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都应该给他道个歉,因为我们误会他太久了。他不是斯文懦弱,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不是得罪小人,冤背千古骂名的陈世美。不是替罪羔羊,背负满清黑锅的李鸿章。而是一个人偷渡前往印度,一路还被追杀,前后历经17 年,经过110个国家,历经5万公里的行程。最后背了657部佛经,回到东土大唐的一个和尚——唐僧。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平常我们形容一个人一生有所成就的话。就应该被历史记载,能够名垂千古。但是历史上却把唐僧这个人改得面目全非。尤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问世。里面所呈现出的唐僧的印象。是一个斯文懦弱,手无缚鸡之力,胆小怕事的僧人。结果他的主角却成了一个拿根钢管四处行侠仗义,精通七十二变的猴子。但真正历史上的唐僧,是一位英雄人物。他一个人从现在的西安独步到印度,那种不至天竺,终不东归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他自己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失声痛哭,罢朝三日。朝廷上下有几万人排着队给他送葬,并专门兴建了「大唐护国兴教寺」让他长眠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及玄奘


为了不让大家再误解唐僧,本期视频我为了还原历史中那个最真实的唐僧,记载玄奘法师的第一手史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我还特意买了回来,认真研究了他的故事,另外翻阅了大量的史书资料,影视解读,经过我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凿壁偷光,发奋图强的努力下,终于制作了可以说是全网最全面的,最真实的唐僧一生的解读了,今天就分享给大家。那么历史上的唐玄奘去西天到底求的是什么真经呢?那他真的是一个人走过去的吗?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唐僧生在隋朝,他的俗家名字叫陈祎,玄奘是他的法名。也被尊成为“三藏法师”。公元602年。他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祖上几代都是显赫人物,都非常出众,玄奘可以说是当时的“高干子弟“。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玄奘在他年少的时候,由于家道中落。他并没有享受到太多名门望族的富裕生活。他五岁丧母,十岁丧父。可以说上天开的悲剧玩笑都开在了他的身上。在他11岁的时候。还未成年的他跟随二哥陈素来到河南洛阳的净土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刚进四院。它只是一个童子,并不是正式的僧人。多亏一个人的赏识,才成为真正的僧人。这个人就是大理寺卿郑善果,在隋朝要想成为僧人,必须经过考试选拔,老郑有一天奉命前往静夜思,通过考试选拔27人出家为僧。应试者必须年满18岁。但考试的那一天。刚进净土寺的小玄奘早早站在门口,正巧被郑善果看到。然后他就随口问了一下“你为什么要出家?”当时年幼的玄奘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继承释迦摩尼的佛法,希望将它发扬光大,广度众生。11岁的小孩能说出这样的话,让郑善果非常意外,最后破格将他纳为僧人,并取法号”玄奘”。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成为僧人之后。小玄奘由于天资聪慧,悟性很高。对于一些经典的佛法,学习的很快。最后他就像一个小神童一样,名声传遍整个洛阳,那他为什么要到西天取经呢?这是因为唐僧在25岁的时候,他当时拜访了全国各地出名的法师,跟随他们学习各家的佛法。但他发现大唐国境内流通的佛经翻译不准,篇幅残缺,为了了却自己心中的困惑。他决定去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寻求佛法的真相。在他后来写的大唐西域记当中记录到,28岁那年,它跟随逃荒的灾民逃出长安,从边关出境,前往西天取经。当时正逢李世民刚继位,国家不太稳定,皇帝下令禁止老百姓随意离开国界,所以随时都有被逮捕的危险。也就意味着国家不给你签护照,你就不能去往别的国家。但玄奘心意已决,在得不到签证的情况下,此次出行,可以说是一场名不正言不顺的偷渡。那他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越过边防,穿过荒漠,踏上万里的取经之途呢?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其实在他西天取经之前,当时玄奘组织了一帮有志的僧人联名上书皇帝,让他们允许出关。但都被皇帝给拒绝了。随后其他的僧人都放弃了这个念想,很多人也建议他不要去了。你想从西安到印度一路要经过高山险阻,一望无际的荒漠。路上困难重重,遇到一些土匪,打家劫舍的也会命绝于此。他不像现在,你坐个高铁或者飞机,可能一天从西安到印度。那个时候徒步,你估计得走上几年。玄奘呢说实话,他也有一些动摇,但是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呢,坚定了他前往印度的信心。有一天晚上,玄奘做了一个梦,梦见大海当中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宝山,景色非常的漂亮,他想要登上山顶,此处没有任何一艘船。但他还是坚定地踏出了脚步,当他脚碰到海面的时候,马上海面上的石莲花浮现出来,拖着他一步一步靠近宝山。他站在山脚下,发现山非常的陡峭,很难攀爬上去。就在这个时候,一阵狂风刮来,慢慢地拖着他飘向山顶。这时候他发现山顶一片光明,庄严的不可思议。第2天当他从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觉得自己西行一定可以成功。随后他顺利地从长安出发途经秦州和兰州,来到凉州。就如同梦中的石莲花一样,一路上都有贵人相助。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古时候的凉州就是西域的地方,此地再往西走瓜州,就是当时中国最西边的边境州县,在这个地方他被当时官方发现了。要逮捕捕他回长安。但当时的县长被唐僧西天求取真经的信念感动了。最后秘密派人送他出国。那他经历过哪些磨难呢?他一路都是顺风顺水吗?肯定不是。西游记当中介绍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但真正九九八十一难,是没有办法去形容玄奘受过的磨难的。在一路的行程当中,最为惊险的就是从瓜州到伊吾行程里。他要横穿一段800里的大沙漠,古称“沙河”。这一段路程上无飞鸟,夏无水草,草木不生,人迹绝至,玄奘在走到不到一百里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囊给打翻了。剩下700里行程的水,全部被沙漠吞噬。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此时在大唐西域记当中记载到:玄奘本想回到瓜州准备好充足的水分,再次西行。但他突然想到,曾经许下: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一步而生的誓言。于是他继续西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下,他从白天走到黑夜,从黑夜走到黎明,凭借着强大的信念支撑,5天4夜滴水未进,人仰马翻,昏迷在沙漠中。在他昏睡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声音驱使着他从梦中醒想过,前进了几里地,发现了一片绿洲。这就是现在的旅游胜地野马泉。在这里他补给好水源,继续西行,在经历了他最接近死亡的一段行程之后,来到西域的第1个国家伊吾,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一带。当地的僧人和国王听到一个中国法师经过了800里的沙漠来到这里,都前来拜祭。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他本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当他得知中国的高僧来到西域,就有意纳唐僧为国师,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给高昌国的国民讲法授道。但玄奘一心西行,无心留下。曲文泰愤怒地软禁了他,玄奘以绝食来表达自己的夙愿。最后麴文泰被玄奘的信念感所打动。并和他一结金兰。并且为他准备了西行路上10年的物资。还写信和准备物资给西域路上的各国国王,打通一切环节。说白了就是玄奘是我的亲弟弟,你们一路上要多加关照,不能为难他。这才是真实历史中的玉帝哥哥和通过文牒,并不是西游记当中所演的大唐皇帝和他给的通关文牒。就这样经过高昌国王的眼见,一路经过西域的这几个国家,顺利地进入到了印度。在这一段路程当中,他也经历了好几段生死之间的考验。尤其从龟兹进入的时候,要经过一个大雪山。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回忆当时一路西行30多个人中死了一半。有的被冻死,有的被雪崩压死,有的掉进深渊。玄奘的这一段路程可堪比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据他回忆,上有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下有随处可见山谷中千年不化的尸骨。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历经九死一生之后,玄奘终于跨过雪山。来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那烂陀寺。当时他是印度佛法最高的学府和学术中心。鼎盛时期,僧众多达百万人。这里每天有100多节课时供大家选修,更有多达900万卷的藏书,供大家翻阅。。。那烂陀寺当时在佛教世界的地位约等于今天的剑桥,哈佛之类的世界最顶尖名校。当时纳兰陀寺的是戒住持贤法师,他已经100多岁了,不再讲法。但当他知道从东土大唐而来的玄奘,又专门破例为他开讲,亲自讲解瑜伽湿地理论。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玄奘取经不是直接向佛祖取的,而是进入印度最高级的佛教学校去学习的。在他留学的10余年时间里,他把佛教中最高超的论藏巨著《瑜伽师地论》,全部融会贯通,圆满毕业。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以第1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的。据说当时玄奘在这个学校里面还可以骑着大白象,随意的出入,1万多个人里面只有10个人拥有骑白象的资格。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在纳兰陀寺留学期间,他还通过辩论,战胜了不少向那烂陀寺挑战的论敌,从而名震全印度。最为出名的是,当时印度最有实力的国王荣日王,听闻一个外国的僧人很厉害。就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无遮大会大会,什么是无遮大会呢?让全印度所有的僧人学者都汇集于此,开始进行一场辩论,3000多名僧人,这是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辩经法会,论主就是玄奘,所有的印度僧人,高僧大德都要来看一个中国僧人进行辩论,当然,玄奘征服了所有的人,18天的会期,他的论文拿出来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反对的,他征服了所有人,当时他被印度人尊称为解脱天,还有大圣天,说白了,就是神一样的人。这次无遮大会将玄奘的印度留学生涯直接推向了顶峰,从而名声大震。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所以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绝不是西游记当中那个肉眼凡胎,斯文懦弱的迂腐和尚。而是一位聪明绝顶。名声远播四海的一代人才。

在这里当他学成之后。也游历了印度的18国。在他取得瑜伽湿地论真经之后,对这个曾经心目当中的圣地,天竺国,期望之余伴随着失望。因为在他的想象当中,天主应该是金碧辉煌,经济发达,学术高超的国度。游历了各国之后,他发现这是一块四分五裂,信仰混乱,佛教开始衰落的地方。所以他取得真经之后,不忘初心,放弃了所有的荣誉,回到长安


唐僧,我们欠你一个道歉

后来外敌入侵印度,纳兰陀寺毁于战争。现在印度人想要重修自己的古代史,很多方面还求助于中国,查询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当年留下的记录。在公元643年,玄奘法师带着657部经书,又走了2年的路与645年,到达长安。回来后他又重新整理翻译了经典多达47部,1335卷,在664年,玄奘大师在玉华宫圆寂,享年62岁,当时的唐高宗闻讯痛哭,就开口说:朕失国宝矣。

纵观玄奘的一生。《西游记》的问世让我们了解了这位绝顶聪明,英雄一般的大丈夫。从而停留在了斯文懦弱,唠唠叨叨的形象上。他的西行路上,几次命丧途中,但当他爬起来的时候,依然秉承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一步而生的信念。就是靠着这份拼搏,这份坚持,他完成了自己的一生的使命。

喜欢作品的话,点赞,评论,转发。真诚地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唐僧   西行   天竺   西域   西游记   大唐   佛教   长安   印度   真经   僧人   佛法   西天   中国   法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