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以宝顶山和北山为代表的一系列摩崖造像的总称。据相关资料介绍,这些造像最初开凿于唐代前期,历经晚唐、五代,至两宋时达到鼎盛,明清则略有增刻。

在晚清民国老照片的世界里,大足石刻也占有一席之地。值得首先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名胜古迹最初都是由西方人拍摄的,而大足石刻十分不同,它走进影像世界,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进行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足石刻在元明清三朝基本与世隔绝,西方人进入中国西部时,并不知道它的存在。而民国时期的大足石刻面世、研究,则客观上得益于抗战期间大量出色学者云集巴蜀。

这里,为了方面分享,我们根据拍摄者的不同,将大足石刻旧影分为四个部分:

一、最早的大足石刻影像出现在《东方杂志》第三十二卷第五期(1935年)上,图片总共8幅,拍摄者为刘蕴华。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二、1940年1月13日,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四人达到大足,进行考察,考察期间,考察团拍摄了大量图片。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三、1945年,以杨家骆、马衡、顾颉刚、傅振伦等学者为核心的考察团考察大足石刻,因1945年为乙酉年,故而该考察团也被后世称作“乙酉考察团”。关于乙酉考察团的大足石刻摄影数量,有资料显示为五六百幅左右。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四、乙酉考察团之后,零散见于民国期刊的大足石刻旧影。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老照片中的大足石刻

最后有两点非常值得说明:1.以上图片最多只能算是大足石刻旧影的冰山一角,营造学社也好,乙酉考察团也好,他们都拍摄了大量的、成系统的照片。其中营造学社现世作品近150张,乙酉考察团虽曾多次展出作品,但今天反而现世作品不多。此外,我还注意到,有不只一份资料显示,民国时期还有别的大足石刻摄影作品存在,如1940年刘敦桢日记记录:“北街某照相馆,见宝鼎寺千手观音照片”;1997年莫宗江回忆:“抗战期间,有一批日本人,花大价钱用玻璃版拍摄石刻”。那么,这些作品还在吗?

2.我很想谈一点个人的些许感悟:对于资料(文物、文献等等)来说,发现它的存在,其实只是“万里之行”的第一步而已,只有真正的研究,才能展现出材料的价值。试想,如果没有相关学者对大足石刻的不懈研究,今天,有多少人会知道大足石刻呢?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刘蕴华镜头下的大足石刻呢?我们要做的,应该并不是藏资料,而是努力研究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大足   石刻   造像   学社   考察团   西方人   明清   中国   民国   影像   学者   最初   作品   旅游   资料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