家庭的妇女出行时会戴上那种只在眼睛处留下几个小孔或者像针织的“网眼”的“面罩”。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妇女

饮食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常见的菜肴有西红柿、土豆沙拉、炖豆、用西红柿辣椒汁做成的炖鸡。炖牛羊肉、青菜泥、豌豆肉末,肉末加淀粉做成的小肉饼、生菜等。食用油主要是牛油,也用葵花子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他们都用平底锅和高压锅,不用炒菜锅。巴基斯坦人不管荤菜、素菜,一律放入平底锅或高压锅中炖得烂熟,而不是炒菜。主食是一种称为“查巴提”的小麦煎饼,平常有嚼槟榔的习惯。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刚出炉的恰巴提,形似馕

巴基斯坦人的主食为面粉和大米,一种名叫“恰巴提”的粗面饼最受欢迎,还有油饼、油炸土豆馅“三角”。人们也普遍食用西式点心和面包。大米常常加上各种作料做成黄油抓饭和肉抓饭。另一种染有颜色的甜米饭是婚宴的必备食品。他们吃饭不用刀叉、筷子,而是在净手后用右手抓着吃(左手认为是不洁的)。他们的手抓技术十分熟练,而且不怕烫。无论在城市或乡村,盛饭盛菜都用浅口盘子,大概是适宜盛饼的缘故。绝对禁酒,特别是含酒精的,包括啤酒,还有无醇的酒(Achoholfree)但不禁烟。在当地,饮食卫生是个大问题,不要到小摊上随便吃什么,要到正规的饭店吃饭。

景点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白沙瓦一角

白沙瓦

白沙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城市布局和建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少,保持着浓郁的普什图文化的特色。白沙瓦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巴拉希散尔堡、吉沙·卡瓦尼商场、开伯尔山口、塔拉、白沙瓦博物馆等。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坐落在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2350—前1750年)中最能代表当时文化艺术的遗址,在当时语言中是“死人之丘”的意思。布局整齐的城市被宽阔笔直的街道分成大大小小的街区,全城建有十分完备的下水道系统。[21]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拉合尔古堡

拉合尔古堡位于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由一座带宫殿的城堡、一座清真寺组成其主体,是一座包括亭台、瀑布和池塘的精美花园。城堡内的镜宫由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建筑,墙壁皆用白色软玉砌成。

“巴铁”

世界地理之巴基斯坦

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友好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往来。建交后,两国即互派文化团组访问和举办展览。1965年3月,中巴两国政府代表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文化协定,并于该年第一次签署了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巴时,中巴签署了2007-2009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迄今共签署了12个执行计划。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科技交往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年来,中巴科技合作顺利并富有成效。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巴科技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从较为分散的单项交流发展到科技联委会等规模性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自1976年中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两国政府已举行了18次会议。因双方关系的友好,巴基斯坦被中国人民亲切称呼为“巴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伊斯兰堡   卡拉奇   英联邦   信德   伊斯兰教   伊斯兰   白沙瓦   科技合作   印度   共和国   中巴   气候   妇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