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

8月9日参观念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站在这栩栩如生的塑像前,思绪很快的飞回到那个被外强欺辱的时代,中国被迫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包括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英文名: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由中英双方于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该条约主要规定了中国开放新的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关税协定等内容,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政府的官员年龄都比较偏大,与英国的谈判者的年龄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不论是在竞技体育或者谈判领域年轻就比较有优势。

中英虎门条约,《虎门条约》是清朝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名《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该条约共16条,另附“小船定例”3条,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共15款,将两国贸易中的26类货物的关税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中美望厦条约,在林则徐领导的广州禁烟运动中,美国鸦片贩子的利益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于1839年5月联合上书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政府与英、法、荷等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加尼率东印度舰队来中国沿海护侨,保护美国利益。而加尼在得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后,径自致函两广总督祁贡,要求最惠国待遇,未果。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于1842年12月咨会国会,要求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建立新的经济关系。1843年5月,美国政府派顾盛为特使来华,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给予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1844年2月,顾盛到达澳门。6月18日,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软硬兼施,采用讹诈的手法,胁迫中方谈判者。耆英屈服于压力,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接受了美方所拟定的条约草案。7月3日,双方正式签订《中美五口通商章程》与《海关税则》,因签约地在澳门望厦村,所以又称《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中法黄埔条约,《黄埔条约》(Treaty of Whampoa)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条约签订现场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法国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给中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个条约也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黄埔条约》与《望厦条约》一样,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关税、领海的自主权。

中法新约,《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或《越南条款》,又称《中法和约》、《李巴条约》,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清朝与法国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这使中国通商口岸进一步对外开放了。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进一步加深了。《中法和约》的签订,使法国打开了中国的“后门”。此后,中法之间又相继签订了《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续议界务专条》、《续议商务专条》等条约,具体确立了法国的侵略权益,使中国西南地区逐渐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说法延续,清流文人们只看到条约签订于清军在陆上表面保持攻势之时(海上则是已经澎湖失守,制海权更早就已全无,台湾即将不保),故称中法战争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并且在以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绝于耳,至今普遍传扬。然而它忽略了镇南关之战得胜,打死74名法军的前提是人工修筑了强大的工事,一道连绵三里的土堤加上天有大雾,“有很大的偶然性”仅从军费上来分析,法国人在1884年两次批准驻远东法军的当年军费报帐合计是5400万法郎,而茹费理内阁一因为“增拨军费案有先议权”倒台就马上通过了给远东法军拨款5000万法郎的决议。清朝在战争中的军费估计一般在远超过两千万两,其中半数是借外债进行的,由此可知所谓法国人在这场始终是半心半意进行的战争是被谅山之役打痛了而会向中国求和,以及如果不下令撤军就能攻下河内之说,都是很难成立的。

中国与英法美俄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与《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构成了《天津条约》的主体。

中国与英美法俄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中美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构成了《北京条约》的主体。

中俄伊犁条约,《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是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是清朝与沙皇俄国在圣彼得堡签定的有关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条约。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及其后订立的五个勘界议定书,俄国在华的经济扩张,由边境地区延伸至中国腹地。此外,沙俄还利用《中俄伊犁条约》,在1881—1884年间胁迫中国新疆居民10万多人“迁居”俄境。该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给西北边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恶果。

中俄瑷珲条约,《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与中国清朝于1858年5月28日在中国瑷珲(今黑河市爱辉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东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瑷辉条约》是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于认可。《瑷珲条约》使中国主权和领土遭到重大损害,并且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俄罗斯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使中国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俄罗斯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与中国签订的多个边界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割去了中国1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今天两个法国与一个波兰面积的总和。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通过这些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土面积被缩水了不少,但也应该看到,一个国家如果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内因和外因去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就说这些条约是外因,也促使中国去改变,最终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

感叹只有实力强大了,才不被人欺负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辛亥革命   伊犁   虎门   中美   不平等条约   法国   南京   天津   美国   条约   领土   清朝   北京   中国   中法   博物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