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附近,地处闪电河畔金莲川草原之上,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由元朝宰相刘秉忠于1256年设计的,是中国历史政权元王朝的首都遗址和蒙元文化的发祥地。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包括了忽必烈建造的传奇都城的遗迹,面积超过2.5万公顷。该遗址展示了一次对蒙古游牧民族与汉文化进行融合的独一无二的尝试。忽必烈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统治中国超过一个世纪的元朝,并在此基础上于整个亚洲范围内拓宽其疆域。在此发生的宗教争论导致了藏传佛教在东北亚的传播,以至于今天这种宗教文化的传统依然被许多地方所沿袭。该遗址的设计以基于中国背山面水的风水传统。该遗址以都城的遗迹为特色,这些遗迹包括了塔、宫殿、古墓、游牧民族的营地和铁幡竿渠及其他水利工程。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

据文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56年修建的,建城时汇集了国内外能工巧匠,后又经数十年扩建而成。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元上都始建于1256年,废弃于1369年,曾为元朝第一个都城和夏都。1256年忽必烈奉蒙哥汗旨意,命刘秉忠“于岭北滦水之阳,筑城堡,营宫室”。刘秉忠勘址金莲川大城背靠山峦,南临滦河,历时三年建成,初名“开平”,是一座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城,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于一身。1263年,这座都城经扩建改造的开平正式加号为上都,设上都总管府。次年,改燕京为中都。1267年,又在中都东北建新城。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自此,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每年夏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随行大臣、官员等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避暑理政。元朝的主要机构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属官署,上都仍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元上都遗址

遗址标识

核心区25131公顷,缓冲区150722公顷。核心区域是规模宏大的城市遗址以及墓葬群。不仅保存着宫城、皇城、外城、关厢、街道等元代城市遗址,而且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

元上都遗址

遗址标识

元上都遗址

遗址

元上都遗址

遗址

元上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其中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与皇城呈“回”字形。宫城为长方形,南北长605米,东西宽542米,墙两侧均用青砖包砌,四角建有角楼。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大致呈方形,每边长1 400余米,墙体两侧用石块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和蹬城的踏道。外城则是在皇城的西、北两面,由皇城的东、南两墙延伸修筑而成,平面呈方形,周长8 800余米,全都用黄土夯筑。

元上都遗址

周边草原风光

元上都遗址

上都湖

元上都作为元王朝的重要都城,其军事防御体系十分完备,在城外四周的山头上,一般都建有预警的烽火台。外城墙外四周挖有宽约26米的护城河,并筑有石堤护坡,以防坍塌。皇城的墙体外侧用石块筑有凸出于墙体的24个梯形马面。元上都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元上都曾是中国元代的都城。元代有两个首都,上都和大都。上都,又称为夏都,上京,滦京。大都,又称冬都,即现在的北京。

元上都遗址

窗外的风景(上都湖)

元上都遗址

窗外的风景

元上都遗址被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包围着,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这里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杰出代表。在元代近百年的历史中,元上都一直都是元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到了明朝的时候,元上都就被废弃了,从此这里便成为了一片废墟。2012年,元上都遗址(Site of Xanadu)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正蓝旗   锡林郭勒盟   遗址   都城   开平   皇城   内蒙古自治区   王朝   元朝   元代   金莲   墙体   遗迹   草原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