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海陆的起源》其实就是“大陆漂移学说”


这是一部科学素养文库中的科学元典丛书之一,读后感概万千:文学作品有名著,科普读书也有经典,《海陆的起源》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既可以当作科普读物,也可以当作学术专著,真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刚开始看到书名《海陆的起源》,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阅读兴趣,以为是一般的图书,没当一回事。再看时,发现名字“魏格纳”三个字,感觉有些眼熟,份量有些重,便产生了翻看一下的冲动和行为。打开一看,不得了。“大陆漂移说”五个大字反复映入眼帘,唤醒我的直觉和记忆,才觉得这本书应该仔细看一看,一定要追寻“大陆漂移说”的起源和构建逻辑。

这是一本运用学术著作(论文)的典型写作手法完成的作品。一是提出观点(论点),二是提供论据,三是得出结论。全书直接了当,清晰明了,分为三篇:第一篇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二篇证明。第三篇解释和结论。


第一篇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作者魏格纳于1910年在观察世界地图时,被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所吸引,刺激了记忆,激发了兴趣,但未做深入研究和探讨。

1911年秋,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该论文指出:根据古生物的论据,巴西和非洲曾经有过陆地连接。他受到该观点启发,获得灵感,钻研热情髙涨。

他紧接着从大地测量学与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的角度论证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同时,指出冷缩说与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上一切新结论的直接矛盾。吸收了陆桥论者和大洋永存论的优点,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于1915年完成本书。


第二篇证明。

他从地球物理学方面指出,存在两个交替并列的特殊的髙度平面,一个代表大陆,一个代表洋底。经过重力测定和磁力测定,大陆的硅铝层(片麻岩与花岗岩)相对较轻,洋底的硅铝层(喷出岩)含铁量较多,相对较重而下沉。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大西洋是一个非常宽阔的裂隙,其两岸边缘过去曾直接连合。在大西洋南部南非开普山脉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山地中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岩层,即后期泥盆纪海相沉积的下砂岩层、含有化石的页岩层和上古生代的冰川砾岩层。在非洲片麻岩高原和巴西的片麻岩高原十分相似,还表现为海洋两边的火成岩与沉积物以及古代褶皱方向也完全一致。

从古生物学和生物学角度看,在石炭纪时期,从舌蕨类植物、爬虫类的中龙科以及其他很多成分的动物地理与植物地理古今事实的研究中,可以断定西非和南美是符合大陆漂移说的设想的。

还有澳洲的西南部与印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南非均有喜温动物和性畏冻土的蚯蚓。

澳洲与南美洲有相同的袋类寄生动物。

澳洲东北部与新几内亚及巽他群岛均有相同的野犬、啮齿动物、蝙蝠等第四纪以后的动物。这些证据均证明大陆漂移的合理性。

又从古气候的角度看,主要是通过大部分植物和动物的化石来找出古气候证据。如树木线以外的无树苔原和温带森林植物,在化石上有显著不同。而温带森林植物和热带雨林在树干年轮上有明显区别。

还有气候的非生物证据。漂砾泥、具有擦痕的碎岩以及磨光的岩石面,当它们在大面积内同时出现时,则可以判定是大陆冰川与极地气候的作用。此外,盐渍层只能在干燥气候下形成,深厚的无化石的砂岩只能是荒漠气候下的形成物。

大陆漂移学说还可以通过准确的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学)来证实。


第三篇解释和结论。

限于篇幅,解释部分略去。

大陆漂移的动力主要归于离心力和潮汐引力。

大陆壳的形成,在岛孤区是在很大的深度上开始的,并与地幔的演化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现代学科和技术充分的论证和认可,并促进了大陆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与突破。

《海陆的起源》[德]魏格纳 著 李旭旦 译。2007年1月第2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海陆   学说   起源   片麻岩   冰川   大西洋   洋底   地球物理学   大陆   澳洲   地质学   化石   气候   结论   动物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